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傳云
前兩年網絡上流行一句話:“你有QQ嗎”、“今天你Q了嗎”,慢慢成為網民交流的慣用語,并逐漸演變成一種流行時尚和Q文化。曾幾何時,“你MSN多少?”卻成為今天很多網民的時髦問候語。有一次在和朋友的閑聊中問:“為什么你用MSN而不用QQ呢,從功能上來說,MSN根本不如QQ啊?”,朋友脆生生扔過來一句話“你從地攤上買東西嗎?”差點沒把我噎死。更有甚者,前兩天碰到QQ上很久沒露面的好友,說了幾句話,得知我有MSN時,非要求上MSN聊,說什么現在的老網蟲誰還用QQ啊,會被人鄙視的!讓人不由驚呼:不是我不明白,只因世界變化快!
市場調查眾說紛紜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受益者和受害者,我本人也算是第一代互聯網公民。作為影響了整個時代交流方式的QQ來說,不能說是三代原老,至少也算是兩代忠臣了。現在作為QQ和MSN的同時使用者,朋友和網民的說法在我的腦門上輕輕地敲了一下,雖然不痛,但也是一驚。
到底誰在拋棄QQ?為什么拋棄QQ?又是誰把MSN端上桌面?并且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為了解現在QQ和MSN使用者的心理,我采訪了大量QQ和MSN上的朋友和工作伙伴,為了能夠讓得到的結果更客觀,在網上也收集了大量網民的說法,并且在一些論壇發貼,征求廣大網民的看法。下面選取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讓我們來聽聽他們都怎么說:
一個從99年開始使用QQ的用戶這樣說:用QQ時間很久了,很多好友都在QQ上,已經習慣了,也用過MSN,但MSN不能離線留言,如果想留言還得裝插件,太麻煩了,現在已經很少聊天,因為QQ可以離線留言,更多的只是留言工具。
而一個在校的大學生的說法或許代表了QQ后來者的心聲。他說,QQ比較好玩,QQ的表情非常多,抓屏也很方便,和朋友交流的時候可以圖文并茂,很有趣。MSN的logo標志像一群僵尸,QQ開心企鵝當然要好多了,多可愛,lucky。功能也遠遠走在MSN前面。并且QQ也方便添加好友,MSN加個好友都很難,上面的人太嚴肅了,說話也愛搭不理的,我看是假清高,累不累啊?
要知道中國聊天用戶的層次,純粹聊天的是主力!所以注定了MSN要失敗!即使不是純粹聊天,也不一定每個人都用MSN,MSN是給與國際接軌的人士用的,離咱平民百姓太遠,除非喜歡說:“富人跟我說話了!”的人。一位營銷界人士說。
“QQ不斷開發新功能還是不錯的,憑什么我要用MSM?理由?我用慣了QQ,我的朋友都用QQ。我為什么要改用MSN?MSN界面華而不實,功能也不怎么樣,并且經常掉線無法登錄!支持國產!鄙視微軟又想壟斷我們年輕人的地盤!”這位大學生不但言辭激烈,還有濃厚的愛國情結。
“MSN其實也同時使用,不過僅限于工作。QQ的新版本增加了移動硬盤挺不錯,以前的文件不是用軟盤就是用U盤拷貝,輾轉在單位與家里電腦之間,很麻煩,后來改為發郵件,挺浪費時間,現在有了QQ硬盤,一切都變得簡單。至于聊天,還是得了吧,除非工作需要,沒辦法。”一位媒體工作者,原來是我的同行,最起碼代表了我的心聲。
“QQ上加好友大都是陌生人,有很多不確定性,給人的感覺跟做夢似的,如果能碰到聊得來的朋友,會有種驚喜感,當然有時也會碰到很無聊的聊友,但要解決他們也很簡單,拖到黑名單就OK了。”另外一位剛使用QQ不久的女孩說。不過,有點替她捏把汗,至于什么汗,網蟲當然知道了,就不說了。
而一個文學論壇管理員的說法也許對那些利用網絡走向文學創造的文學愛好者來說,或許有著某種共性。他說,在喜歡上文學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喜歡聊天,慢慢覺得挺無聊的,開始流連在各大文學論壇,從看到自己寫,覺得自己改變了很多。現在QQ只是論壇上的朋友交流的工具,也為了方便管理,接受網友對論壇管理的投訴。
“更多功能,更多娛樂,更多好友,當然也有更多麻煩,不過聰明如我,可以避免。”程序員跟字符打交道久了,連說話都是簡潔的。
……
而對于我的第二個問題:你為什么選擇使用MSN?得到的回答卻已經包含了我第三個要問的問題:你為什么不再使用QQ?
