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東
“手既是腦之母,又是腦之子!”大腦之所以今天這么發達,是由于前肢的解放,手作為特殊的生產工具,在生產活動中反復鍛煉,促進了大腦的進化。人類所有的文明成就,都建立在手的解放的基礎上。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手是大腦之母;而大腦反過來使手變成了更好的生產工具,大腦指揮手造出各種新異的生產工具,又使手變得更靈巧,所以說,手又是大腦之子。因此,手與大腦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與人體的健康和養生也有著直接關系。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危害人體健康的慢性病的發病率,每年都呈上升趨勢,因此,人們對心、肝、腦的保健非常重視,這當然很重要。但是,我們不應該忽略了對手的使用和鍛煉。動動手就可以使腦循環發生改變,在大腦形成新的血液回流、新的興奮點,有利于理解和記憶,也有利于大腦的健康。手的運動越頻繁,思維會變得越敏捷。看過小提琴演奏的人會感到:人手的運動是如此的精巧、靈活與迅速,以至于分不清是手在演奏,還是大腦在指揮演奏。瑞典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手指活動和腦血流量的關系很密切,手進行簡單的活動時,比手指不活動時腦血流量增加10%;手指做復雜精巧的動作時,腦血流量會增加35%。小提琴演奏家在演奏時,腦血流量迅速增加,促進了思維的敏捷。單從生命角度來看,人和動物的生命是一樣的,但是價值卻完全不一樣。區別就在于人會創造,人可以創造自然,改變自然;創造源于思維,源于大腦,但是僅僅依靠大腦還是不行的,把大腦思維付諸于行動得靠手來實現,靠手來把想象變成現實。手在人體、人腦的進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類發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們每天使用手,但并不十分了解手。大家一定看見過猴子吃蘋果的情形,但不一定注意到猴子是使用雙手捧著吃的,這是因為猴子的5個手指是相互平行的,沒有掌和指的功能,所以猴子一只手拿不住東西;而人能夠一只手就拿住或握緊東西。人類的手經過幾萬年的進化,從平行的平面轉到對指、掌的靈活運用,這就是人之所以成為高級動物、萬物之靈的原因;這也是猴子盡管是人類的近親,卻進入不了這個層次的原因。人類的手為什么如此靈活呢?從動物的前肢到人的手是怎么轉化的呢?這里主要是靠手部的19塊小肌肉,有了這19塊小肌肉,人的手才能夠干非常靈巧、非常精細的活兒。人的大腦也因此進一步發達,思維縝密,因此,動手和動腦是密不可分的。手的19塊肌肉各司其職,變得精妙絕倫、靈巧活絡,除了大自然本身,沒有一件東西能夠和手媲美!
為什么嬰兒愛咬自己的手指,或者吮手指頭?俗話說“十指連心”,那么連心和連腦有什么區別?有的斷臂殘疾人用腳代替手的功能,腳能夠代替手嗎?這些問題我一直在關注著,并進行研究。20世紀80年代,有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生回到家鄉工作以后,出了車禍,手腳雖然沒有斷,卻把頭和肩之間的神經——醫學上稱之為“臂叢神經”撞斷了,這在以前是不治之癥。我院收治了這位病人,我把管呼吸的稱之為“膈神經”的“嫁接”到臂叢上,有半年時間,病人的手白天還是不會動,可是晚上睡著后卻不由自主地動了起來。原來,白天他腦子里想的就是我的這只手不能動了;晚上睡著了,大腦處于無意識狀態,手就隨著呼吸動了起來。后來,經過半年的鍛煉,這位病人的大腦又能夠指揮手了。這是世界上第一例用膈神經修復臂叢神經的手術,給臂叢治療帶來了新的方法。
對于今后的研究項目,我還是要繼續對掌功能、指功能進行研究。雖然我們在斷指再造、臂叢神經方面的研究居于世界領先地位,但我國對手部肌肉的研究還是零,它是臂叢研究領域里的歌德巴赫猜想!各國專家已經研究了200多年,希望21世紀在我們中華大地上有所突破和進展!我們另一個研究的著眼點是手和腦的功能開發,人類20世紀已經能夠造出每秒運算幾十萬億次的電腦,勝過人腦,電腦可以戰勝最聰明的人。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儀器能夠超過人的手。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機械手是德國生產的,但也不是很精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造出來完全像人手一樣的機械手。奇妙的手、精美的手,緊密地連接著精致的大腦、奇妙的大腦。
大鼠和人類的基因百分之九十五相似,只有百分之五的差異,而連接手(或者爪)的神經纖維,大鼠低于3萬,人類則大于100萬,這是一個最顯著的差異,也可以說是動物與人的最大差異。人手因此具備了最復雜、最特殊的功能,即手和腦聯系在一起互動。人的大腦與手聯系密切是在幾萬年的進化中形成的,手的不斷進步也促進了大腦的發達,所以說,手巧才能心靈。上海有一位中學教師,配合教學做了一個夾筷動作的試驗,結果發現,這個動作做得正確與否,與學生成績成正比例關系,做得正確的同學學習成績較好,做得不正確的同學大都學習成績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動手和動腦的關系。因此,我們的學校教育還應該進一步增加實踐課程。
在這里,我要提醒中老年人,多動手還可以防止老年性癡呆的發生。我現在每天吃過晚飯以后,邊散步邊活動手指,這樣既能鍛煉身體,還能刺激大腦。休閑的時候動動手是高級的休閑,特別是老年人,退休以后可以學習彈琴、作畫、練書法、織毛衣等。平時多動手還可以防止心臟病的復發,用手指抓手心,可以保護心臟。長期坐辦公室寫字或者打字的人,要注意手的姿勢,手臂的彎度最好大于90度,使手指處于盡可能放松的狀態。
我們研究的這些理論其實與經絡學家所研究的理論不謀而合,一些經絡學家提出,手或者腳是人體第二大腦,并且畫出了穴位圖,很清楚地標明了哪一穴位針對哪一部位,形成了系統理論。現代醫學理論認為,手在大腦皮層上所擁有的運動和感覺代表區域都是最大的,幾乎達到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因此,手的高度靈活是和大腦聯系在一起的。當我們認清了手和大腦的關系后,我們一定要注意養成習慣,即使在看書的時候也要有意識地動動手指,以利于健腦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