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作昱

湖南衡陽縣女教師劉運秀,在其兒子要求其介紹女青年到廣東賣淫時,瞄準自己的學生小倩,以多種理由說動小倩的父母,讓小倩去廣東打工。小倩一到東莞,就被劉運秀的兒子等人控制起來,被迫賣淫。接客50多次后,小倩才抓住機會逃出魔掌。得知自己的女兒染上性病,小倩的父親要求劉運秀出錢治療,遭到拒絕后小倩的父親報了案。劉在其兒子被捕后,找到小倩的父親,以2萬元作條件,要求其到派出所說情。小倩的父親竟真的多次找派出所說好話,要求放人。(10月24日《法制周報》)
小倩父親的做法雖然荒唐,但卻符合“生存理性”。
對于一個基本的溫飽都得不到保障的人來說,他們首要的是如何維持正常的生活,一筆數目并不大的金錢足以對他們形成很大的誘惑。小倩的家里非常窮困,父親做搬運工時,一只腳被砸斷了,家里所有農活及家務都由母親一人擔當,還有年近80歲的奶奶需要贍養,一個姐姐15歲就輟學打工,一家五口人由兩個女人供養,正常生活都非常艱難。小倩被迫賣淫,身心健康、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等都受侵犯,給予施害人應得的嚴懲,這是最基本的情感訴求,也是最起碼的正義訴求。但是,他們卻管不了那么多,他們只要能拿到一定的經濟補償就行了。錢是他們最需要的。他們擔心,如果不是這樣,他們連這一點經濟上的補償都拿不到。
事實上,小倩父親的擔心是極有可能發生的。深圳女青年王麗被人強奸,提出了我國首例貞操賠償請求,結果未得到支持。因為,王麗沒有受到物質損失。法律規定,被害人由于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出附帶民事訴訟。而貞操被破壞屬于精神損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明確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后,另行提起精神損害民事訴訟,法院不予受理。正因為如此,有少女被人強奸多年后卻得不到一點賠償,也正因為如此,南寧某小學13名女學生被禽獸教師強奸后,律師在提出賠償時,只能針對處女膜這一“物質”提出,給每個處女膜定價20萬。而小倩受到的傷害,最主要的也是精神上的,要找物質上的損失,可能遠不到2萬元,況且,其中還會有很多的因素會影響到補償最終到達他們手上。
如果犯罪行為中的受害人因為經濟原因就連對施害人進行懲罰這一正義要求都放棄,甚至還為犯罪嫌疑人逃避制裁而出力,其后果是非??膳碌?,因為極可能放縱犯罪。小倩的父親就是這樣做的,而且,他是在要求劉運秀出錢遭到拒絕后才報案的。假如劉運秀當時答應了他的條件,那么他就不會報案,劉的兒子就會逍遙法外,而且可能繼續加害更多的人。
在中國目前的法治階段,如果在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精神損害得不到賠償,而犯罪嫌疑人為了逃避制裁而對受害人施以經濟誘惑,我們有理由相信,不少人會選擇和施害人私了。事實上,這樣的事件也不鮮見。盡管公訴案件不以受害人報案為受理要件,但是有許多案件是只有受害人和加害人知道的,如果受害人不報案,犯罪行為就極有可能得不到暴露,罪犯就會因為得不到及時打擊而繼續危害社會。
我國在刑事領域沿用的是“公力救濟”模式,即國家機關替代受害人對犯罪人進行懲罰,但對受害人的撫慰與補償考慮不夠,這也是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得不到支持的原因之一。事實上,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得不到支持是受到很多人質疑和批評的,以至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被人稱為“檄文討伐”,從專家到一般公民中,要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確立精神賠償的呼聲一直很高。小倩一案及其啟示,應是精神損害賠償需得到支持的又一現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