一位soho一族是這樣回答的:工作需要,因為很多合作伙伴都用MSN而不用QQ,至于QQ,平時也掛著,但基本不說話,隱身不上線。
“討厭聊天,討厭陌生人打擾。現在的QQ新版本能顯示在線時間,即使隱身,我那些高手朋友也知道我在,跟我說話不理不合適,理吧,還真不想說話,而MSN上面的人一般沒事很少打擾別人。”一位IT工作者就連回答問題也帶著技術上的語言。
“公司屏蔽了QQ,只好用MSN。”一個房地產公司的秘書這樣說,相信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辦公室一族的心聲。
“MSN的界面雅致,有品味,沒有QQ那么幼稚。”沒辦法,美術設計師的審美眼光就是挑剔。
“MSN上面的人層次較高,大多商務人士選擇使用QQ,跟這些人交往對自己有幫助, QQ太低檔了。并且,這樣的群體跟自己也有共同語言。”商務人士講究的就是實際。
“QQ?算了吧,誰還用它啊,會被人鄙視的,而MSN更接近現實生活,沒有QQ那么曖昧和亂七八糟,用QQ久了心里會陰暗的啦!”這位自由撰稿人說的話竟和我的那位朋友如出一轍。
“QQ那是小孩子們才喜歡的玩意,只是小青年們的做夢工具,俺老了,還是返樸歸真吧,并且QQ太商業化,太喧鬧,這世界夠喧鬧的啦,想安靜會兒。”財務工作者就是喜歡安靜,不知我說老了有時候意味著沒有想象力,他是否會罵我。
“不想后院起火啊,MSN不保存聊天記錄,并且,如果當著那位的面打開QQ時,如果收到親密留言可就說不清了,還是MSN好,安全至上啊!”律師就是律師,連上網都掂記著證據的重要性,看來也成職業病了,不過話說回來,還真是那么回事。
……
品牌背后一場精神上的較量
在看過這些網友的說法之后,我一直思考這樣問題: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那么多人一開始瘋狂般的愛上QQ?又是什么原因讓一些人拋棄QQ而另覓新歡?作為功能根本比不上QQ的MSN又為什么會以IM市場的黑馬出現?
進入90年代,面對“網絡”這個新貴,數字化生存促成了人與人關系的根本裂變。經濟的轉型,使人們的價值觀念開始轉化,但生活的空間和視角卻相對狹小,生活的不確定因素劇增,工作壓力增大,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下降,苦悶情緒上升,孤獨感時時侵襲等等。人們因現實日益殘酷而變得更加現實而世俗。地球變成地球村而冷漠成為世紀病,人與人之間心靈包裹了堅冷的硬殼,難以交流和溝通。現代人需要一種排遣、平衡、溝通、娛樂的途徑得以解脫。QQ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
QQ以其獨特的即時性、互動性、私秘性、自由性贏得了市場極大的青睞,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它體現了一種絕對即時的、點對點的互動。它滿足了忙碌的現代人無所不在的點對點的情感表達愿望,是一種虛擬意義上的面對面交流。
面對著冰冷的屏幕和鍵盤,心靈仿佛也找到了皈依之所。鼠標的移動,鍵盤的敲擊聲成為生活的主旋律,仿佛一場心照不宣的游戲,一種操縱藝術,來獲得某種游戲式的滿足。它可以是惡作劇的手段,也可以將自己喬裝打扮,將一種游戲的心態掩飾在空間距離的面具之下,暗示出一個人游戲的本能,同時又使這種本能在點對點而不是面對面的尷尬之中蒙混過關。
對于一些彼此陌生的年輕男女來說,QQ是一種語言,它可以示愛、挑逗、故意引發曖昧的糾纏。這是可能性的道具、欲望的遮掩面紗,這也是羞澀的冒險、怯懦的勇氣。他(她)滿懷目的,但是不明確的目的。
所有這些對于初入網絡的人們來說,都極具誘惑力,仿佛一場貓捉老鼠的游戲,人們在這種游戲中樂此不疲。從而也可以理解,QQ這么一款小小的軟件引發的卻是一場人際關系的革命。
