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昕
政策、產業面——并購頻繁、新藥涌現
1、輝瑞西樂葆心梗風險被證實:2004年9月30日,默克宣布從全球市場上撤回COX-2抑制劑萬絡(羅非昔布)。這一決定是基于一項研究發現,萬絡會使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危險性增加一倍。兩個月之后,輝瑞公布的一項國家癌癥研究所的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對照相比,使用400毫克和800毫克劑量的西樂葆能使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病率提高2.5%,該研究所由此暫停了這項研究。然而輝瑞并沒有召回西樂葆的打算。
2、布什連任有利于制藥業 :布什成功連任美國總統。有關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共和黨的政策對于大型制藥廠較為友善,布什的連任將對其有利。消息傳出后,Amex生化科技股指上升2.8%,納斯達克生物技術股指上升2.6%。 此外,布什政府還會推動對業主和其職員有利的醫保法案,希望讓國會給低收入家庭1000美元的直接醫保補助。這將讓不少的公司和個人獲益。
3、賽諾菲收購安萬特:2004年4月26日,賽諾菲圣德拉堡大藥廠最終以高出1月份初次出價約14%(每股約69歐元)的價格成功收購安萬特制藥,總收購金額達到550億歐元。歷時3個多月的收購大戰告終,全球第三大制藥公司誕生。新掌門人德埃克(賽諾菲圣德拉堡現任CEO)為新公司的明天繪制了一幅美麗的發展藍圖:鑒于兩公司在心血管和腫瘤領域的優勢,僅此兩個板塊就將在2008年為新公司創造出370億美元的銷售額。預測新公司在2008年將以463億美元的年銷售額超過葛蘭素史克,成為僅次于輝瑞的世界第二大制藥公司。此次敵意收購最大的贏家是法國政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法國在發展生化領域的獨立自主性。
4、印度研制出低成本抗瘧疾新藥:2004年8月19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報道,印度最大制藥商南新公司的研究人員最新研制出一種低成本的抗瘧疾藥物,已在英國進行臨床試驗。南新公司在聲明中介紹說,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過氧化物藥物,與目前常見的ACTs抗瘧疾療法(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合療法)的療效相當,但在價格上卻要便宜得多。
5、輝瑞被開巨額罰單:2004年5月13日,輝瑞同意支付高達4.3億美元的罰款,以與政府達成和解,解決對其抗癲癇藥Neurontin從事不正當行銷活動的指控。據悉,罰金中包括2.4億美元的刑事罰款。該案在醫療保險業欺詐指控案件中,罰款金額高居第二位。
6、山之內、藤澤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將擁有日本醫藥市場最大的份額,領先于武田化學工業。新公司也將擁有日本國內藥企規模最大的醫藥銷售隊伍。新公司的中期目標是到2008年3月,銷售額達到100億日元,營業利潤率達到25%。
7、拜耳收購羅氏OTC藥品部:拜耳大眾健康部及羅氏大眾藥品部合并后的OTC業務的銷售額將達24億歐元,業務分布120個國家(包括羅氏藥品部的5個生產基地),擁有員工6700人。
8、問題藥Erbitux終獲FDA批準 :2004年2月13日,FDA宣布批準英克隆公司(ImClone Systems)的Erbitux用于直腸癌的治療。
9、辛伐他汀在英國作為OTC上市
10、降膽固醇復方片Vytorin正式登場:2004年7月23日,FDA批準了默克和先靈葆雅合力推廣的降膽固醇復方片Vytorin(辛伐他汀/依替米貝)。Vytorin是第一種可通過兩種途徑有效降低膽固醇的新藥。臨床研究顯示,這種復方藥比目前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立普妥更具療效。
科技面-衛生部等評出2004年國內十大醫藥科技新聞
1、中國率先在世界完成SARS滅活疫苗I期臨床試驗、首個SARS病毒血清抗原檢測試劑盒獲準上市;闡明SARS病毒融合機制的論文在《科學》、《柳葉刀》雜志發表。
2、衛生部發布《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和停止臨床腦科手術戒毒通知等規范醫學研究和臨床診治的倫理和技術指導原則治。
3、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藥燒傷科獲國際燒傷研究最高獎“伊文斯獎” 和國際燒傷協會“威廉斯獎”,并以取得116項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成果獎被中央軍委授予“模范軍事醫學燒傷科”榮譽稱號。
4、由中國中醫研究院牽頭、國家重點支持的“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項目,經三代中醫專家40余年努力,成為中國建國以來首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中醫研究項目。
5、中國自行研制的艾滋病疫苗獲準進入一期臨床試驗;揭示艾滋病發病新機理的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引起全球關注。
6、中國醫科院繪制出首幅“中國人死因地圖”,詳細描述了過去50年,特別是近十年中國城鄉居民死因分布特點和流行變化趨勢,為制定公共衛生目標和科研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信息。
7、中山大學附一院、上海瑞金醫院成功開展腹部多器官聯合移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全軍腎臟病研究所腎臟移植手術,近、遠期生存率均居國內外領先水平;解放軍三0二醫院在國內首次成功采用肝細胞移植治療肝功能衰竭。
8、復方蒿甲醚成為國際抗瘧疾援助計劃的首選藥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新藥“丁苯酞”和“重組葡激酶”,分別為急性腦卒中和心梗病人提供了可靠的國產新藥。
9、北京大學、中國醫科院等院校證實,非免疫細胞也能產生免疫球蛋白;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發現新型樹突狀細胞亞群,為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10、中國啟動兩個醫藥科技平臺建設1由衛生部承擔的以數據共享為核心的醫藥衛生科技條件平臺和依托于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的首個高內涵藥物篩選技術平臺,加速醫藥科技發展和新藥研發。
金融面—猴年藥企上市創歷年之最
由于醫藥企業上市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目前深滬股市上市公司存量1376家中,醫藥類公司總數已上升至約占8%,成為股市舉足輕重的一個獨立板塊。綜合分析,2004年醫藥企業上市包括以下特點。
★區位分布上東部為主。按上市的醫藥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看,16家醫藥企業中,有9家來自東部,5家來自中部,2家來自西部。印證了醫藥經濟三大區域“東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情形、發展狀況以及走勢特征。
★行業類別大致均衡。分類發現,2004年遴選上市的16家醫藥企業,基本照顧了醫藥行業各個子行業的發展現狀,16家醫藥企業中,中藥企業有5家:千金藥業、益佰制藥、康恩貝、武漢健民、馬應龍;化學制藥企業有5家:新和成、現代制藥、華邦制藥、鑫富股份、京新藥業;生物制藥有5家:春天股份、華蘭生物、科華生物、達安基因、雙鷺藥業;醫療器械1家,即威爾科技。
★地域板塊特征明顯。或許是一種巧合,2004年新上市的醫藥企業還具有較明顯的地域板塊特征。例如“武漢板塊”,包括武漢健民、馬應龍、春天股份。另一個地域板塊是“浙江板塊”。康恩貝、新和成、鑫富股份、京新藥業4家公司實現了IPO。
★民營企業受到尊重。2004年,在主板市場,益佰制藥和康恩貝相繼上市。而5月末中小企業板正式啟動運作,新和成、華邦制藥、華蘭生物、威爾科技、鑫富股份、京新藥業、科華生物、達安基因、雙鷺藥業等9家民營醫藥企業。
作者系東吳基金研究部總助,清華大學“醫藥行業總裁班”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