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 進 王飛平
泰州市高港區組建于1997年4月,地處蘇中大地,瀕臨長江,是泰州市的“南大門”。近年來,該區緊緊圍繞“一年率先建成、二年鞏固提高、三年躋身全國先進”的創建目標,積極推進“平安高港”建設,2003、2004年連續兩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社會治安安全區”,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以人為本,夯實思想基礎
為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在創建工作中的作用,他們整合各種宣傳資源,運用各種宣傳手段,全方位、多視角、高密度地開展了平安創建宣傳活動,在全區營造了強勢推進創建工作的濃厚氛圍,牢固確立了三個意識:一是為民意識。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求富求安是人民群眾的最大愿望。他們真切地感悟到,作為一級地方黨委和政府,不僅要給老百姓帶來富裕,而且要給老百姓帶來平安。只有始終把平安創建活動與經濟建設擺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規劃、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富民、安民兩手抓、兩手硬,才能保證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實現人民群眾求富求安的根本愿望,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二是品牌意識。他們認識到,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環境,良好的治安環境是經濟發展的第一環境。只有治安環境良好,企業才能有序經營,中外客商才會來投資創業。高港要加快實現“富民強區”的目標,平安是前提,安全、穩定、和諧、有序的環境是吸引中外客商的重要優勢。為此,區委、區政府下決心高標準打造“平安高港”,使之成為最富含金量的品牌。三是憂患意識。2003度,高港區被命名為全省首批“社會治安安全區”之后,他們認識到“金牌”與“銀牌”之間僅是“一秒之差”、“一步之遙”,認識到與先進地區之間的差距,他們感悟不進則退的理念,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認真排找差距,強化工作措施,努力克服作為新建區的先天不足,一步一個腳印地尋求新的突破和進展。
二、堅持標本兼治。建設長效機制
一是編織“大綜治”網絡。一方面,建立區、鎮、片、村四級綜治組織網絡,繼續完善全區16個警區、64個村級治安民調室,做到“有人員、有辦公用房、有電話、有經費保障”;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各級綜治組織的作用,全區集打擊、防范、調解、教育、管理五項職能于一體,形成從組織到職能“大綜治”的格局,使基礎工作更加扎實,防范網絡更加健全,維護穩定的防線更加牢固。二是完善“大防控”體系。不斷加大投入,在主城區出入口、主干道、黨政機關、居民密集區等部位建立監控點,安裝電子監控設備,實行全天候、全方位、立體化實時監控;投入50萬元,建立2個防控設備齊全、實戰裝備到位、科技含量高的標準化治安卡口;投入50萬元,在港城花苑建立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周界防盜系統,把港城花苑建成一流的安全文明小區。同時,加快技防鎮建設步伐,各鎮基本做到了監控中心、遠程監控系統、區域聯網報警系統建設到位。要求各鎮和主管部門加強領導,強力推進,努力把高港建成區有監控中心、鎮有監控平臺、街道有技防網絡、企事業單位有監控設施、戶有報警裝置的“技防區”。三是形成“大群防”格局。在廣泛宣傳發動的基礎上,普遍建立起由社會責任感強、熱心于群防群治工作的黨員干部、離退休職工、法律工作者、城管人員、清潔工、下崗職工等組成的治安志愿者隊伍、義務調解員隊伍、反邪教志愿者隊伍和信訪信息員隊伍。明確每支志愿者隊伍的職責任務,加強業務培訓,充分發揮其作用。動員和組織居民住戶和沿街店鋪業主開展聯戶聯防、鄰里守望、聯店聯防等活動,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自我防范保護能力。同時,堅持義務性與有償性相結合、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認真落實獎勵激勵措施,對志愿者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助和獎勵,以調動其參與群防群治工作的積極性。四是建立“大調解”機制。充分發揮區和各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村級民調室、各級調解組織及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并按照“統一受理、集中梳理、歸口管理、依法辦理、限期處理”的要求,完善排查預測、分流督辦、責任查究、考核獎懲等制度,在全區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絡,進一步暢通化解矛盾糾紛的渠道。建立矛盾糾紛信息預警機制。廣泛建立信息員隊伍,及時準確掌握社會矛盾糾紛發生發展的動向,重點做好征地補償、拆遷安置、企業改制、勞資糾紛等信息報送工作,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五是開展“大整治”活動。近兩年來,每年集中一段時間,組織開展“密切黨群關系、凈化發展環境”綜合治理活動。整個活動分宣傳發動、走訪排查、為民辦事、總結評判四個階段。活動期間,一方面組織機關干部開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排萬家憂、解萬家難”活動。區、鎮兩級機關干部全體走訪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捐錢捐物,幫困扶貧,并認真記載《民情日記》,受到了群眾的歡迎。另一方面,組織開展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活動,使大量的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并成功調處了一批重大疑難糾紛和歷史遺留糾紛。與此同時,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擾亂社會秩序、侵犯群眾合法權益的邪惡勢力、“害群之馬”,嚴厲懲治,嚴厲打擊,從而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了良好環境。
三、堅持頂真碰硬。落實保障措施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制定實施《關于在建設“平安高港”工作中實行區委常委分工負責制的意見》,區委每位常委都堅持掛鉤聯系一個鎮、一個系統、一個重點單位的創建工作,深入基層,抓指導,抓落實。區委、區政府與各鎮、各部門簽訂綜治和平安創建工作責任書,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將工作責任分解到職能部門、落實到具體人頭,實行掛圖作戰。二是經費保障到位。在財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堅持“創建優先”,把綜治和創建工作經費全部列入區、鎮兩級財政預算,并按照實際需要,及時予以追加。為提高“大防控”體系的科技含量,兩年來,區委常委會決定每年由區財政投入300萬元,用于全區社會面監控系統、治安卡口、安全文明小區和技防鎮建設。同時,出資200萬元幫助區公安分局改善裝備設施、解決辦案經費,招聘輔警和交通協管員。此外,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多渠道籌集創建經費,為創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三是考核獎懲到位。按照省、市考核標準,細化平安鎮、平安村、平安部門、平安單位考核指標,按照《建設“平安高港”活動獎懲辦法》、《關于在建設“平安高港”活動中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權制的意見》,進一步明確獎勵、懲戒的具體條件,明確一票否決的具體內容,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對被命名的社會治安安全鎮、安全部門、安全單位和為創建工作作出貢獻的先進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領導不重視、措施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的,嚴格實行末位警示和一票否決。
(奚進:中共泰州市委辦公室;王飛平:高港區委辦公室)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