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會引發人們的窺探心理。可是面對網絡這個無邊的世界,人們仿佛陷入一場無邊無際的夢魘。隨著上網時間的增長,你發現,你好像很自由,而又根本沒有自由,你把太多時間獻給了網絡和QQ,你在網絡的無邊世界流連忘返。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在這里變得模糊不清,周末和假期因為網絡的存在幾乎被剝奪,太陽與四季也不再對我們的生活有太多影響,情感在這里變得更加似是而非。你在現實面前沉默寡言,在網絡世界卻是眉飛色舞,胡吹海侃,游刃有余。
慢慢地,你發現QQ里的好友越來越多,可以說話的卻越來越少,你從一開始的掏心掏肺到現在的無話可說。你開始感覺更加難以名狀的孤獨涌上心頭,而你曾經以為QQ里那一個個閃動的頭像趕走了它,可現在它們排山倒海般涌來,讓人難以抵擋。你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還有情感在這個小企鵝身上。你開始思考,網絡是怎樣改變了你的生活,QQ是怎樣改變了你的交往方式。你知道你在得到的同時失去了更多。
終于有一天,你開始沉默。但是,你仍然離不開它,打開電腦,你將自己藏在屏幕的背后與QQ那個窗口兩兩相望。
就在這個時候,MSN粉墨登場了。
當網絡聊天剛興起的時候那是潮流,代表時髦與個性,那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交流體驗。而當聊天泛濫的時候,人們又希望回歸本真。人總是喜歡懷舊的,喜歡個性的。社會在變,人類的表達方式也隨之變化。
不管你是在什么情況下使用了MSN,工作的需要或是其他心態。一開始你或許不知道他們的不同在哪里,你只是隨波逐流,別人認為它更適合工作,你也這樣認為,別人認為MSN更小資你就覺得自己小資了,別人認為MSN上的人士層次更高,你可能也覺得自己的層次提高了。
但也許漸漸你領悟到它們之間某種本質上的差異。那就是你在MSN和QQ上說話的語言有著本質的區別,你沒有那么肆無忌憚,也沒有那么無厘頭,雖然都是聯絡工具的一種,沒有什么本質不同,但你會發現MSN更明亮,它是現實世界的互聯網版本。
如果你僅僅將MSN作為朋友之間溝通的工具,那也和QQ上的溝通有著天壤之別。或許因為彼此認識,說話也脫離了純粹的網絡語言,更加貼近現實。你也可以胡吹海侃,但是多了生活的柴米油鹽味,少了風花雪月和模棱兩可的似是而非,你也不用為別人問你多高、多大、家住哪、做什么工作而厭倦,恨不得馬上把他(她)拖進黑名單。當然你也可以胡言亂語,但很少會有人把這種聊天和網戀、見光死和一夜情聯系在一起。這或許就是有些人認為用QQ聊天會遭人鄙視的原因。
無論QQ還是MSN的用戶,更多的時候只是跟著直覺和感覺走,還有一波又一波的炒作熱潮在左右著人們的選擇。從先前QQ帶來的新奇感及全新的交流體驗到現在對自己的重新定位,這其中經歷了漫長的心路歷程,也反映出互聯網時代人們成長過程中的精神遭遇。
一個品牌的誕生,往往有著社會需求和其需求背后的精神背景和文化根源。如果說QQ是傳統秩序的破壞者,而MSN卻在一步步將人們再次拉入凡間。
營銷之爭QQ、MSN上演龍虎斗
一個品牌的誕生與精神背景和文化背景有關,但它們也會創造屬于自己的文化,無論給它穿上什么樣的嫁衣,都無法掩蓋其背后赤裸裸的商業利益。并且我們不能忽略,人云亦云對人們選擇的影響力量。
