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林龍
會計信息是人們在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通過會計實踐獲得反映會計主體價值運動狀況的經濟信息。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是對會計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國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卻大量存在,其對我國市場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制約效應,已經顯現。因而,有效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成為我國會計界、經濟界乃至我國政府面臨的重大問題。
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弄虛作假意在融資。對于那些擬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來講,能否上市或者能否獲得再融資的資格,只要按照融資的條件“做”出一份報表,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幾千萬甚至幾個億的資金,部分企業也就鋌而走險了。
2、上級主管部門監管不嚴。核算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與核算單位本身有著太多的利益關系,如果嚴格追查,可能“殃及池魚”,所以根本沒有追究的意愿和動力。很多監管人員本身存在業務素質和能力的極大不足,也是監管不嚴的重要因素。
3、財會人員整體素質欠佳。由于會計人員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嚴格的業務訓練,導致會計人員素質不高,職業道德觀念不強。會計核算上不是按會計法規的規定核算,而是主動迎合單位領導的作假行為,為自己謀取一定的利益?;蛟趩挝活I導的授意下,受理假憑證、做假賬、編假報表。
4、審計部門監督不力。按照國際慣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必須由注冊會計師審計并簽字才能最終確認,其目的是通過獨立第三方認證,增加會計信息的可信度,降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風險。有些會計師事務所及其簽字注冊會計師卻擔當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無視上市公司虧損的事實,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大開信息失真的方便之門。這種不良行為的存在,也助長了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會計信息失真不僅使信息傳遞錯誤、誤導經濟行為、損害各方利益、導致企業虧損,而且擾亂了經濟秩序,誘發經濟犯罪,更嚴重的是削弱了國家財經法紀的權威性。會計信息失真實際上使在執行國家財經法紀上打折扣,或者說是在實際操作中降低了執行財經法紀的力度,一定程度上是對國家財經法紀的踐踏。導致國家或地方財政收支預算的編制出現方向性錯誤。國家和地方財政收支預算都是在上年財政收支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下一年預計的新增收支內容而確定的,所以會計信息失真將給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
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的建議和對策
1、實現會計核算的全面電子化。雖然我國的計算機會計核算起步比較晚,但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會計核算軟件已經發展成為財務管理軟件,有些軟件開發公司已經推出了適合整個集團的管理軟件。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這類新型管理軟件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實行財務集中統一管理,使財務人員與其它部門之間保持相對的獨立。一方面降低了其它部門負責人對財務人員進行約束和控制的可能性,消除了財務人員的后顧之憂,使財務人員敢于進行會計監督;另一方面,割斷了財務人員與其它部門的經濟利益關系,降低了財務人員被其它部門拉攏的可能性,有利于財務人員依法獨立履行職責,增強會計約束力,保護廣大財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充分調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從會計信息管理的角度看,由于系統通常采用后臺數據庫統一管理方式,既可以使一般人員輕而易舉地訪問和使用大型數據庫,又不利于各個部門僅僅為了滿足自身利益,在需要的時候隨意更改會計信息。從而使各部門之間在數據傳遞和交換時,既能實現數據共享,又可以相互制約,達到有效防止在會計信息形成過程中出現信息失真問題的目的,使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盡可能地被消滅在形成過程中。
2、建立會計行為合理化的標準制度。首先需要從會計行為的思想現代化、會計行為方法現代化和會計行為內涵的現代化這三個方面著手,找到會計行為科學的理論出發點,并以理論的研究為背景,提出會計行為的合法化、組織化方案,最后具體落實到對會計行為目標的確定和界定。會計行為合理化標準制度的基本原則是:會計行為必須是以會計客體為基礎,既能滿足會計信息服務對象的需求,又能確保會計主體自身合法權益的雙向標準行為,必須是能滿足預測、決策、預算、控制、核算、分析與評價各項會計職能的綜合標準行為;必須是為提高經濟效益而服務的經濟標準行為;必須是能依法辦事、嚴格執行國家經濟制度、嚴格貫徹國家經濟政策,講究會計規范的法律標準行為;必須是以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為己任,嚴格把握會計信息質量的有用性標準行為。
3、建立健全內部、外部控制制度,重點建設和完善社會中介機構,發揮其公證和監督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將許多權力下放給企業,企業內部財會管理成為企業一切管理的基礎,也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基礎。各級政府部門應組織力量協助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應強化《中國注冊會計師法》的全面貫徹執行,整頓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行為,加大對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管理力度,在大力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道德水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中介機構的專業性社會公證和監督作用。同時可規定在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會計報表必須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才有效,并逐步使所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報告都要通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為促進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提供條件。
4、嚴格執法,提高法律法規的嚴肅性。新修改的《會計法》對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特別是加大了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打擊力度。但能否嚴格執法成為重中之重,若執法不嚴,法只能成為擺設。所以各有權部門要充實力量,加強執法力度,使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者得到法律的制裁,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5、必須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首先,加強對會計證的管理。目前,雖然工商、稅務部門在年檢、登記時要求出示會計證,對會計管理是個很大的支持,但并未形成社會的有效監督制度。對會計證培訓班資格要嚴格審批,并對其師資及教學質量進行經常性的考核、監督,以保證持證會計人員真正具備從事會計工作的能力,對非法辦班、辦證者要嚴厲打擊,使其無法生存,以保證會計證的權威性、嚴肅性。其次,應重視會計人員專業技術資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并把這一重點賦予會計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再次,要切實抓好會計人員的經常性管理和后續教育。提高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重要前提,使之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以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總之,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應該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入手。從宏觀方面講,要真正建立與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監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執法力度,使企業、單位在法制的軌道上正常運營;從微觀角度看,應加強單位內部制度的建設,強化內部監督。加強會計人員的管理和繼續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