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近
聽說天津市和平區委機關正在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并且收到了初步成效。其中特別令人關注的是在教育活動中黨員主動要求幫扶困難群眾,奉獻一顆愛心,讓困難群眾生活得更好。
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心情振奮的事。
我很激動,心中涌動著“共產黨員在閃光”的題目。為此,我采訪了中共和平區委機關工委副書記王志榮,她如數家珍般地向我介紹了開展共產黨員關愛特困職工主題實踐活動的情況。一個個生動感人的事例,一次次豐富多彩的扶貧濟困活動,無不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把領導機關與基層單位緊密聯系在一起,把機關共產黨員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黨員領導干部、機關黨員與困難群眾的心貼得更緊,關系更加密切,感情更加深厚。血肉聯系,由此而變得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受到群眾交口稱贊。
2005年春節前,區委書記劉琨同志將自己稿費所得的2000元錢,一次性捐給了和平區南營門街昆明路社區的困難群眾,捐給了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女學生。他的這一舉動,讓社區居民群眾深受感動,他們稱贊劉琨同志是“百姓心中的好領導、好書記”,“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是領導全區人民建設新和平的好帶頭人,是貫徹群眾路線的好榜樣”。昆明路社區的居民群眾給和平區委寫來了感謝信,信中寫道:“我們非常感謝劉琨書記,心里裝著全區的老百姓,裝著我們街、我們社區的普通居民……”
一張鮮紅大紙寫成的感謝信,字字句句感激的話語,真摯而動情,表達了居民群眾對領導機關的信賴,對黨員干部的情意。
一石激起千層浪。和平區委機關共產黨員關愛特困職工主題實踐活動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蓬勃開展,到2005年春節前后達到了高潮。
在這幫扶濟困的高潮中,和平區委辦公室機關黨支部的39名黨員,懷著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懷著對困難群眾的無私關愛,黨員們行動起來了。出錢出力獻愛心,慰問群眾送溫暖。他們在和平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潘慶元的帶領下,為社區送書,為困難家庭送捐款。特別是對全區確定為特困職工的4戶家庭送去了慰問品和黨員的捐款。
春節慰問特困職工,讓困難家庭過個祥和、溫馨的傳統節日。每個黨員捐出一份錢、一次性對困難職工給予關愛,這種奉獻精神已讓困難家庭心滿意足了。然而,區委機關的黨員仍不滿足,他們說:“共產黨員要閃光,幫困就要幫到底。”于是,區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政法委、紀檢委、有線電視中心等區委機關所屬各黨支部的黨員們,響亮地提出要包保持困戶,要建立長效幫扶資助機制。每位黨員每月在交納黨費的同時,又主動交上一筆“愛心資助費”。10元、20元、50元乃至更多的捐助款,集中起來,建立“助困基金”,定期到特困家庭看望居民群眾,噓寒問暖,促膝談心。不僅把黨員同志主動捐出的“愛心資助費”從“助困基金”中取出資助給特困家庭,而且還為困難職工擺脫生活的困境出謀劃策。
“愛心資助費”是共產黨員一顆顆關愛百姓之心的體現,也是共產黨員們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煥發出來的朝氣、激情。
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體現在哪里?可以說體現在各項實踐活動的方方面面。然而,最最根本、最最關鍵的應該是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心貼心,在人民群眾遇到困難之時勇于挺身而出,主動扶貧濟困,捐出一點錢,奉獻一片愛,黨員的先進性便體現在其中。
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和平區委機關的共產黨員們踐行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捐出一份份“愛心資助費”、建立健全“助困基金”、完善長效幫扶資助機制的感人舉動,以共產黨員關愛困難群眾的一顆顆熾熱滾燙的心,贏得了社會的一片贊揚。被資助幫扶的特困職工、老黨員高峻嶺說:“機關共產黨員捐出‘愛心資助費來資助我們全家,對我這樣的特困戶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我的感激之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要以樂觀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斗志戰勝艱難處境,為政府分憂,為企業解難……”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全機關共產黨員都行動起來,必將形成一個幫扶濟困的新高潮,“助困基金”必將越來越雄厚,解困的力度也將會越來越大。
和平區委機關工委的領導同志,面對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涌現出來的這一新風尚、新氣象、新事物,及時科學決策,在區委領導的支持幫助下,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及時將某些部門黨組織的幫扶濟困、建立“助困基金”、完善長效幫扶資助機制的做法加以總結、推廣,由點到面,逐步形成了助困活動的良性循環,在群眾中產生了強烈反響。
