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音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喊加油吧。”——廣東遭遇石油危機,某節油型汽車如此廣告。
(據金羊網)
“我敢修正一點,審計署的報告是沒有虛假的。可能在定性某些問題時用詞不準,但事實不會有問題。”李金華說自己非常欣慰,“這些年審計署到目前為止沒有反映帶水分的問題”。
(摘自《經濟觀察報》)
“餓著肚子洗桑拿。”——媒體這樣評論重慶市為迎接亞太城市市長峰會,耗資1.6億元為城市“刷墻”。該市還有65萬貧困人口,21萬下崗失業人員。
(摘自《新聞周報》)
“我人生的第一目標是能活到50歲,第二目標是活到70歲。”——功利的大學造就疲憊的老師,一位只有36歲卻滿頭華發的副教授這樣對朋友說。
(摘自《中國青年報》)
“看到中國反腐敗取得的成績我們深受鼓舞。我們要虛心向中國學習,把中國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帶回去。”第五次亞太地區反腐敗會議上,來自印度的哈約諾特·考爾女士對記者說。
(摘自《檢察日報》)
腐敗已成俄羅斯萬惡之首
“腐敗已經從局部威脅變成一種危害獨聯體各國經濟的普遍現象。”俄羅斯內務部長努爾加利耶夫的一席話引起了轟動。
(據俄新社莫斯科)
華盛頓刮起“中國文化風暴”
10月1日,美國乃至整個西半球規模最大的中國文化藝術展示活動——“中國文化節”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西部閃亮登場。美國《紐約時報》在一篇介紹中國及“中國文化節”的長文中這樣寫道:“她是世界偉大文化之一,或者更準確地說,她包含了世界上多種偉大的文化。”
(摘自《中經BP社》)
清風
青海對新任中層領導進行任前廉政談話
日前,青海省檢察院黨組對公開選拔任用的5名中層領導干部進行任前廉政談話,該院檢察長劉曉希望新任中層領導干部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要求,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和個人修養,并提出業務上要精、工作上要實、作風上要正等幾項具體要求。 (摘自《檢察日報》)
反腐倡廉之風吹進小學課堂
中共重慶市紀委、重慶市教委聯合召開中小學廉潔教育進課堂工作會,正式啟動該市中小學生廉潔教育進課堂工作。據悉,系列反腐教材今秋已進入小學生課堂,并將震驚中外的重慶綦江“彩虹橋事件”收錄其中。目前,正在編寫的初、高中廉潔教育讀本,也將于2006年3月份正式進入課堂。
(據中國新聞網)
審計署20年挽回損失4000億元
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日前透露,審計署20年共為國家挽回損失4000億元。李金華表示,只要是涉及財政資金的部門都是審計的對象,教育、醫療、扶貧、社保、住房公積金等都是審計部門關心的問題。
(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山西近200公職人員煤礦撤資
據悉,要求公職人員從煤礦撤資的通知下發后,山西大同、忻州、臨汾、運城、呂梁、晉中等6個市先后有273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撤資申報,涉及煤礦金額5462.56萬元,其中確認有190人已撤出投資2289.4萬元,其余清理仍在進行當中。 (據人民網)
中國向“司法腐敗”開戰
北京最近提醒全國大約15萬法官,不要為了地方當權者的利益而置國家法律于不顧。
雖然沒有提到腐敗這個詞,但最高人民法院決定的目的在于阻止腐蝕中國各級政府的惡性腫瘤的發展,并顯示中央政府的權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解釋說,有些地方鄉鎮的領導把人民法庭看作其下屬的一個部門,借用政法部門的強制手段來推行鄉鎮的行政工作,這與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是背道而馳的。
(摘自《參考消息》)

法眼
全國公訴部門逐步實行訊問錄音錄像制度
為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切實保障人權,根據《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等有關法律法規,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專門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國檢察機關公訴部門逐步實行訊問犯罪嫌疑人錄音錄像制度。
通知要求,錄音錄像應當全程、同步、連續進行;訊問中止或結束,錄制人員應當及時制作錄音錄像的相關說明,當場對錄音錄像資料施封,經被訊問人確認后,由訊問人員和被訊問人簽名。
(摘自《檢察日報》)
證人庭上遠程作證有望實現
到2006年底,當事人異地開庭、證人遠程作證等設想將在廣東法院成為現實。屆時,廣東全省范圍內都將實現網上立案、網上信訪、文書調卷、網上督察、網上統計等一系列審判業務,法院的訴訟成本將大大降低。
(據新華網)
“PK”“MM”不要亂用上海審議普通話立法草案
由“超級女聲”制造出的一批新新人類的詞匯,諸如PK(對決)等曾一度頻率極高地被用于公共媒體,甚至出現在報紙的新聞標題中。但今后,PK、MM等新興語言的使用,可能會受到制約。近日,《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草案)》正式提交審議。草案第十三條明確規定,漢語文出版物、國家機關公文、學校教育教學不得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規范的網絡語匯。
(摘自《新聞晚報》)
上海:執法限權防公權私化
為有效防范執法機關公權“私化”“尋租”現象,上海市近期試點推行“行政執法裁量權基準制度”。所謂行政執法裁量權基準制度,是由執法機關具體規定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并在其約束下,酌情行使細化后的法定權力。這一制度是在現行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減少行政執法人員違法違紀的一項制度創新。(據《新華每日電訊》)
全國人大信訪局將重點督辦三類信訪交辦件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訪局日前下文通知;將對三類信訪交辦件進行督辦督查。這類信訪交辦件包括:收函單位無正當理由未按規定期限反饋辦理結果的;反饋的結果對信訪人反映的問題沒有做出確切說明的;具備解決信訪問題的條件而沒有解決信訪問題的。
(據新華網)
天下
我國將用衛星監測防止虛報災情
據了解,民政部將采用高科技對災情的損失情況和救災工作的成效進行嚴格的監督和評估,比如,成立專家組來評估災情損失的情況,在救災后又要對救災的效果進行評估,同時,要發射環境與災情監測衛星,4個雷達衛星、4個光學衛星,以監測災情和救災工作的開展情況。
(據新華網)
銀杏有望當選國樹
中國林學會公布,在其進行的國樹評選公眾投票活動中,有近99%的公眾主張選擇銀杏為我國國樹,中國林學會已將此次公眾投票結果上報,并提出將銀杏定為國樹的建議。 (摘自《新京報》)
我國25年來少生3.38億人
我國自1980年實行計劃生育以來,累計少生3.38億人,為社會節約撫養費7.4萬億元,使世界60億人口日和中國13億人口日推遲了4年。
(摘自《北京晨報》)
北京取消教授頭銜終身制
根據北京市教委、市人事局近日聯合發出的《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制實施意見(試行)》規定,今后北京33所市屬市管高校和成人高校將取消教授、副教授等頭銜的終身制。取而代之的是全面實行教師聘任制和全員聘用合同制。
(摘自《競報》)
中國最“老”的畢業文憑現身復旦
國內高校已經發現的最“老”的畢業文憑“復旦公學畢業文憑”,于近日在復旦大學校史館正式亮相。該文憑頒發于“宣統元年九月”(1909年9月),上方印有慈禧太后的上諭。和如今的畢業文憑不同,這份“老文憑”上記錄了該學生大學三年中所有科目的具體分數,且精確到幾分幾厘。(據中新社)
環保型人力三輪出租車風行歐洲
人力三輪車也許逐漸在發展中國家喪失了吸引力,但在歐洲卻風靡一時。當地的人們根本沒有把它看作一種不人道的交通工具。相反,他們認為,三輪車不僅切實可行,而且有利于環保。
(據香港《南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