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 海
健力寶被一分為二的現狀并沒有改變。
國慶前后,臺灣的統一企業集團得到一份大禮。據悉,他們已達成收購健力寶貿易公司100%股權的協議,而收購價格卻對外保密。
2004年12月6日,三水區政府由原鎮長歐柱明領銜的健力寶復產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宣告成立,并借行政力量接管了健力寶,就在當日,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也注冊成立,據披露其注冊資本100萬,法人股東是三水公投。由于當地政府盡力避免健力寶被追債的銀行和其他債權人強行截斷資金,所以,政府提出了“體外循環” 方案,即由健力寶貿易公司接管并運作健力寶,但不承擔原來積欠的債務,如此一來,健力寶尚有幾分價值的內核實際被轉移給了健力寶貿易公司。
后來,健力寶的新東家、匯中天恒的李志達雖然和三水區政府就健力寶的控制權問題幾經摩擦,但健力寶被一分為二的現狀并沒有改變。
在這樣的背景下,統一集團得到了健力寶貿易公司,似乎拿到的是“干貨”,不必再為健力寶集團復雜的債務糾紛、健力寶俱樂部頻出的球場事件而揪心。但是,看統一的這場投資是否如意,仍然不能繞過健力寶集團現有的大股東。
2005年5月,在李志達經過重重磨難終于正式進入健力寶后,據說統一已開始四處接觸,商談股權轉讓的可能性,兩三個月后正當媒體紛紛爆料統一已和李志達達成一致之時,健力寶突然發生了一次小型地震。
2005年9月30日,李志達將健力寶集團58.3%的股權轉讓給張海時代的大股東葉紅漢的消息登上各大主流媒體的版面。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這是李志達效仿張海的資本游戲,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無疑,健力寶貿易公司的大股東是三水公投,這意味著李志達雖然進入了健力寶集團,但最核心的部分并不在集團手中,如果三水公投有朝一日將其股權轉讓給其他企業,則李志達在健力寶集團的股份價值將大為下降。因為,無論誰得到健力寶貿易公司,實際上都將給李志達一個下馬威。雖然對李志達而言,能夠以健力寶集團制約統一的行為,但可能仍然像當初收購健力寶一樣費力不討好。所以,已經同當地政府交惡的李志達無法坐等健力寶優質資產賣了,自己仍留著一個爛攤子。
有人說,李志達在統一簽約的前夜讓出健力寶集團的股權,可謂英明。這等于在健力寶集團因出讓核心資產而價值下降之前退出。但是,一位行業分析師指出,問題可能還有另一面。據報道,此次真正萌生退意的是2004年與匯中天恒聯手進入健力寶的北方亨泰。而北方亨泰退出的背后,并非單純在為統一的進入做好防備,而是代表了另一個博弈方,與李志達攜手購下健力寶股權,也是當年與其一同創立小護士的合作伙伴楊賽新的提早退出。據說,二人曾在解決健力寶俱樂部的問題上鬧出矛盾,楊賽新離開健力寶集團實際反映了李志達同其創業伙伴的決裂。如此一來,整個故事的含義將被修改。
事后,人們也確實發現,在葉紅漢掌控健力寶集團之后,匯中天恒仍持有32.7%的股權,而且該股份是通過境外公司掌握的,只是李志達從此變成孤身作戰。
不管原因怎樣,北方亨泰能夠把全部股份在很短的時間里出人意料地賣出去,說明健力寶仍然有它的吸引力,或者說大股東葉紅漢對健力寶還有三份情意在。而當健力寶集團內部的各大股東地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之后,統一和李志達將在這場資本游戲中多一個對手葉紅漢。面對新的博弈,他們各自如何籌劃下一步棋?對葉紅漢而言,其統領的健力寶集團,在統一掌握了健力寶貿易公司后該怎樣應對重重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