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準準
很多人都想在35歲之前賺足余生的生活費,然后退休。仿佛現在的日子不是生活,賺足了錢告老還鄉之后才能夠開始生活。這種理想的生活模式大概是這樣的:醒了就起來,困了就睡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旅行、美食、寫作……可是,且慢!
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這種生活有幾個致命的問題:社會地位沒了,誰會記得有你這樣一個吃飽了玩、玩累了睡的純粹生活家呢?期待沒了,吃喝玩樂,當所有的一切享樂排著隊等你去垂幸時,你依然覺得那是享樂嗎?
有個車房俱全的朋友,去年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心愿,辭了職,背起背包游歷全國。按照計劃,他走了全國20多個省市。4個月后回到上海,略微休整了幾天后,他得出一條全新的人生經驗:“還是家里舒服!”之后,他決定呆在家里寫一部小說。寫了半年只寫了3000字,并越來越覺得這是件比每天朝九晚五上班還要痛苦的事,于是他放棄了這項追求。以前是朝九晚五束縛了他,沒時間完成自己想像中的巨著,現在是太多的時間包圍了他,讓他得以充分地考慮:寫作,有這個必要嗎?
幾天前再見到他,他已經流露出想重新加入上班族的愿望。用他的話說,上班的時候,至少每天能和人說說話吧。
不僅平常人,連明星也經常在向往“35歲賺足錢之后如何如何”,可真的在35歲之前賺足了錢,退了休,就能快樂嗎?是因為天天能睡到太陽落山而快樂嗎?是因為天天旅游而快樂嗎?是因為可以設計點賣不出去的東西自娛自樂嗎?
望著腳下的路,還有幾十年那么長,每天的事業就是讓自己快樂,這絕對是比朝九晚五還要艱巨的事。
(摘自《打工》 圖: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