區委機關工委書記李國強、副書記王志榮,以及工委的其他專職干部喬克勤、鞠志年等,既要安排部署好機關工委所屬各部門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又要帶頭參加先進性教育活動,起到表率作用。同時,他們在區總工會主席陳靖宇同志的積極倡導和支持下,從區屬特困職工中,接受了對區博隆公司、煤建公司、糧貿公司、利百家公司、狗不理集團、華清公司等單位12名特困職工的資助和包保工作。
為了對12名特困職工開展包保工作,區委機關工委的同志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艱苦的勞動。工委書記李國強、副書記王志榮對我說:“看到機關黨員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迸發出來的積極性,看到黨員們主動伸出援手捐錢向特困職工奉獻愛心,我們就無比激動,再累再忙也心甘情愿。”他們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一方面,區委工委的黨員們也要奉獻愛心,另一方面還要為資助特困職工,發揮“助困基金”作用做好組織落實、牽線搭橋。
2005年春節前,也正是區委機關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學習理論的重要階段,區委機關工委和區總工會舉辦了“區委機關工委先進性教育實踐活動──包保區屬特困職工簽約儀式”。
這是區委機關工委系統全體共產黨員發自內心的奉獻,是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跨出的堅實一步……
區委辦公室黨支部書記馬俊彥說:“幫助特困職工是我們的意愿,是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實踐。建立‘助困基金,對特困職工幫扶經常化、制度化,這是我們黨員的自覺行動。”
區紀檢委黨員萬千說:“我要伸出自己一雙手,獻出自己一片心,真情關愛特困職工,為群眾排憂解難,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本色。”
特困職工代表的發言,字字句句表達出了對黨的無限深情,對黨員奉獻愛心的無比感激,千言萬語合成一句話:感謝中國共產黨!
在簽約儀式上,區委機關各部門黨支部的負責同志與12位被包保的特困職工分別簽訂了《和平區機關單位包保特困職工責任書》。一份份責任書,明確了“包保單位”及其負責人,明確了被包保的特困職工,明確了“包保任務和目標”等各項內容。從而使區委機關共產黨員的幫扶濟困活動納入長效機制,也使被幫助的特困職工充分享受“綠色通道”的各項優惠政策。被包保的特困職工在簽約后,眼眶里噙滿了淚水,嘴唇在顫動。是的,他們太感動了,他們思緒萬千,熱淚盈眶,心情無比激動。
“區委機關工委先進性教育實踐活動──包保區屬特困職工簽約儀式”,隆重而熱烈,溫馨又和諧。區委書記劉琨、副書記寇會來、潘萬青,區委常委潘慶元、馬潔泉、李海軍、路艷青等領導同志都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簽約儀式。
區委這么多領導參加簽約儀式,足以說明這個簽約儀式受到區委的高度重視,說明區委領導對包保特困職工這個黨員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的自覺行動的充分肯定。
區委書記劉琨說:“我們要把為群眾服務作為自己的永恒職責,從靈魂深處關心群眾的冷暖疾苦,滿腔熱情地為群眾排憂解難,在為群眾服務的實踐中體現黨的先進性,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本色。”
包保特困職工,影響一大片,波及全社會,形成和諧的社會氛圍,讓特困職工及其家庭沐浴在黨的陽光下,溫暖了人心,凝聚了民心,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包保特困職工責任書,明確規定動實情、想實招、辦實事。每季度入戶時,機關黨組織派出黨員代表,送去一片關愛之情,為每戶特困職工提供不低于200元的慰問款或等值的物品。
其實,作為在區委機關工作的共產黨員,他們靠每月的薪金過日子。許多黨員上有老、下有小,負擔不輕。也有一些黨員,由于種種原因,家庭生活也有不少困難。然而,黨員們甘心情愿克服自身困難,每月在交納黨費的同時,又主動交上 “愛心資助費”,體現了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體現了共產黨員與人民群眾的血肉之情,體現了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煥發出來的高度自覺性,共產黨員應有的積極性、先進性……
共產黨員在閃光,共產黨員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闊步前進。
也許,我寫的只是和平區委機關開展共產黨員關愛特困職工主題實踐活動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一滴水可見太陽,一片綠葉、一朵小花預示著春天的腳步聲到來了。
正如我在采訪過程中,和平區委機關工委的兩位書記李國強、王志榮對我說的那樣:“開展共產黨員關愛特困職工主題實踐活動的路還很長,幫扶助困活動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今后還有第二步、第三步……我們會越做越好。共產黨員在閃光,時時刻刻要閃光,一輩子要閃光……”
是啊,時間能證明一切。我想,開展共產黨員關愛特困職工的主題實踐活動將會具有無限的生命力。這些可愛的共產黨員們,他們的思想境界也將會隨著活動的深入而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