壽柏泉
看了題目,別以為我小題大作,我說的是事實。不信,有病例可以佐證:
一位工作在海防某部的中年干部,無意中在自己的右腮腺區摸到一個鴿蛋大的無痛性包塊,警惕性很高的他馬上去尋醫問藥。他先去基層衛生隊就診,該衛生隊的外科醫生檢查后,認為這個無痛性包塊是良性腫瘤,勸其早日切除,由于求醫心切,加上工作忙,他未多考慮,同意手術。次日上午,手術在衛生隊進行。包塊被切下來后,兩位手術醫生拿在手中一看,是個囊性包塊,認定是囊腫——良性腫物,便往污物桶里一丟了之,宣告手術結束。3個月后,病人的腮腺手術切口旁又長出了一個包塊,滿腹疑惑的他決定到駐軍醫院診治。某駐軍醫院的外科醫生畢竟見多識廣,聽了病人介紹后做了詳細檢查,發現病人上次的包塊被切除后不久又重新復生,而且包塊活動度差,與周圍組織有粘連,這些都是惡性腫瘤的表現。據此,他們認為那個包塊是惡性的,可惜標本已被丟棄,無法檢驗證實。他們決定先做局部包塊切除活檢術,等病理報告出來后再進一步處理。7天后活檢病理報告出來了,證實為腮腺腺樣囊性癌。該院醫生又為病人進行了腮腺癌擴大切除術,此乃第三刀!手術后病理診斷為腮腺低分化腺樣囊性癌,腮腺區淋巴結有癌細胞轉移,屬癌癥Ⅲ期(共分4期)。術后又沒有抓緊時間給病人進行化療或局部放療,也沒有給予免疫治療或中醫中藥治療。手術后4個月病人的手術側腮腺區皮下又出現了轉移性包塊。此時,病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要求轉到上級醫院專科治療。
患者風塵仆仆來到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時,已屬癌癥晚期,雖然醫務人員盡全力補做了右腮腺癌腮腺頜頸聯合根治術,并輔以化療和局部放療等治療,但治愈的可能性已很渺茫。醫務人員既對這位中年干部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又對當地醫療單位的一系列做法感到遺憾。
當地醫院不當之處在哪兒呢?①衛生隊不該貿然做腮腺區的腫瘤手術,應做一些鑒別良、惡性腫瘤的輔助檢查,或轉到專科治療。②既然做了手術,就該按醫療常規把切除的包塊送病理檢查。③患者來到駐軍醫院時,已有腮腺癌復發的表現,不該做單純的腮腺復發病灶切除活檢術,而應按腮腺腫瘤的手術要求,一次完成診斷(送快速切片)和根治術。④手術后沒有及時給患者進行化療或局部放療來預防癌腫復發。
那么,遇到類似情況,特別是口腔頜面部腮腺區的包塊,應如何處理呢?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①先做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如B超、腮腺造影、同位素掃描、細針穿吸細胞學檢查等,以鑒別腫瘤的性質。必要時,應請上級醫院專科會診,然后擇期手術。②術中送快速切片定性:如是良性腫瘤,只做腫瘤切除;若是臨界性腫瘤(混合瘤),需做腮腺淺葉及其腫瘤一并切除;如是惡性腫瘤,則要施行腮腺頜頸聯合根治術。能一次完成的,絕不分兩次手術。③癌腫根治術后應輔以化療或放療等治療,并定期隨防。
作為醫生,應按上述醫學原則處理,不能不懂裝懂,或者不顧病人利益,違背當地醫療技術條件,亂來一通。作為病人,不能“病急亂投醫”,應選擇醫療技術較強、醫療設備條件較好的醫療單位就診。首診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疑為惡性腫瘤的病人。否則,一著不慎,就會全盤皆輸。
自我檢查是一種簡便易行、早期發現口腔癌的好方法。①在洗臉或洗澡時,用雙手觸摸腮腺區耳前、耳后、頜下及頸部,有無無痛性包塊。②照鏡子時,注意觀察唇紅、口腔粘膜及舌背部,有無無痛性紅色或白色斑塊或異常硬塊。③張大口用鏡子看看上腭及牙齦有無紅腫或無痛性結節。
檢查時需要警惕的口腔癌先兆癥狀有:①在上下唇、舌體、牙齦等粘膜上有直徑大于1厘米的固定性潰瘍,經3~4周治療不愈者。②口腔粘膜尤其是頰粘膜的紅斑或白斑,近期擴大、增厚、變粗糙或出現糜爛、破潰、出血。③頜面腮腺區、頸部的無痛性包塊或淋巴結,近期明顯長大,或出現疼痛不適、抗炎治療無效者。④口咽部或上下唇出現麻木或口角歪斜者。⑤口腔內特別是牙齦,不明原因的多處、多次自發性出血者。
一旦口腔頜面部出現上述可疑癌腫癥狀時,應及時去口腔科就診,做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及早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