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是世界上最大的超地區性經濟論壇。它橫跨太平洋,囊括大洋洲,裹挾俄羅斯。今天,它的21個成員總人口逾26億,占世界總人口1/3以上,經濟規模近23萬億美元,占世界GDP的一半以上。它的發展方向和運行軌跡,對整個世界的未來無疑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APEC是在冷戰行將結束時創建起來的。APEC所走過的歷程,也是后冷戰時代和全球化時代的歷史。歷史的每個時期,都各有自己的特點滲透到它的生活的每個細節里面去。每個時代都是一個單一的觀念或概念的具體體現,這種概念或觀念,是歷史發展的各條線索匯聚的焦點。因而,每當一個舊的時期結束,新的歷史時期來臨時人們總是試圖尋找一個合適的概念.用來表現新時代的特征。
在過去的一些年里,國際政治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觀念,如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歷史終結論”,宣稱美國模式是人類意識形態演變的終極目標和最高階段,世界將統一于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旗幟之下。塞繆爾·亨廷頓則提出“文明沖突論”,認為文化上的差異將推動冷戰后的國際政治,未來世界的主要沖突,將可能是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尤其是西方文明同伊斯蘭文明和儒家文明之間沖突。這些觀念甫一提出,即遭到了現實世界的強烈阻擊而瀕于破產。
中國領導人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一直準確地把握著它的發展脈搏。1991年,中國便提出了APEC所應堅持的三項原則:即多樣性,互利性和開放性。在1993年,中國領導人再次重申APEC應當是一個開放的、靈活的,生動活潑的。較為寬松的經濟合作論壇和磋商機構,并提出了亞太地區經濟合作要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開放、共同繁榮的原則。此后,中國再進一步提出了APEC合作的五項原則建議和五項主張。這些努力,為形成“APEC方式”及各種合作的展開,奠定了一個堅實的政治基礎。
2005年11月在韓國釜山召開的APEC第13次非正式領導人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再次重申,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并就實現合作共贏提出四點看法:
第一,樹立開放思維,構建和諧世界。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本國發展道路的權利,以民主平等的精神,推動不同文明加強交流對話,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兼容并蓄,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第二,增強相互信任,擴大經貿往來。應該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減少技術出口限制,消除貿易壁壘,努力創造公平,公正、合理、開放的貿易環境。
第三,注重對話協商,妥善解決爭端。應該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以互諒互讓的精神和誠懇務實的態度,加強溝通和協商,化解矛盾和爭端,盡最大努力推動國際經貿合作持續發展,造福各國人民。
第四,加強團結協作,維護安全穩定。各國人民應該攜起手來,精誠合作,協力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為共同發展繁榮提供穩定的安全環境。
今天的世界:不但面臨著傳統安全問題的挑戰,而且還面臨著各種非傳統安全因素,如恐怖主義、環境、惡性傳染病,資源,自然災害等。作為一個共同體,APEC今后的議題將會越來越多地集中在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上,通過加強合作,共同迎接挑戰和變革。中國提出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以及社會和諧發展的理念,也必將被越來越多的APEC成員所認同。
(宿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