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豐
細觀納稅排行榜“哈哈鏡”
鄧小平倡導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標至少前一半已經基本實現了——不僅中國人,就是外國人也感到了中國“大款”的挑戰。至于這些人是靠什么發家的,由于涉及隱私問題,人們無從查證。從印象上講,其中一些人特別是當官的錢的來路不那么光彩,否則為什么要偷偷地轉移到境外?
除了需要注意那些“暴發戶”的錢的來源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從最近發布的2004年度“中國納稅百強排行榜”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可以認為,至少存在以下一些扭曲的現象。
煙草行業是納稅第一大戶,是打著“專賣”旗號的壟斷行業。也就是說,廣大煙民支持著全國人民“被動吸煙”。
石油天然氣開采與加工名列第二。石油石化屬于資源性行業,也具有高度的壟斷性。在世界性石油價格高漲的年代,汽油價格一年漲個四五次,豈不是比加強什么管理都來得更痛快?有人在說“與國際價格接軌還有很大差距”。那么,我們的工資水平與美國的差別又是多大?石油漲價了對下游行業是什么影響?
鋼鐵行業一枝獨秀。不僅有兩家國有大型鋼鐵企業進入了總排名的前十名,而且在民營企業的前十名中有六家是鋼鐵行業企業。看來,不管國有還是民有,都受惠于這次宏觀調控的結果。
房地產業成為納稅“侏儒”最為可笑。誰都知道,房地產業勢頭最猛,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感到買房的困難,豪華別墅使自己成為了社會的邊緣,而一些地方的“經濟適用房”更是演成了一場丑化、愚弄平民的鬧劇。房地產養活了富人,房地產業者也富得流油,但該行業卻不見納稅大戶,這有些像照鏡子卻找不到腦袋——房地產業的“貓膩”暴露無余。
當然,還有許多奇怪的行業,比如電信業,老百姓的移動電話的“月費”、“雙向收費”都成為稅收貢獻?鐵道部的稅收中減去了多少建設基金?春節期間又有多少返鄉民工的“漲價盤剝”?在個人所得稅方面,為什么對普通個人的1000多元那么認真而對官員腐敗卻下不了狠手?
總之,要想實現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卡住不正當利益來源,另一方面要加強市場競爭平均化壟斷行業利益,再就是稅收的作用,讓高所得人群為社會多做貢獻。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