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虹霞

經過一系列危機公關,聯想終于在忐忑中渡過了等待CFIUS批準收購IBM PC的40天,然而,籌集完成交易的資金,留住客戶和員工,成功整合,他們還要做很多事。
經過40個晝夜忐忑不安的等待,3月9日,聯想集團收購IBM PC業務部一案終于獲得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的最終審批。至此,聯想掃清了并購中的監管障礙。在這個令當事人焦慮的時間段里,聯想和它交易的對手施展了一系列或明或暗的危機公關活動。然而,聯想如何獲得完成并購的資金和平穩進行后續整合,仍是現在與今后相當長時期的巨大考驗。
資本市場對CFIUS的決定回以謹慎的樂觀。3月10日,聯想集團(HK :0992)的股價上漲了8.60%,收盤于2.525港元/股。但仍未恢復到并購IBM PC之前的價位。2004年12月,聯想宣布并購IBM PC,股價一度從3.17港元跌至2.00港元。
損失與妥協:好事多磨
近20年來,PC業務一直是IBM的“雞肋”,即使天才如郭士納者,也未能使其扭虧為盈。因而有很多分析人士認為聯想收購IBM PC,等于花了19.5億美元,為IBM卸下了一個沉重包袱。
但即便如此,聯想-IBM交易依然遭遇了美國政壇保守勢力的阻撓。1月26日,唐納德·曼祖羅等3名共和黨議員致信美國財政部長斯諾,要求推遲批準聯想集團收購IBM PC業務的計劃。不久,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決定,對將該項并購展開全面調查,并將調查時間由30天延長至45天。延長通常意味著不信任。在美國歷史上,絕大部分國內、國外交易的評審期均少于30天,只有個別少數案件延長至45天。
賣掉PC,對IBM是重大的戰略利益。為確保通過審查,IBM方面聘請了一個在美國政界頗具影響力的公關班子,開展院外活動。這個班子包括老布什及福特總統任內的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i)、小布什上一任期內商務部專責科技政策的助理部長BruceMehlman、美國國務院前專責貿易政策的副助理部長DavidMarchick等,他們擅長的領域包括國家安全、貿易政策和科技政策。
據悉,IBM曾向CFIUS作出三項承諾:禁止聯想公司的工作人員進入IBM公司在北卡三角地帶的兩幢研究大樓;將園區內數千名IBM員工遷往他處;IBM不向聯想集團提供IBM的美國政府機構客戶名單。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指出,聯想放棄了部分美國政府客戶名單,不過,他強調有關讓步不會包括限制兩公司之間的技術轉移。同時柳傳志表示,聯想集團同意在完成收購后,保留下來的IBM員工及業務轉移將會并入聯想在美國基地。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聯想在IBM的活動中充當了怎樣的角色,但在盡快促成這單雙方各取所需的交易方面,兩家公司顯然有著同樣的心情。
絕地反擊
長達 40天的漫長審查,聯想的主要對手惠普和戴爾可以做許多事情。“新聯想的最大挑戰是保留IBM的核心客戶,并且打敗惠普和戴爾的掠奪性侵入。在此之后就是維持IBM員工的薪酬福利以及歸屬感。”IDC公司計算機用戶副總裁羅格·凱說。
戴爾和惠普均把聯想收購IBM視為一個重大機會,他們已經準備好搶奪那些對交易心存疑慮的企業客戶。在3月的一個投資者會議上,戴爾公司美洲分部負責人Joe Marengi表示,新一輪的行業整合潮已經到來。“其他PC廠商在制造和分銷效率上無法與戴爾相比,戴爾始終保持著比行業高兩倍以上的速度穩定增長。”
面對惠普、戴爾咄咄逼人的進攻,IBM PC部門和聯想坐不住了,一系列全球性危機公關在緊張的氛圍中展開。
3月7日,一封由聯想集團準董事長楊元慶和準運行長沃德親筆簽名的《致ThinkPad用戶公開信》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廣告版面。這封信向IBM ThinkPad用戶承諾:ThinkPad筆記本沒有任何改變,包括研發、生產制造、銷售、 售后服務等所有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的員工,將全部加盟新聯想,繼續提供一如既往的高品質服務。
IBM PC市場總監梅敏玲坦言,現在已是生死關頭。競爭對手不約而同的攻擊策略,對ThinkPad而言是一個關乎生死的考驗。不過,ThinkPad如果頂住壓力發揮聯想在渠道應變等方面的優勢,將大大鞏固其在筆記本市場的地位。
據悉,IBM PC將在隨后開始連續展開強大的市場攻勢,推出多達4個系列20 多個型號的ThinkPad新品。如此大規模的產品發布幾乎史無前例。
客戶和人員流失
聯想在獲得IBM個人電腦的品牌、銷售服務網絡和位于佛羅里達州研發機構的同時,不得不面對美國本土市場的變數。在IBM以前的客戶中,美國政府部門和軍方的政府采購客戶很多,但視中國為美國安全潛在威脅的觀念卻引起了美國國內關于這一市場可能縮水的各種猜測。
聯想方面聲稱,IBM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大規模客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客戶對聯想并購IBM PC業務的反饋是積極和中性的。但不同程度的客戶流失是聯想所不能控制的,尤其在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審查的40天中。
即便按照聯想與美國政府簽署的保護協議,IBM PC原來簽下的政府訂單由合并后的公司繼續執行,新聯想有權按照現有業務模式,向美國各級政府銷售PC產品及服務,但“合同到期后,客戶是否愿意繼續合作則需要看客戶的選擇”。
同時,聯想極力挽留IBM PC部門原有的工作人員。根據相關協議,IBMPC部門員工在并入新聯想兩年之內,不得重投舊東家IBM的懷抱。另外,柳傳志日前也向媒體表示:“IBMPC部門9700多名員工幾乎全部留了下來,其中20名高層員工和新聯想簽署了一到三年的工作協議。”
沒有退路
“新聯想的生日肯定是在今年的二季度,但具體是哪一天,現在還不能確定。”新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元慶說。
然而,聯想的首要問題便是籌集收購的12.5億美元。以現在的情況看,聯想還有大約6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如何籌集這筆資金和籌資的成本將是新聯想誕生后的第一個要克服的障礙。好在CFIUS的終審雖然姍姍來遲,有部分機構投資者還是比較看好新聯想。據悉,有不少國外財團都想以參股或銀團貸款的方式介入。
盈利仍是一個巨大的壓力:2003年,IBM PC凈虧損為2.58億美元,聯想集團凈利潤為1.35億美元。兩者相抵,凈虧損1.23億美元。扭虧為盈,將是新聯想的首要問題。而在未來3~5年時間,聯想集團的財務安排將處于一個相當緊張的狀態。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聯想集團要支付6.5億美元的并購現金,還要背負IBM PC 5億美元債務;第二,2004年3月,聯想進入2008年北京奧運會TOP贊助商的行列,入門門檻是6500萬美元。根據跨國公司經驗,贊助商要獲得最佳宣傳效果,還需花費3~5倍的資金,也就是大約2.5億美元。
在稍嫌沉重的財務壓力之下,聯想整合IBM PC的過程中,沒有犯錯誤的財務空間和時間。除了改善盈利效率,聯想沒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