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峰
人到老年,身體各器官功能都會衰退,聽覺器官也一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趨老化。人到60歲左右,大約30%的人會對高頻的尖細聲產生聽力困難,到了80歲左右,50%~70%的老人高頻聽力損失達到50~70分貝。那么,如何延緩老年性耳聾的發生呢?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保持樂觀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緒。當人情緒激動或著急之后,可使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造成血液中的紅細胞與血小板相互粘連,發生血行障礙,內耳供氧不足導致突聾的發生。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可減少微量元素的缺乏,并有效地擴張微血管和軟化血管,從而有助于內耳的血液供應,有效地防止聽力減退,切忌長期食用高鹽、高脂肪、低纖維素類食品,切忌暴飲暴食,要戒除煙酒。
慎用或禁用對聽神經有損害的藥物。為防止藥物性耳聾的發生,用藥之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或向醫生詢問是否有耳毒性,要嚴格掌握藥物使用的適應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為并發耳蝸損害最多的一種耳毒藥物,因此,避免濫用此類抗生素將是降低藥物性耳聾的一項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藥物過敏史者也應當慎重使用以上藥物。
避免噪音的接觸。耳朵長時間接觸噪音可導致噪音性耳聾,強烈的噪音對耳朵聽力損失會更大,應遠離噪音,聽收音機的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聽久了應休息一會兒,避免聽覺疲勞。
經常按摩耳朵。可促使內耳血液循環。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也可以按摩頸后發際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也可閉目靜坐,將兩手食指分別置人兩耳孔中,然后迅速離開兩耳孔,如此連續做10次,有醒腦健智、聰耳明目的作用。
不要隨便掏耳朵。俗話說“耳不掏不聾”,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與軟骨膜連結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掏耳朵時,稍不注意,掏耳勺還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
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及糖尿病。一些有這類疾病的老年人特別是合并動脈硬化者,內耳血運極易發生障礙而引起突聾。積極治療這類疾病對防止微循環障礙、延緩老年人聽力減退的速度非常重要。
(編輯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