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毅
煤電進入生死角逐
2004年12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意見》,確定建立市場化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在放開煤價的基礎上,對電價實行競價上網。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過渡期間,將按照“市場導向、機制協調、價格聯動、綜合調控”的思路,建立靈活的、能夠及時反映煤價變化的電價調整機制。
據了解,2005年電煤定價原則是:凡供需雙方已簽訂合同的,按合同確定的價格執行,并優先考慮銜接運力;尚未簽訂合同的電煤,以2004年9月底實際結算的含稅車板價為基礎,在8%的幅度內,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對于東北、內蒙古東部地區去年10月份已協商確定的合同中,電煤價格高于2004年9月底實際結算價8%的情況,以協商定的價格為準。新投產發電機組的電煤價格,以2004年9月底重點合同和非重點合同的加權平均價格為基準,調整幅度同樣為8%。
從“計劃電”到“市場電”再到“市場煤”——
2004年以來,全國各地頻頻拉閘限電,電價調整同時展開。然而,調價改變不了缺電的事實。電煤供應緊張,煤炭的價格在不斷上漲。比如上海的電煤計劃內價格是每噸350元左右,但市場價已高達五六百元。中電聯日前表示,今年影響電力供需平衡的主要矛盾將逐漸從總量不足轉向電煤供應短缺等方面,電力供需形勢仍將處于偏緊狀態。
對此,電監會有關人士稱,解決煤電矛盾的關鍵在于摸清發電企業和電網公司的利潤空間,以其實際成本為依據制定電價,使“計劃電”轉化為“市場電”,從而與“市場煤”相適應。
2004年12月29日下午,3條惡狠狠的大狼犬與一隊荷槍實彈的武警戰士,在秦皇島港口俱樂部俱樂部大門前嚴陣以待。“不就是開個煤炭訂貨會嗎?怎么弄得跟美國大片似的?”前來采訪的記者似有不解。
其實,從2004年12月29日到2005年1月初的10多天里,煤、電、運三大行業的諸多高層將匯集在秦皇島,共同上演一部“搏擊”大片,而狼犬與武警只是這部大片的一個小小的序幕罷了。
訂貨會久拖未決,發改委一錘定音
事實上,只要簡單回顧一下本次煤炭訂貨會召開的曲折歷程,便不難理解秦皇島市為什么會在此時如此大動干戈。
原定于2004年12月初召開的全國煤炭訂貨會,由于煤、電雙方就電煤價格問題遲遲沒有談攏而一拖再拖。以至于到2004年12月中旬,雙方才在國家發改委的出面協調下,在京召開了訂貨會的預備會。然而,煤炭方面一段時間以來,在電煤價格上漲幅度及付款方式上的強硬態度,令電力方面無法接受。
“2004年電煤價格普遍上漲,而煤炭方面仍要求電力在2005年合同中接受更高的價格條款。而且,付款方式也由先貨后款,變成了先款后貨。”黑龍江電力股份公司(簡稱龍電股份)的梅君超對記者說。據介紹,早在去年12月份,當地的煤炭銷售公司就要求龍電股份提前預支今年1月份的電煤貨款,否則將停止供煤。
隨著2005年的到來,國家發改委清楚,如果不使煤、電雙方盡快簽訂電煤購銷合同,類似龍電股份的遭遇,將在全國電力行業蔓延。
國家發改委內部一人士向記者透露,副主任歐新黔在聽取了有關預備會的匯報后,明確表態,無論如何,2005年全國煤炭訂貨會要在2004年底之前召開。而對于煤炭方面表現出的“拒不妥協”態度,國家發改委高層在2004年12月下旬親自致電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領導,要求煤炭企業予以配合。
在確定訂貨會召開時間的同時,會議地點也幾次更改。從最初的海口,變更為濟南,最后,由于秦皇島在北煤南運中的重要樞紐地位,及該市高層的力爭,煤炭訂貨會終于“花落”秦皇島。
力促市場化解決棘手難題
對于煤炭企業來說,能否在最后關頭守住底線,力爭2005年電煤訂貨價格超過此前發改委原則上制定的8%的上漲幅度,是個嚴峻挑戰。而對于電力企業來講,爭取更多的國家行政干預,以維持現有電煤價格總水平基本不變,也是當務之急。而在發改委官員看來,幾年來,發改委親自出馬,協調煤、電矛盾的情形終將成為歷史。
據發改委的總結報告稱,2004年在煤電油運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煤、電行業分別取得重大成績后,話峰一轉,切入了訂貨會的主題。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認為,煤炭訂貨會作為計劃經濟的產物,不僅交易方式落后,而且成本高、效率低,已不利于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建設。發改委從去年4月開始,系統地研究了煤炭訂貨會的改革方案,目前已取得進展。事實上,此次“全國煤炭訂貨會”已正式更名為“2005年度全國煤炭產運需銜接會”,就是在刻意消減訂貨會的計劃經濟色彩。
而經過半年多的研究,發改委在本次訂貨會上,適時拋出了今后訂貨會改革的原則方向,即:任何政府部門不再直接干預煤、電雙方企業的市場交易行為,只實施總量調控。電煤價格應以市場為主導,實行自主交易,鼓勵煤、電雙方在充分協商的情況下,簽訂中長期合同。而這一原則的最終目標,則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煤炭市場體系。
“很顯然,發改委的這一表態說明國家已決心讓電煤最終市場化,徹底改變目前仍存在的‘市場煤與電煤的價格雙軌制形態,從而建立合理、高效的煤炭市場體系。”一位煤炭業內人士分析,“而以往訂貨會,國家總是不同程度地強調干預電煤價格的重要性。”
煤電企業誰將受益
國家發改委《關于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意見的通知》對煤電聯動計算方法、首次聯動的計算基準、電價調整周期、銷售電價與上網電價聯動等進行了明確。
對于煤電價格聯動的周期及區域,文件規定原則上不少于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比前一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相應調整電價;若變化幅度不到5%則下一周期累計計算,直到累計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才進行電價調整。預計在2005年一季度一些火電公司上網電價將會有調整。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研究員指出,其實沒有這個《通知》之前,電煤的價格也是市場導向的,而且每一家電力企業的購買價格都有自身的特點,例如機組不一樣,價格不一樣,還有運輸成本的不同。所以要說煤電企業誰受惠,還不能一概而論。
煤電價格聯動政策前景未知
在本次訂貨會的開幕式上,相關電力企業對原則性聯動政策中所謂“電力企業應自行消化30%的煤價上漲成本”的提法提出了異議。電力企業認為,2003年中期以來,在電煤價格持續上漲,而電價上漲有限的情況下,部分電廠已出現經營性虧損。平均來講,電力全行業很難再自行消化30%的煤價上漲成本。
而對于煤炭企業來說,煤電價格聯動顯然是一大利好,不僅打開了電煤價格的上漲空間,更為煤炭全行業增加資金積累、提升整體競爭力提供了可能。
正因為如此,煤炭方面在此次會議上不失時機地祭起發改委強調煤炭價格“市場主導”的大旗,堅決維護由于煤炭價格恢復性上漲而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盡可能提升電煤價格總水平。而電力企業也是當仁不讓,憑借五大集團相對集中的市場優勢,對煤炭實施了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戰略戰術。
看來,這部“大片”還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