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中國與美國經濟關系將迅速地向前邁進
美國摩根士丹利公司中國經濟分析師謝國忠近日發表分析報告指出,盡管中國與美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差距頗大,但因利之所在,中美經濟關系將迅速地向前邁進。謝國忠在分析報告中認為,中美關系可能出現三種不同的局面:雙方作出重大妥協,從而達到雙贏結局;得過且過;無限地進行策略性競爭。過去雖有個別事件發生,結果都是得過且過,中美關系既不太冷也不太熱。
陳淮:房地產市場春天方才離去不會過早入冬天
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表示,目前國內尤其是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確實出現了樓市成交量下跌等降溫跡象,但就此說房地產的“冬天”已經到來,還“言之過早”。他指出,中國正處于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入城市,正在進行城市化的階段,房地產過早進入“冬天”的可能性不大,“此前有個別學者提出樓市降多少,在沒有明確時間限制的情況下,當然是有可能的。”
樊綱:未來兩三年中國GDP仍將保持8%到9%增長
在“后WTO時代,銀企高層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把脈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對未來發展趨勢作出了預測。樊綱坦言:“就現在的情況來講,確實信號比較復雜,分析起來比較難。”他指出,一方面中國GDP增長依舊保持在9.5%左右,投資還是保持比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總需求出現進一步下滑的跡象。第一個跡象是貿易順差進一步加大,出口以30%的速度增長,但進口增長速度下降;另一個跡象是企業產成品存貨從去年四季度到現在約為22%到25%。
吳敬璉:服務業是中國建設新型工業化必由之路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大力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是中國建設新型工業化的必由之路。吳敬璉說,服務業和加工業的融合,并以服務業為中心將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是先行工業化國家后期工業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吳敬璉指出,中國要建設新型工業化,就要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由于服務業是直接同人打交道的,而且高度依賴于經濟社會體制,因此在中國這樣的市場制度還很不完善的國家,發展服務業很不容易。但是我們只能知難而進,要盡一切努力改善制度環境,使服務業得到充分發展,以便用最少的資源消耗創造更大的價值。
巴曙松:CPI未包含房價 中國依然面臨通脹壓力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5月份CPI增長1.8%,這是連續兩個月的低增長水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CPI不能反映居民對物價水平的真實感受,我國依然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高度國際化,70%的產品是參與國際貿易,中國的貿易品價格依賴于國際市場定價。同時,中國商品基本上是供求平衡或者供過于求的。600種主要工業品有80%左右一直處于供不應求。因此通貨緊縮的跡象不明顯。
陳東琪:未來20年中國經濟發展仍將處于黃金期
在“第三屆海峽青年論壇”開幕式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發表專題演講,稱未來十五至二十年中國經濟發展仍將處于黃金期。陳東琪指出,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中國經濟開始了時間跨度為五十年左右的黃金增長期,已經走過了年均百分之九點四的高速增長階段。未來十五至二十年,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將有所下降,但仍將保持平穩發展態勢。陳東琪認為,隨著改革向更深層次推進,將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在對外開放方面,雖然高科技產品在中國出口產品中的比例已經達到百分之五十,但是進出口貿易額僅列全球第七,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江海虹:中國需掌握紡織品國際貿易規則制定權
我國與歐盟的紡織品貿易摩擦終以雙方簽署備忘錄,歐盟承諾對源自中國的十類紡織品終止調查告終。此間WTO專家認為,此次談判的成功是我主動調整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觀念所取得的成果,但同時也充分說明當前國際貿易規則隨時有可能成為貿易壁壘,今后我國必須學習如何掌握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權。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貿易救濟措施監控預警部主任江海虹博士認為,此次中歐雙方就紡織品貿易問題達成一致,是我國首次在“允許他人設限”的前提下進行的貿易談判,這是對過去外貿爭端解決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