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盛大擔憂
讀了貴刊2005年第2期封面文章《盛大的光榮與夢想》,讓我對盛大的歷史和陳天橋的個人魅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近日,驚聞陳天橋放言:“如果我每年業務還能再增長100%,只要再來五年,盛大就是一個500億美元的公司。”盡管陳只不過是在探討一個可能性,表達了對自己“盒子”的鐘愛和信心,但這些話卻讓我深為擔憂。一個企業在初創期,實現這樣高速的增長完全是可能的。但對盛大這樣一個規模的企業,還要保持這樣的速度,對其方方面面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現在,國際互聯網公司還沒有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的:Yahoo 440億,2004年凈利潤8.4億;Google 495億,2004年凈利潤 4億;eBay 486億,2004年凈利潤 7.8億。從趨勢上看,它們的市盈率正在逐漸回歸正常。因此,盡管我對盛大的前景充滿信心,但是如果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而一昧追求速度,其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安吉 張小竹
重新認識B股價值
B股一般被認為是股票市場的弱勢股。然而在股票市場,沒有真正弱勢的股票,只有是否盈利的股票。貴刊2005年第3期的投資專題《B股:被忽視的價值板塊》,文章分析了近幾年來B股呈現出的優勢,適時地指明B股的市場價值所在。
與A股比較起來,B股有著諸如流動性差、交易繁瑣等劣勢,但是成本低廉卻是B股的一個賣點。負責管理Jayhawk China Fund的麥克卡茨(Kent McCarthy)就選擇投資中集集團的B股,他表示,中集集團的股票長勢很強,今年A股上漲51%,B股上漲65%,但是A股比B股價格高很多,選擇B股將會是不錯的選擇。
雖然B股的表現曾經讓對它心存期待的人們感到失望,但是如果能夠在其中選出前景光明的B股進行投資,這樣的做法仍然是許多投資者不愿放棄的。
貴刊在這期投資專題里推薦了15只“含金”B股,希望將來能夠繼續介紹一些有市場前景的B股。
太原 閻雯文

德隆失敗的外部因素
德隆帝國的轟然倒臺,過去一年多了。現在來分析其深層次的敗因很有必要。流行的觀點認為:德隆出問題,在于其類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模式和多元化經營策略的失誤。
筆者則認為,德隆失敗,更多是外部因素導致的,即不健康的市場經濟環境、商業環境是罪魁禍首。不對外部因素進行系統的批判,“類德隆悲劇”還會不斷地上演。
這些外部因素包括:媒體、銀行、地方政府官員、證券監管機構。
德隆的失敗,及此前的虛華成功,都與這四大因素有不可分開的關系。值得警惕的是,直到目前,這四大因素仍是妨礙中國民營企業進步的“潛規則”。
媒體推波助瀾,地方政府鼎力支持,銀行發放巨貸,監管機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都構成了德隆神話的基石。四大環境的集體玩忽職守,隱含著法治缺位的尷尬。
健康、完善的市場經濟,法治是第一位的。中國商業社會則特別重視“關系學”,其實質是組成一個利益均沾、規避法治的小集團。
因此,德隆具有符號意義,折射出我國商業社會的諸多弊端。全面、理性地剖析德隆失敗的外部因素,而不是對其本身做簡單的批判和同情,改善民營企業發展的環境要素。這才是“亡羊補牢”的大智慧。
中央財經大學 邵 青 李軍巖
讀者來信請發送至:dz@xincai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