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學領
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古城蘇州,散落在城中的粒粒明珠——蘇州古典園林成就了“園林之城”的美譽。上溯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起,歷史便有了蘇州園林的記載。至16世紀~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余處,遍布古城內外。
列入“世遺”名錄提升園林城市品牌
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準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30日,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也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蘇州成為我國擁有遺產地最多的城市。古典園林作為歷史遺產蘊含了古代文化的全部精華,過去名人居士或達官貴人為達到“不出城廓而獲山林之趣,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的寄蟄之地,代表的是一種孤芳自賞的“意趣”。而蘇州園林躍升為世界品牌后,這些深藏在幽弄深巷里的古典園林所代表的是一種“城市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意境”,扮演的是現代城市和現代文明主旋律的角色。一方面,我們加大力度,保護古典園林的“原真性”,一方面,走“園林城市”的發展之路,將古典園林城市化,突出城市個性,將城市園林與城市文化、城市歷史、城市格局有機融合。
以“真山真水園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園”的歷史文脈勾勒“園林蘇州”,是蘇州生態城市建設的主要方向之一。“十五”以來,蘇州市區每年新增綠地面積300公頃,2003年達到500公頃,先后建成桐涇公園等一批市、區級公園,“百園工程”,居民出行350米即有一處小游園,3年來,共投入綠化資金31億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3.5%,綠化覆蓋率達到39.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8.6平方米。在城市綠化中,蘇州人繼承和發揚了傳統造園藝術的精髓,依托自然山水,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突出名城、古園、水鄉的特色,“彈石間花叢,隔河看漏窗”的道前街,“人在花中走,柳在岸邊行”的臨頓路,“兩綠夾一河,舟與車俱行”的干將路,飛檐錯落、林木蓊郁的環古城風貌保護帶……既體現了移步換景的蘇州古園特色,更為千年來古城水陸并行的雙棋盤布局錦上添花。正是將古典園林的精致和藝術延伸到街巷院落,使城園融為一體,才塑造了蘇州獨特的城市個性。
2004到2010年,蘇州市范圍內,將構筑“以林木為主體,總量適宜,分布合理,特色明顯,景觀優美,功能齊全,穩定安全”的城市生態網絡。在市區,實施虎丘山風景區西擴、石湖上金灣生態動植物園、胥江景觀等十大重點園林綠化工程,積極構筑多層次、多功能、立體化、網絡化的生態綠地系統。蘇州將牢固確立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新理念,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努力把蘇州建設成為“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居更佳”的“人間新天堂”。
打破靜態園林 追求大景區建設
蘇州古典園林的“靜謐”是古代雅士追求的空間效果,被人稱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現代人追求傳統與現代的組合,追求動靜相宜的結合。對此,我們合理開發旅游特色項目,不斷拓展園林風景區的文化,打破以靜態觀賞為主的格局,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動,以特有的古典韻律、高雅的文化氛圍或傳統民風民俗來吸引中外來賓,如虎丘藝術花會、金秋廟會,拙政園杜鵑花節、荷花節,留園的“吳蘭薰”吳文化活動,春節時令花展、牡丹景點,網師園特色夜游及怡園水仙展、獅子林春節時令花展、天平紅楓節、滄浪亭蘭花、菊花展、耦園水鄉特色游等等;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我們力求這些活動成為精品旅游項目,如虎丘成功推出“虎丘藝術花會”和“金秋虎丘廟會”,一春一秋,一靜一動,一雅一俗,相互呼應,相互貫通,形成了一年兩會系列特色旅游活動。拙政園自1997年成功舉辦首屆杜鵑花節以來,這一活動已成為蘇州特色旅游項目,自1996年舉辦首屆荷花節以來,拙政園年年舉辦荷花展,年年都有新內容,不斷向游人展示精品,最盛時達200余種荷花精品,豐富和發展了拙政園的荷文化。網師園的古典夜園作為國家旅游節的保留節目,在幽靜的亭臺廳堂里向游人演出昆曲、評彈、京劇、水鄉舞蹈、江南民樂等江南民族藝術,被人譽為“令人難忘的賞心樂事”。在網師園成功的基礎上,我們又在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推出吳蘭薰吳文化精品游,在亭臺樓閣榭等處為客人著古裝表演古箏、琵琶、昆曲等精彩節目,讓古典園林有了“動靜雙舞”的妙曼仙景。
我們著眼園林大景區的發展,從園林可持續發展這個戰略角度考慮出發。目前已開發素以吳越遺跡和江南水鄉田園風光見長的太湖國家風景名勝區石湖,擴大風景區精華區域,游覽面積從目前的87公頃擴大到陸地221公頃,水域438公頃,面積增加7.6倍。上方山、石湖、濱湖三景區將聯動開放,重現塔影、湖光、漁帆、畫舫的石湖佳山水,成為環太湖最璀璨的明珠。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在“穿越歷史,閱讀蘇州”的主題下,提升虎丘山風景區作為蘇州的“城市客廳”的綜合品位,投資12億元,勾畫“東方景深”宏偉藍圖,營造一個集歷史虎丘、民俗虎丘、人文虎丘、生態虎丘為一體的當代姑蘇第一景觀,體驗蘇軾“到蘇州不游虎丘,憾事也”的深遠意蘊。
提高園林輻射效應 大步走向世界
蘇州園林和諧、清新、舒適、詩意搬的人居環境,回味無窮的文化積淀,不僅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家園,同時,作為人類共同財富,也引起了國外的關注和向往。每年,來蘇州考察的古典園林的專家學者便達十幾批,中外游客達兩千多萬。歐亞美等十幾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對我們祖先的造園藝術、綠化植被、建筑風格、環境治理及現代管理進行研究,成為解決現代文明社會人與環境自然和諧的最佳范本。特別是蘇州古典園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蘇州園林再次以“中國經典”而成為一種獨特文化的磁場,讓世界仰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高度評價了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九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境界,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古典園林以獨特的內涵再現了中國文化的藝術魅力,并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橋梁,讓世界目睹了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體的蘇州古典園林。1980年建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明軒,是以網師園“殿春”為藍本設計的,這是中國造園史上第一次實現整體庭園的出口。在其后的20多年里,蘇州園林走出小巷的有限天地,以其傳統的高品位的藝術風格和獨特的文化價值,越來越多的走向歐、美、亞、澳各洲的名城并獲多項榮譽,有日本池田市“齊芳亭”、加拿大“逸園”、新加坡“蘊秀園”、日本金澤市“金蘭亭”、美國佛羅里達州“錦繡中華”微縮景區、香港九龍寨城公園、紐約斯坦頓島“寄興園”、美國波特蘭“蘭蘇園”、法國巴黎“怡黎園”等等。無論是完整園林的建造、還是亭臺廊榭等園林要素的移植,含蓄獨到的園林文化都獲得了異域知音的廣泛認同和贊賞,并成為物質的、不可移動的中國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當地稱為“常駐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貴賓”。
這些特殊的“園林使者”攜著濃濃的蘇州文化給世界各地帶來一種新鮮的感覺,欣慰的是,園林“克隆”產品不僅沒有使客人對蘇州園林的興趣下降,相反,在當地掀起一股股“園林旋風”的同時,更多的人到來蘇州,親身感受原汁原味的古典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