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展君
如今在山東省平度市農村的田間地頭,人們經常能看到一幫胸佩火紅“天平”法徽的身影,他們或在田間與農民促膝談心,或在村居巷陌為村民調解糾紛,或深入農村搞法制宣傳,他們就是平度法院“三農法庭”的法官們。
設立“三農法庭”服務百姓
平度是一個農業大市,涉農案件多,法院審理的案件中80%涉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這些案件事關農民群眾切身利益,處理不當,容易激化矛盾,影響農村穩定。針對這種情況,平度法院從有利于農民群眾生產、方便農民群眾訴訟的角度出發,分別在民一庭、民二庭、刑庭、行政庭和執行局成立了“三農審判庭”和“三農執行庭”,在各派出法庭成立了“三農合議庭”,對涉農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
該院要求“三農法庭”對涉及“三農”的民商事案件,準確把握“三農”案件的審判規律,堅持多調少判,盡可能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為此,他們經常組織“三農”法庭的法官們學習中央關于農村問題的文件精神和涉及農村案件審理的有關法律法規,學習有關農村案件的調解技巧;要求審判人員充分重視法制宣傳工作,將涉案的有關法律規定告知當地農民,并進行詳細的講解,力求達到讓當事人了解法律、理解法律的辦案效果;要求對“三農”案件快審快執,盡量不誤農時。對坑農害農的假農藥、假種子案件,對盜竊耕牛和農業生產資料、生活用品的刑事案件,堅持依法從重從快予以打擊,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開展;對加重農民負擔、非法占用農民土地的行政案件,靈活運用法律和政策,依法保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一張多軌立案網便民訴訟為人民
平度市舊店鎮龍家莊村距離市里有50多公里,前不久該村村民崔某與劉某因感情不和,便拿著訴狀就近到舊店法庭要求離婚。法庭工作人員立即啟動網上立案系統,輸入相關的立案材料并發送至市院立案庭,立案庭人員接收到材料后,迅速審核確認,馬上將立案手續重新發送至法庭。整個立案過程只用了短短地幾分鐘時間便完成了。當崔某拿到案件受理通知書時,不禁感慨道:“不可思議,太快了!”
這就是該院投資十萬余元實行的網上立案系統,網上立案,使家住偏遠地區的農民打官司不用再跑遠路,到駐地法庭即可立案,打開了農民訴訟的方便之門。為進一步方便群眾訴訟,該院黨組及時研究,提出建立“大立案”、“網上立案”、巡回立案并存的多軌制立案方式,即大廳“一站式”立案,即受即立,讓當事人“少跑腿”;法庭網上立案,讓農民“不跑腿”;特殊案件巡回立案,個別情況“替跑腿”。對文化程度較低,書寫訴狀確有困難的實行口頭立案。對老弱病殘等行動不便的,法官還可提供預約上門服務,盡可能使當事人少花一分錢,少費一份心。
一張便民服務卡情系萬民心
為了讓“三農法庭”深入廣大農村,該院不斷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手段,率先推出了“便民服務卡”制度,把遠程立案、巡回辦案、訴訟風險提示、簡易案件速裁、院長接訪、便民服務等六項措施印在服務卡上,向社會推行服務承諾制。將各業務庭及派出法庭的服務電話及監督電話印制在便民服務卡上,隨時向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法官們無論下鄉送達還是執行,都隨身攜帶便民服務卡,隨時向當地的老百姓發放服務卡,當地群眾如有糾紛,只要撥通服務卡上的電話,法院就會派法官前往調解或幫助立案。截止目前,該院已向群眾發放服務卡2萬余張。
一輛巡回審判車化解矛盾排憂患
為及時化解矛盾,該院“三農審判庭”專門購置了便民訴訟巡回審判車,并配備了必要的開庭設備,在春耕、秋收時節,對那些相鄰關系、贍養等法律關系明確,又容易激化矛盾的糾紛案件,他們直接開庭到村頭,并邀請村干部或人民調解員參加調解,既便于就地化解矛盾,又教育了當地群眾。今年春天,平度市崔召鎮劉老漢,兒子拒不履行贍養義務,老伴重病臥床,無錢治療。為難之時撥通了法庭的電話,劉老漢口頭起訴,法官們登門立案、巡回審判車法官開到山溝,開庭、審理、調解,通過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其兒子履行了贍養義務,并出錢為父親治病。
一條執行熱線維護法律尊嚴
平度法院在值班室設立了一部24小時熱線值班電話,申請執行人發現被執行人的執行線索,可以隨時撥打電話,便于把握最佳執行時機,確保執行效率。將既有審判經驗又年富力強、政治和業務素質較高的7名業務骨干選調執行局成立“三農執行庭”,并為該庭專門配備了2輛警車,為執行“三農”案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在專項執行活動中,該院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院長靠上抓,執行局長具體抓,經常性地召開調度會,在執行管理上下功夫,執行藝術上做文章,加強對“三農”案件的分析研究,根據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執行方法。有的以做思想工作為主,有的實行查封、扣押、拘傳、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自去年以來,“三農”案件執結率達到80%以上。
截止今年4月,該院共執結“三農”案件923件,執行標的達1207.6萬元,較好地維護了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