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達
筆者認為,當前企業文化建設需要認真探索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是如何結合國企的股份制改革,著力推進企業文化的有效整合。
國企的股份制改革,雖然從產權制度上解決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問題,盡管這對于國企和國有經濟的長遠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但由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企業、不同區域人群、不同管理方式組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的新企業,難以避免地會出現觀念上的沖撞、文化上的磨擦和價值取向上的差異。這就迫切需要企業的高層領導把文化的有效整合放到一個突出的位置加以認真對待。只有實現了這種企業文化上的有效整合,國企改革改制的目的才可以說真正得以全面、有效地實現。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國企的股份制改革在給企業文化建設帶來富有挑戰性課題的同時,也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發揮重要功能和作用的機遇與舞臺。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決策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必須抓住機遇,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推進國企以及各類企業在轉制過程中實現文化的有效整合,才能提高包括央企在內的國企的核心競爭力。
承優立新地整合企業價值觀
國企股份制改革過程中的文化整合關鍵在于企業價值觀的有效整合。由于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并確立的、為企業員工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價值理念,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的企業價值觀。因此,作為企業文化的靈魂和企業文化整合的核心,企業價值觀不僅要回答一個企業追求什么、倡導什么、允許什么、反對什么,還要展示一個企業以什么為本、以什么為榮,并要通過文化的整合、兼容,將不同企業的價值觀融合為企業員工普遍認同并愿意共同遵循的新的價值理念和價值取向,從而構建起適應股份制企業運作機制和管理要求的新的企業價值觀。
由于企業價值觀是蘊涵在企業一切行為之中,制約物質生產、精神活動和諸多關系,通過企業產品、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形象和企業人際關系等“軟”、“硬”件體現出來的導向性意識形態,因此這種經整合而形成的新的企業價值觀必須體現承優立新的原則,必須反映企業的優秀歷史傳統和現有屬性、展現改革開放的時代特征和體現企業領導層的主體導向,必須包含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原有企業與現有企業之間、不同文化傳承與文化整合創新之間、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之間關系等內在要求。
我們不難發現,一方面不同企業的傳統的價值觀隨著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已經受到猛烈的沖擊;另一方面隨著國企股份制改革,來自不同企業的價值觀又將面臨新的激烈碰撞。而那些孕育于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于不同企業的價值理念則需要承優立新、有效整合。
我們同樣發現,不同企業傳統的價值觀并非一無是處,那些反映社會主義企業本質特征的價值觀并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或企業重組而失去其光澤。而新的企業價值觀也不可能在割斷歷史、摒棄一切傳統的境況下產生和生長。因此,我們應當本著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對來自不同歷史傳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企業價值觀要以承優立新的原則加以有效整合。在繼承傳統中的精華部分和不同企業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確立起反映時代特征的、匯集各方優秀品質的、融傳統與現代于一爐的新的企業價值觀。
我們面對的是逐步多元化的經濟結構,以及由此帶來的逐步多元化的利益誘導和價值取向,而我們的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支柱,雖然在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上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客觀上不允許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替代共同的主導性的價值取向。因此,在推進企業文化的有效整合中,首先要注意在繼承的基礎上確立新的企業價值觀。既要繼承好的傳統,又要注入企業重組、市場競爭的時代特征和時代要求;既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并敢于用新的企業價值觀引導企業的輿論,又要通過以倡導和實踐的實際成果進一步教育啟迪職工,不斷強化這種新的價值觀導向。
其次,還要善于倡導已經初步確立起來的新的企業價值觀,并在實踐中加以充實、發展和完善。企業價值觀的確立,應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鑒于重組企業的價值觀正處于新舊交替、承前啟后時期,因此格外需要將企業價值觀放到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放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實踐中去檢驗、充實和發展。要想一勞永逸地實現企業價值觀的承優立新和企業文化的有效整合,那是不現實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由于社會變革、新舊交替的過程遠未結束,因此,探尋新的企業價值觀、確立和完善新的企業價值觀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地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只有適應企業重組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發展和完善企業價值觀,才能牢固和確立起為重組企業和職工共同遵循的價值取向。
正確選擇企業價值觀建設的載體
以承優立新推進企業文化的有效整合,還要注重企業價值觀建設載體的正確選擇。
其一,企業價值觀建設載體的選擇應放在推進國企股份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來思考和探索。在實現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在推進國企股份制改革、實現企業重組與文化整合的過程中,只有適應市場經濟和文化整合需要的價值觀及其建設載體,才是符合時代要求、企業需要和具有生命力的。我們不能停留于傳統的計劃經濟的思維定勢去考慮問題,我們只有通過選擇正確的建設載體,大膽地破除那些不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需要的價值觀,繼承那些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屬性的價值觀,創立有利于國企改革改制和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完善的、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新的價值觀,才能使以價值觀建設為核心的文化整合有較高的立意、廣闊的視野和鮮明的時代特征,產生強烈的現實意義。
其二,企業價值觀建設的分層性需要載體的多樣化。企業價值觀建設是分層次有重點的。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對象,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載體。按照建設層面的劃分,企業領導者應為第一層面,構成價值觀建設“重中之重”的對象。這是因為企業領導者所處的重要地位決定了他們的言行對于樹立企業正確價值觀的極端重要性。在價值觀建設中,黨員、干部為第二層面,構成價值觀建設的主體對象,也是價值觀建設的一個重點。這是因為黨員、干部置身于群眾之中,他們的精神狀態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到周圍群眾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可程度。如果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實踐企業價值觀,對上可以起到對企業領導者的“監督”作用,對下可以起到對一般群眾的“導向”作用。針對黨員、干部這一層面,我們所應采取的教育形式應該更多地考慮這一層面的特點,多一點正面灌輸,多一點典型引路,多一點采用階段性“主題教育”活動和日常教育與短期集中輪訓相結合的方式。對于作為第三層面的廣大職工而言,價值觀建設的主要載體應該是各種富有教育意義又為職工樂意接受的文化活動;應該是黨員、干部的榜樣示范教育;應該是團隊式學習加大眾傳媒的正確輿論導向。
其三,企業價值觀建設的艱巨性需要載體的針對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不同企業的傳統的價值觀受到“沖擊”和“挑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企業重組需要的價值觀尚在承優的基礎上逐步“立新”之中,因此,價值觀建設較之以往顯得難度更大,收效更為不易。而正是企業價值觀建設的艱巨性,客觀上更加需要建設載體的針對性。
其四,企業價值觀建設的長期性需要載體的連續性。企業價值觀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重組企業價值觀的兼容與整合更是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價值觀建設的長期性,需要建設載體的連續性與之相配套。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企業價值觀建設的系統性、穩定性、遞進性,才能使價值觀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國企的改革改制和企業文化的有效整合。
綜上所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必須大力推進國企的股份制改革。而要順利實現國企改革改制的目標,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承優立新為原則,以企業價值觀建設為核心并輔以行之有效的建設載體,高度重視并努力實現企業文化的有效整合。這樣,才能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