QQ大量玩家是年齡在20歲上下的青少年,那些隨著互聯網一同成熟起來的第一代甚至第二代網民卻有著喜新厭舊的嫌疑。即使還沒有另覓新歡,對QQ的感情也基本處在冬眠期。而QQ所營造的商業、娛樂、大打帶色信息的“擦邊球”,還有游戲、品味一般的聊天室等等,這一切使QQ有一種“娛樂工具”的標準形象,娛樂、做夢是它的核心。吸引人們繼續使用QQ的原因是因為QQ的功能更全面,還有時間上的慣性,另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QQ所營造的娛樂文化。正是這種文化吸引了QQ的核心用戶群。而用戶的流失也恰恰是因為QQ的娛樂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促使QQ早期成熟的用戶轉移陣地。
而MSN一登場就以企業用戶的嚴肅面孔出現,給人的感覺用戶群素質相對較高,針對“高端、白領”用戶溫文爾雅的形象似乎已經樹立起來。功能化、實用性是它存在的理由,甚至是小資生活方式的象征。拋開背后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不談,單就張揚個性和品味這一層次來看,QQ都得面臨用戶大量流失的風險。
但QQ的用戶在長期使用中,已經有大批的朋友與社會資源存在,再加上不愿費事去更改使用習慣以及拋棄寶貴的號碼資源,用戶改用其他的IM工具會付出很大的轉移成本。如果沒有比QQ更加強大的優勢,想從QQ的手中搶到更大的大眾市場也是相當困難的。MSN也是一樣,僅僅靠高端的定位也只能占領高端的部分市場。
還有一點不應該忽略的是,從QQ向MSN轉移的用戶大都是QQ早期的成熟用戶,但不能否認,一代又一代新的網民涌入互聯網,而QQ的娛樂化形象和方便添加好友這些特性,對這些年輕的群體來說無疑更有吸引力,這也將成為QQ源源不斷的后續中堅力量。除非MSN或者其他IM工具有能力將IM市場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互聯互通。
截至2004年9月,騰訊QQ總注冊用戶數已達到3.55億,活躍用戶也有1億多。面對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騰訊QQ所帶來的巨額利潤,IM服務商都想分一杯羹。微軟MSN也是來勢洶洶,除了其慣用的捆綁政策之外,細心的用戶會發現,微軟在MSN的策略上拋卻了以往盛氣凌人架勢,以更親和的形象出現,并加強了本土化攻勢。這次,微軟直接將手臂伸進了QQ的大本營:娛樂市場。
從MSN面板可以發現,這里新增了社區、拍賣、圖鈴下載、交友、汽車、游戲6大頻道,而對新增的6大頻道,據說微軟將會采取分別與6家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合作的策略。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它們分別是:貓撲論壇、淘寶、指云時代、靈通世界、DIDIBABA、聯眾。
MSN選擇了尋找合作伙伴的方式,這樣一來能保證服務的專業性,同時也有助于MSN迅速實現本土化,必然將給騰訊帶來很大的壓力。雖然六大頻道現在還沒有內容,但我們已經能聞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馬化騰曾表示過,騰訊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會選擇C2C拍賣,這樣比較符合騰訊社區的屬性。而打開QQ首頁點擊“拍賣”頻道,我們會發現其地址直指易趣,而微軟這次選擇的是和淘寶合作,看來不光是騰訊和微軟之戰,馬云也早看易趣不耐煩了,這回看來有好戲看了。
微軟現在設立交友頻道,騰訊以什么起家的就不用說了吧,而微軟看來不但也要娛樂,并且是要將娛樂進行到底了!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騰訊QQ游戲從聯眾那里搶了不少銀子,從此讓聯眾對其恨之入骨,這次聯手微軟,光聯眾這口惡氣就夠騰訊受的了,何況還加個微軟,真替騰訊捏把汗!
