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的嚴氏政府公關
在中國商業文化里,酒桌歷來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酒桌經常是談判桌的延續,很多棘手、敏感的話題也許通過不經意的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之間輕易地解決。
2005年10月31日,記者有幸應邀參與了一次太平洋建設的商務便宴。
在南京太平洋建設總部的一層,有個“江蘇紅會館”。記者進入包間的時候,嚴介和的幾位客人已經到了,他們是來自海南某市的一個招商團,以市領導為首,帶著一群當地官員。
記者進門時,嚴介和正在給幾位客人講著“江蘇紅”“埋單的進不來,進來的都不埋單”的傳統。
賓主落座以后,嚴介和道了開場白:“首先歡迎市領導親自帶隊來考察我們太平洋建設,黨委、政府如此器重我們,還有什么不把事情干好的理由呢?同樣,又有什么不好干的事?我們太平洋對待政府不打折,因為太平洋就是誕生在政府的懷抱里,成長在政府的懷抱里,壯大在政府的懷抱里。我常說中國是市場經濟、計劃權力,說白了,我們的市場經濟也是政府經濟的一部分,別說是我們,澳大利亞、德國我都考察過,在基礎工程建設方面都是政府壟斷。”
“這次我們在海南的項目,有媒體說我在海南又刮起了‘嚴旋風,之前我們與海南無論從血緣、情緣、地緣上,都沒什么見不得人的勾當,什么權錢交易,都沒有。”
“可一些媒體就是無中生有。很多企業成也媒體是相對有道理的;但敗也媒體是沒有道理的,‘敗都是企業本身有問題。所以我太平洋只會因媒體的關注而更加透明,也督促我們更加努力地把事情做好。幾位領導附和了嚴介和的觀點。”
一杯開胃酒后,服務員為每個客人上了一碗豆腐。
“這是平橋豆腐,產自江蘇淮安的平橋古鎮,這是我們家鄉的特產,招待海南來的朋友,如果請你們吃海鮮、鮑魚、魚翅沒什么意思,這是我們蘇北的特產,在其他地方你吃不到這么地道的。”嚴介和殷勤地介紹著。
“吃的貴不一定吃的好,平橋豆腐有幾百年的歷史在里面,你們來到江蘇,先體驗一下江蘇的飲食文化。樸實潤滑,一清二白,江蘇人做人也是這個樣子的。”嚴介和拿捏著每一個詞。
第二道菜是長魚。
“這種魚有點像泥鰍,”嚴介和介紹說“只有江蘇的運河里有。”說著,嚴介和站起來,親自為每個客人盛上一碗。
第三道菜是陽澄湖大閘蟹。
嚴介和首先拿起一只問在座的人,“誰知道螃蟹的心在哪兒?”眾人皆搖頭,嚴介和接著說:“很多人都說螃蟹是大‘涼之物,吃多了對腸胃不好,其實這是錯的,鬧肚子是因為螃蟹的‘心有毒,一般人不知道,還以為螃蟹不能多吃。把‘心拔了,盡可以放心地吃,螃蟹可以當飯吃。”說著嚴介和挑出了手里螃蟹的心給大家看。
隨后,他開始挨個為客人指導挑“心”,在大家都順利找到“心”后,嚴介和說:“人求知的欲望無處不在,每天都在想今天學到了什么。企業家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對未知的突破;最在乎的是什么?對道德的不斷提升;而最崇尚的是什么呢?就是唯有生活才是永恒的老師。”
教師出身的嚴介和寓教于吃。
幾輪敬酒讓菜過后,眾人都有些微醺,嚴介和繼續說道,“中國人生活中最簡單的往往是最經典的,而最經典的就是最簡單的。周恩來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田中角榮時曾經拿著四只筷子對田中說,你能用這四只筷子擺出一個漢字中的‘田字嗎?整個日本代表團擺了半天也沒有擺出來。”
此時,嚴介和盯著眾人說,你們能擺出來嗎?眾人紛紛試著擺起了“田”字,過了一會兒,沒人擺出來。嚴介和從容地將四根筷子并在了一起,在橫切面上,就是一個“田”字。“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其實生活中最簡單的事情都包含著深刻的道理。企業管理也是一樣,學了哈佛商學院如何,我敢說,到了中國他還是不懂中國的企業管理。當然,在老祖宗的傳統智慧基礎上,還要與時俱進,有所創新。”
市領導若有所思地說:“政府與民企的合作也要有所創新,要有大手筆。上次的考察團對太平洋公司的資質和能力都很滿意,這次我們也親眼看到了太平洋建設的實力,回去后,我們就開會討論,咱們的合作前景很廣闊。”
嚴介和滿意地點點頭,“一流的人是創造學問的人;二流是裂變學問的人。學習知識的是三流;創新知識的是二流;創造知識的是一流。過去有一則佚事,說的是如何讓貓吃辣椒。第一個人說,很簡單,硬塞進貓嘴里不就行了;第二個人說,先餓貓三天,再把辣椒藏在肉里喂貓;而第三個人說,不用那么麻煩,把辣椒涂在貓屁股上就行了,它會自己去舔,而且還有快感。這里說的是管理過于野蠻、剛猛,只會適得其反;通過欺騙的方法,只能用一次,下次貓就不會上當;而通過引導需求,讓貓從中得到快感,才能讓它一直舔下去。企業管理也是一樣,小成在智,大成在德。”
鏈接
教師出身的企業家(一)
郭廣昌:玩轉資本的哲學
文·小路
從醫藥到地產,郭廣昌舉著復星的旗幟,一路高歌猛進。如今的復星系,與7家A股上市公司扯上關系,外加港股地產公司和一大堆未上市的產業,實在令人不敢小覷。尤其在資本市場幾大“系”紛紛敗落之后,郭廣昌依然不倒,至少證明了他的資本運作之道能夠挺過寒冬。
許多人認為,郭廣昌是一個穩健謹慎的決策者,這與他大學教師的經歷,尤其是哲學系的背景多少有點關聯。而郭廣昌的資本運作理念似乎也透著三分哲學味。
