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景
2005年4月9日至12日,
應印度共和國總理曼莫漢.辛格的邀請,溫家寶總理對印度進行了正式訪問。雙方一致認為,中國總理此次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印關系提升到新的水平,揭開了兩國友好合作的新篇章。國際輿論對中國領導人訪印以及中印雙方達成的一系列共識給予高度評價,普遍認為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總和占世界總人口40%的發展中大國,如果能夠攜手發展,互利合作,將對未來的世界經濟格局乃至整個國際關系格局產生重要影響。西方媒體更形象地把中印兩國在新世紀的合作稱作“中國龍”與“印度象”的握手,驚呼兩者合作的能量不可小視。
繼2003年6月,中印簽署歷史性的《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宣言》后,兩國政府這次又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聯合聲明》(以下簡稱《中印聯合聲明》),正式將中印關系從目前的長期建設性合作伙伴關系定位為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兩國關系的提升,標志著中印關系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中印合作關系的提升
兩國總理簽署的《中印聯合聲明》,全文共有21項內容,除了開頭和結尾是對溫家寶總理此次訪問印度情況的簡要介紹外,涉及兩國雙邊關系發展、中印國家關系定位、政治層面交往、經濟貿易合作、中印邊界問題解決方案以及雙方在國際事務、軍事安全、科技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的情況。其中,建立中印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全面拓展中印經濟合作和雙方在解決邊界問題途徑上達成的共識,是《中印聯合聲明》中的三大看點,也是溫家寶總理此次訪問印度的“三方面成果”。
2003年6月,中印簽署歷史性的《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宣言》后,雙邊合作關系取得長足進步,正如《中印聯合聲明》開篇所描述的:“雙方回顧了兩國間友好交往和近年來雙邊關系取得的進展,一致認為,中印關系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雙方滿意地注意到,隨著兩國領導人的頻繁往來,建立信任與理解的進程不斷向前推進。雙邊貿易與經濟合作迅速增長,其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雙方在解決兩國懸而未決問題方面逐步取得積極進展。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雙方保持了良好的溝通與合作”。這段話充分和全面地肯定了目前中印關系發展取得的成績,表明近年來兩國政府和領導人為推動雙邊關系及相互合作的努力確有成效。
從政治層面看,中印長期建設性合作伙伴關系取得雙方都比較滿意的進展,兩國領導人的高層互訪增加,兩國政府部門、政黨的交流與對話頻繁,兩國在進一步推動雙邊關系良性發展,加強在國際問題中的合作,增進安全與軍事互信等方面的共識遠遠超越以往,這為中印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創造了條件。
從經濟合作看,兩國包括貿易和投資在內的合作不斷發展,中印還特別成立聯合研究小組以研究兩國擴大經貿合作的潛在互補性。中印雙邊貿易的快速增長尤其喜人,雙邊貿易額從2000年的29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36億美元,提前完成了到2005年達到100億美元的目標。此次,雙方又決定,將努力使雙邊貿易額到2008年實現200億美元或更高的目標。
在邊界問題方面,雙方則重申“愿從兩國關系的總體利益出發,通過平等友好協商,尋求公平合理以及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2003年兩國設立的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得到有效進展,溫總理此次訪問期間,雙方又達成了解決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這是1981年以來中印邊界談判以來的第一個政治性文件,為雙方解決邊界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中印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中印聯合聲明》確定了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明確了兩國的共同戰略利益,為中印關系擺脫干擾、實現更廣泛的互利合作提供了契機。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確立,是兩國對近年來雙邊關系改善和迅速發展的肯定,亦表明中印開始找到共同的戰略契合點,從這一高度著眼,中印關系有望超越邊界問題等歷史羈絆,實現相對穩定發展。
自1996年起,中印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合作伙伴關系,期間雖經歷了1998年印度人民黨政府上臺后制造“中國威脅論”,給雙邊關系帶來的波折,但從總體看,中印關系仍然向著逐步改善和調整方向發展。特別是2003年以后,印度對華政策日趨積極,印度政要紛紛發表講話,表示要在新世紀努力推動中印關系,尋求與中國的合作。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杰帕伊訪華時兩國政府簽署的《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宣言》,為合作提供了雙方共同認可的框架。從近兩年的實踐看,中印關系“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進展”。