如果說以前MSN和QQ之間的戰爭是概念戰的話,那么現在看來。一場真槍實戰已經開始。
而騰訊當然不會任微軟吞噬其市場。在微軟將手臂伸向自己大本營的情況下,其同時也將手伸向了微軟的老窩,啟動RTX新品牌進軍企業市場以代替原有的BQQ。馬化騰喊出“實時創造實效”的新口號,試圖用RTX這個英文名字向用戶表明該產品的定位:Real-time Tech eXpert(實時技術專家)、Real-Time eXchange/eXpress/eXtension(實時交換、實時快遞和實時擴展),以及Reliable Tech eXperience(可靠的技術體驗),企圖和微軟爭奪企業用戶市場。
當然馬化騰的野心并不僅在這里,IM市場的風云變幻對于用QQ起家的騰訊來說,有著很大的風險,一但QQ失利,騰訊的經營就會陷入困境。而這次騰訊選擇進軍門戶網站就不難理解。前不久,騰訊在京舉辦“新生活,我主張”為主題的QQ.COM周年慶典活動,企圖憑借QQ充滿競爭力的產品內容以及雄厚的用戶基礎,加速其大門戶的戰略滲透,全力打造國內時尚娛樂第一門戶,實現“一橫一豎”的多元化業務結構。
而在2003年初期,微軟宣布放棄趕超美國在線成為最大在線服務提供商的目標,而把目光轉向互聯網內容,主要提供門戶網站、接入服務等。經過數年的發展,MSN目前在全球已有超過20個分站,除了中國等少數分站僅僅是介紹軟件而沒有資訊內容外,大部分都已經像門戶網站的模樣了。微軟現在和中國伙伴的合作恐怕也不僅僅是針對騰訊QQ那么簡單,和中國各大網站的合作,利用符合中國用戶需求的本地化內容,來實現其門戶的野心也不是沒有可能。
并且,去年11月份,MSN推出了Space。它是一項讓用戶建立個人blog的測試服務。接著,公司對其增加支持RSS2.0,允許blog用戶使用 Space向第三方組織出版文章。
近日,微軟發布了搜索工具增強套件MSNToolbar Suite測試版,該軟件與MSN網站的其他服務,例如電子郵件、Blog、網頁等完整集成。可進行桌面、郵件、網絡搜索,完整集成MSN網站各項服務功能。1月11日,MSN開始對搜索和blog服務進行新一輪的測試。這一切,都能看出微軟MSN進軍門戶的野心。
定位悖論要娛樂還是要品味?
然而細細分析一下,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微軟MSN越來越重視個人用戶的娛樂功能,并且強化用戶對收費模式的認同感,從而弱化其企業用戶的印象,而這正在向騰訊QQ的氣質靠攏。而騰訊QQ在力保娛樂大眾市場的基礎上,卻在向專業化領域邁進。
如果說騰訊曾經推出的BQQ只是被動出擊迎戰MSN的話,那么RTX的推出顯示騰訊對企業市場的志在必得。BQQ救市出師不利,因為BQQ作為QQ的升級版,保留了QQ上的娛樂功能成分,并且QQ和BQQ的用戶群體有著相當大的交集。BQQ無力轉變企業用戶心目中QQ固有的娛樂化印象。
現在騰訊新推出RTX來代替原有BQQ,對商務市場和個人市場細分,向兩類不同的用戶推出不同的品牌,提供不同的服務,以此形成差異化,以防品牌形象的混亂。
然而,RTX要想真正成功,如何扭轉企業用戶對QQ固有的成見來接受RTX這個專業品牌形象將是個漫長的過程,也這將是騰訊面臨的最大難題。并且,到現在為止,RTX的的推出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并沒有引起企業用戶的青睞,讓人不由懷疑,騰訊的此舉更像是策略性的心理占位。
而對于MSN越來越娛樂化,很多人也提出置疑。MSN最大的特色是用戶群穩定,大部分是商務人群,如果MSN去模仿騰訊,向"娛樂化"方向發展,將不是明智的做法。一直以來,人們喜歡MSN,大都因為MSN的簡潔的界面和商務性,而不是其娛樂功能。如果是純粹聊天交友的人,鮮有用MSN的,因為要找個好友都很難。
并且這么一來,MSN會不會變成一個四不象呢?會不會丟掉本身的商務特色,娛樂化不如騰訊QQ和新浪UC,語音通訊不如Skype,免費功能不如網易泡泡和搜Q?
好在在互聯網時代,要想證明這一切,并不需要太長時間,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點點耐心。
或許在2005年,MSN、QQ等即時通訊軟件也將會在“我有你無”的特色功能上大做文章,然后“你抄我抄大家抄”,再把IM市場攪成一鍋粥。誰能將粥喝的更快,恐怕就看誰不怕燙了。
相信,在2005年,IM市場定將是好戲連連。只是面對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的IM市場,明天,你是選擇QQ還是MSN呢?或者是等待真正能將IM市場實現互聯互通的王者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