當媒體針對復星多元化后可能帶來的資金鏈斷裂風險加以質疑時,郭廣昌以“真善美”作答:“真”是企業要注重收購產業是否能創造價值,尤其是能帶來多少現金流;而企業為股東、為員工、為社會創造價值,使股東有收益,員工能夠養活老婆孩子,還能夠為社會解決就業,就是“善”。在求真的過程里,發現價值規律,快魚吃慢魚,增加效率,也有“美”的意義在里面。如此有人生價值觀色彩的言論,不是每個企業家都可以脫口而出的。
實際上,早在1998年就開始上市融資的郭廣昌,早已掌握了一套玩轉資本的哲學。如果僅從產業投資回報來看,企業的利潤很難長期保持超過100%的增長,但是把資本的力量嫁接上來,就有可能創造100%增長的現金流。秘密就在于,復星旗下有不少企業是直接上市,這意味著作為發起人,復星集團認購的投入將遠低于中小流通股東,特別在前兩年的A股市場市盈率偏高的情況下。所以,復星系以有限稀釋股權為代價,換來了遠遠超過自己信貸能力的資金流入。而作為大股東,復星集團又有能力引導公司募集資金的使用,包括對外收購。
或許正是從資本市場受益良多,復星集團多次公開表示,將盡力讓旗下的好企業都爭取上市。當集團快速擴張之后,郭廣昌的個人財富也跟著膨脹,在這一點上,這位前大學教師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態度,“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教師出身的企業家(二)
榮海:多元化自衛理論
文·小路
在西安交大計算機系做了8年老師的榮海與郭廣昌有幾分相似,二人在企業發展中都采取了產業多元化的戰略。
在榮海看來,中國的民營企業總是不約而同地搞多元化,有外在環境風險高的影響。至少海星的多元化發展“最初是出于一種自衛”。
于是,海星在通過代理康柏電腦賺得第一桶金后,開始涉獵IT、飲料食品、超市連鎖、生物制藥、房地產、物流甚至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行業。短短十余年,依靠一系列的收購、控股等資本手腕,海星集團的規模成倍擴大。
榮海怎樣支撐起他的多樣化產業?
據披露,近年來,海星集團在產業運作之外,還有一些專門的投資項目,以“用項目賺來的錢補齊主業暫時性的虧損,加大產業的力量” 。可以說,海星在用資本的能量給產業發展補血。上市公司海星科技作為融資平臺,更充分發揮了補血功能,除了被大股東海星集團將股權抵押用來貸款之外,還為關聯方提供了很多擔保。
到了2005年,榮海有可能借資本運作釋放出更大的能量來。先是旗下的榮氏飲品有望在香港買殼上市的消息,而且“這里面還有海外的投資”,隨后,據報道,榮海正在試圖控股收購一家銀行,投資巨大,在他的算盤里,壯大后的海星,需要有自己的銀行和金融工具來支撐實業的發展。
資本運作的老到淡化了當年大學教師的影子,榮海仍然喜歡手下稱他為榮老師,每每談起管理的辯證法,他都出口成章。
面對命運與財富的巨大變化,榮海的態度“其實我是不愿意參加《福布斯》排名的,幾次都讓我的秘書要求他們不要上。”榮海還是上榜了,讓他想通了的是,財富排名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民營企業家一種很好的肯定。
教師出身的企業家(三)
宋如華:圈來的核心競爭力
文·小路
1989年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7年的宋如華,想不到自己的余生很難再有機會踏上他生長的土地。而西海岸的陽光能否抹掉宋如華在托普產業集團的舊夢?
還記得2002年的時候,面對各方質疑,宋如華底氣十足地說,“我現在銀行存款18個億,我還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我還有那么多的園區,1萬畝地100萬平米房子,還不算無形資產,你算算多少錢?”這段話其實要表明即使銀行棄他而去,企業照樣能生存得很好。實際上當時托普許多問題已初露端倪,宋如華在事隔兩年之后仍然能夠逃出法網,不得不說,此君的資本功力非同一般。
在宋如華看來,圈人、圈地、圈錢、圈市場就是托普的核心競爭力。十年磨一劍,托普的“競爭力”似乎很有成效,圈錢近10個億,圈地1萬多畝,再大張旗鼓招募5000個軟件工程師,最后來個所謂的圈市場。能折騰出這么多讓人大跌眼鏡的事來,多少要歸功于宋如華敏銳的資本悟性。
1998年,托普借殼上市,于是A股市場多了個“托普軟件”。由于重組的題材好,股價表現曾讓市場非常驚訝,2000年,托普軟件通過拉攏當地監管高層實現了增發,在IT概念的熱浪中,募集資金9.5個億。同年,托普旗下“炎黃在線”買殼上市,2001年,“托普科技”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然而,托普的投資大多付諸東流,2004年托普軟件10個項目,投資總額約5.1億元竟無一成功,香港上市的托普科技,募集資金幾近抽空,隨后曝光出來的資金黑洞更觸目驚心,托普軟件存在幾個億未及時公告的擔保,到2005年5月涉訴金額據統計已經超過17個億。
而這個學物理出身的高才生,曾經在最輝煌的時刻向《福布斯》謙遜。看到自己上榜后,宋如華令人吃驚地說,“《福布斯》實在太高抬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