中印雙邊關系發展勢頭良好,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其根本原動力在于,兩國政府和領導人對新時期中印關系的重新定位以及由此引發的推動中印關系發展的愿望。《中印聯合聲明》指出:兩國政府和領導人對中印關系的定位是“當前中印關系具有全球和戰略意義”;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確立,有助于“兩國人民共同與平等的安全、發展和繁榮”,也有助于“雙方共同應對全球范圍的挑戰和威脅”,可見,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以及中印自身的發展,兩國都務實地認識到,作為兩個發展中大國,同為亞洲鄰國,中印具有共同的戰略利益。
從國際戰略看,中印在維護亞洲乃至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中有共同利益,都有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支持國際關系民主化及多邊主義的共同愿望;從國內戰略看,中印都面臨發展國內經濟和社會現代化轉型的重要任務,印度力圖在2020年左右成為世界強國,我國也確立了今后10-15年為發展戰略機遇期,制定了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兩國的戰略機遇期基本吻合,都需要互相借鑒經濟發展和社會改革經驗,并且避免因矛盾造成相互損耗。中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作為與中國國情相似、人口規模龐大、面臨現代化轉型期的印度,對學習中國經濟發展經驗、擴大兩國經貿合作的熱情較高。同樣,印度的軟件業、部分高科技領域的先進技術、成熟的科學教育體制,以及在金融、服務行業的管理經驗,也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
共同的戰略契合點一經明確,雙邊關系層面的具體問題反而易于突破,此次中印達成解決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充分表明,中印正在嘗試擺脫傳統問題的制約,開拓和擴大合作領域,力圖進一步提高雙邊關系水平。當然,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否能夠名至實歸,真正有效地鞏固和提升兩國的合作水平,并且最大程度地實現戰略雙贏,關鍵看兩國是否能夠以正確心態看待對方的發展和崛起,以及能否建立有效的互信合作機制來應對競爭中出現的新問題。
中印更加重視溝通與信任
長期以來中印關系中的主要問題是雙方缺乏溝通和互信,友好力量增長緩慢。從長遠看,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中印關系發展仍將受到制約。由于歷史積怨及長期缺乏信任和溝通,影響中印關系全面發展的歷史問題依然存在,中印邊界分歧懸而未決、印度在達賴問題上的兩面態度及印對中巴合作的疑慮等心理障礙在短期內難以消除,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正確定位對方等問題上,兩國在立場上還存在差異。
近年來中印經濟取得高速發展,綜合國力也在不斷提升,作為國情相似的兩大發展中國家,未來兩國可能會在爭奪國際市場、資金和能源方面產生新的競爭。加強兩國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際事務中的合作,把潛在摩擦轉化為良性競爭,不僅有利于解決兩國關系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而且直接關系到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維護和發展。
《中印聯合聲明》的簽署,真正體現了雙方進一步加強交流和溝通的愿望及共識。仔細研究《中印聯合聲明》的條文,可以看到,無論在政治定位、經貿合作、解決邊界問題方面,還是在處理國際事務、協調雙方具體分歧方面,兩國政府都以“溝通與合作”作為基本準則和解決途徑。比如,關于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中印聯合聲明》指出:“這種伙伴關系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尊重和照顧彼此關切和愿望以及平等為基礎”, “雙方愿意以積極的姿態消除懸而未決的分歧,避免使其阻礙雙邊關系的繼續發展”。在增進相互了解方面,《中印聯合聲明》提到:“雙方一致認為,兩國政府、議會、政黨間的高層交往,在擴大兩國全面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雙方表示,決心保持和加強這種交往勢頭,并同意兩國領導人舉行經常性會晤。雙方重申,愿促進兩國政府各部委間定期交流,充分利用中印戰略對話和兩國間其他對話機制”。在文化領域,兩國將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以“增進相互了解,加深兩國人民友誼。”在國際事務方面,中印雙方“在維護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中有共同利益,都有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建立更加密切和廣泛的理解與合作的愿望”,“雙方同意就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經常性交換意見,加強在世貿組織等國際多邊組織中的合作,并就雙方共同關系的其他問題繼續開展磋商”。《中印聯合聲明》的十九條還特別指出:“雙方認識到,中印是亞洲兩個最大的國家,又是命運相連的近鄰,同意共同致力于在亞洲乃至世界建立相互理解、信任與合作的氛圍,努力加強安全與合作的多邊協調機制”。
中印政府和領導人高度重視兩國在各層次、各領域的溝通與合作,把加強相互了解與增進信任作為推動雙邊關系進一步發展的基本準則,無疑是準確地切中了中印關系以往發展癥結的脈搏,為兩國理性解決現有問題,尋求共同應對今后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發展互惠互利的中印關系指明了方向。要合作而不是對立,尋求雙贏而不是零和,這是國際關系發展的新要求,中印攜手謀發展,實現“中國龍”與“印度象”的合作,是兩國人民也是世界的福祉。
(本文責任編輯:劉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