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航 孫賀志
數據
1月并購指數
本欄目由全球并購研究中心,中國并購交易網,《新財經》雜志共同推出
5大并購事件
1、米塔爾鋼鐵公司25億收購華菱管線股權
2005年1月14日,華菱集團將持有的華菱管線(000932)6.56億余國有法人股轉讓給國際鋼鐵巨頭米塔爾鋼鐵公司。此次轉讓價格由基本價加凈資產調整價組成,基本價即以每股人民幣3.96元計算,總計人民幣25.99億元。轉讓完成后,米塔爾鋼鐵公司將與華菱集團并列為華菱管線第一大股東,分別持有公司總股本的37.17%.
點評:是次收購案總金額將超過25億元人民幣,成為截至目前外資購并A股股權交易額最大的一宗購并案。在中國鋼鐵行業內與全球大型鋼鐵企業以實質性股權轉讓為主要內容的戰略合作,華菱集團是第一家,也是在中國鋼鐵工業新一輪發展背景下必然結果。對于華凌集團而言,成功引進戰略投資者,邁出了其整體上市的關鍵性的一步。
2、中國網通10億美元收購電訊盈科20%股權
2005年1月20日,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中國網通集團)與香港電訊盈科有限公司(電訊盈科)宣布,雙方將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拓展內地及國際業務。根據協議,中國網通集團將以現金每股港幣5.90元,購入在港上市的電訊盈科擴大股本后的百分之二十股權,整項交易作價約10億美元(約港幣79億元)。中國網通集團將認購電訊盈科約13.43億股新股。
點評:很多分析認為,網通入股電盈屬于長期戰略投資,是在中國電信改革大背景下的必然,且有利于推進內地電信業的改革。借助電盈得國際化運作經驗對于網通本身以及對電信、移動、聯通等其他運營商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此外在具體業務上網通也借此開拓南方市場。
3、中國華能16億房地產劃歸中房集團
2005年1月29日,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和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正式簽署協議。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所屬的華能房地產總公司正式整體劃轉給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據悉,華能集團劃轉資產共16億元人民幣,其中凈資產為10億,負債6億。凈資產中包括公積金、未銷售房地產、自有資金等股東權益。
點評:去年國資委提出的中央企業重組資源突出主業的方針后,要求不是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應與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進行資源重組。而半年后的此次重組,說明中央企業房地產資源重組終于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4、屈臣氏首次歐洲并購
2005年1月,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集團宣布,將通過收購獲得法國最大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的控股權,收購資金接近55億港元。這是屈臣氏首次在歐洲展開并購。在此次收購中,屈臣氏以約35億港元收購股權,包括向Marionnaud創辦人Frydman家族及另一股東CAPE Holding收購他們各自持有的21.8%及8.9%股權。另外,屈臣氏以約20億港元收購該公司的可轉換債券,可轉債可兌換出20%的股權,加上前面30.7%的股權,屈臣氏對Marionnaud持股比例將超過50%,由此取得控股權。
點評:Marionnaud是法國第一大、歐洲第二大香水零售商,目前在全球有4700余家零售分店,去年上半年營業額約5.15億歐元,近期該公司陷入財政危機。收購完成后,屈臣氏在全球的零售店將猛增到5662間,成為全球最大的同類零售企業,遠遠領先于其最大競爭對手香港莎莎。
5、東安動力億收購哈飛汽車
2005年1月下旬,東安動力(600178)公告宣布,將用配股募集資金的方式收購哈飛汽車100%的股權。收購后哈飛汽車有可能改名為"中航汽車"。在此項重組中,收購方東安動力是國內最大的微型汽車發動機生產廠,被收購方哈飛汽車是擁有完整轎車和微型車生產體系,具有技術先進的沖壓、焊接、涂裝、總裝生產線,擁有年產30萬輛汽車的現代化汽車生產線的整車生產廠。
點評:同為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航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科工)的控股子公司,東安動力收購哈飛汽車是中航科工整合旗下汽車資源的第一步,并為整合旗下的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同樣也是主要生產微型車的昌河汽車做準備。如果全部重組成為現實,國內微車行業三足鼎立的局面將會日漸清晰,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萬盟并購月評
并購市場暫時蟄伏 外資并購成新熱點
在經歷了去年十二月份并購市場的快速增長之后,隨著新年的到來,2005年一月份的并購數量有了較大的回落——上市公司累計發生并購交易34筆,較上月減少77筆;總成交金額也較上一月份有較大的回落,僅為60.4億元人民幣,較上月降低67.4%;一月份的并購指數為1250點,較之上月下降近八成。
總起來看,一月份的并購市場繼續保持去年12月行業分布均勻化的特點,受歲末年初的影響,市場活躍程度較上月有明顯的減低,但值得指出的是,繼十二月鋼鐵行業、石化行業大放異彩之后,金屬、非金屬行業的并購在本月相對低潮的并購市場上顯得獨樹一幟,而批發和零售貿易行業也借助新年旺季在并購市場上頗有一番作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資并購題材成為本月主題,比如屈臣氏、米塔爾鋼鐵公司紛紛展開行動。
華菱管線:成就鋼鐵行業外資并購第一案
1月份的并購市場較去年12月份顯得冷清不少,但鋼鐵行業繼續前期的活躍表現,華菱管線為本月的并購市場添上濃重一彩。華菱集團將所擁有的華菱管線74.35%的法人股權中的37.17%轉讓給全球最大鋼鐵集團——米塔爾鋼鐵公司,中國鋼鐵行業最大外資并購案就此塵埃落定。
由于新的外資并購具有實質性重組力度,外資控股比例較以往也有明顯提高,這對于提高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和規模,盡快形成競爭優勢甚至壟斷優勢十分有利。
華菱集團是湖南省最大的國有企業及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其控股公司華菱管線年鋼材生產能力達到850萬噸,在深交所上市市值達到80億元。按照發展規劃,到“十一五”初,華菱管線將實現鋼產量1000萬噸,鋼材產量970萬噸,銅材產量5萬噸,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板管比達到55%以上。
對于華菱集團和華菱管線而言,此次引入米塔爾公司作為國際戰略投資者,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為華菱集團正在醞釀中的集團整體上市增加至關重要的砝碼。
雙方這次戰略合作對于推進國內鋼鐵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速中國企業融入全球鋼鐵市場,創建國際型大公司具有重大意義,合作對于中國鋼鐵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解決集中度不夠的問題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同時,雙方此次的交易,對于中國企業在今后進行外資并購也將起到積極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