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是全球首富?
2004年4月初,瑞典的商業周刊《Veckans Affarer》報道,宜家家居(IKEA)家具連鎖店的創辦人坎普拉德,擁有525億美元的身價,超過比爾·蓋茲的466億美元。坎普拉德才是真正的全球首富。
這篇報道一出現,立刻引起各種爭論。宜家家居馬上反駁這個說法,公司澄清,1982年時,宜家家居的法定所有權就已經從坎普拉德個人,轉至公司設在荷蘭的基金會,這家公司的總市值,并不等于坎普拉德的個人身價。
究竟誰才是世界首富?這個問題并不容易回答。宜家家居從來不曾在任何股票市場上市,因此財務資料并不對外公開。加上在23年前,坎普拉德就預先為后事做準備,當時他為公司在不同的國家成立了不同的基金會、信托等,一方面節稅,一方面避免公司遭到惡意并購,或者因為他的3個兒子分家而分裂。通過復雜的所有權結構,坎普拉德仍然掌控公司的資金,但是他的總身價成謎。
坎普拉德的財產或許難以估算,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白手創立了全球最大的家具連鎖店。今年78歲的坎普拉德,喜歡把宜家家居稱作他的第4個孩子:事實上,如果要照年齡來排,宜家家居應該是家里的老大,在坎普拉德17歲那年,宜家家居就已經誕生了。從少年到白發,60多年來,坎普拉德與宜家家居息息相關。
賣火柴的小男孩
說坎普拉德是天生的生意人,這個形容并不夸張。成長于瑞典南部小村莊的他,小時候就懂得大宗買入、平價賣出的做生意之道。10歲不到,他就請叔叔從首都斯德哥爾摩購買大量的火柴,然后騎著自行車,在村莊挨家挨戶零賣。他發現,零賣的價格不必提高太多,利潤就已經很可觀,之后他把賺到的錢,如法炮制到銷售圣誕節裝飾等商品。
17歲時,因為坎普拉德在校成績很好,父親送給他一筆獎金,原本是要鼓勵他繼續求學,卻意外地成為他的創業基金。就在那一年,他創立了宜家家居IKEA,I和K是坎普拉德名與姓的第一個字母,E是他成長農場Elmtaryd的第一個字母,A則是他成長村莊Agunnaryd的第一個字母。
當時這家小公司銷售村民所需要、而他又能夠低價賣出的任何東西,皮包、手表、絲襪等,貨品林林總總。5年后,公司增加了郵購形式,規模擴展到坎普拉德一個人送貨已經不夠。于是他與當地送牛奶的卡車達成協議,配合送牛奶的時間及路線,幫公司運送貨品。后來公司開始銷售當地制造的家具,最后更決定只專心經營家具,宜家家居的雛形正式出現。
如今公司成長為年營收155億美元的跨國企業,采用瑞典國旗黃藍兩色的招牌,掛在32個國家的202家店面,旗下共有7.6萬名員工,每天平均有100多萬名顧客上門。公司的家具型錄印制1.1億份以上,共使用34種語言,是目前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印刷品。
對坎普拉德而言,這跟當年挨家挨戶賣火柴,情況已經是天壤之別,不過他一樣積極參與公司經營。1999年,因為已屆公司登記所在國的法定退休年齡,坎普拉德卸下了CE0的職務,頂著資深顧問的頭銜,他還是常常對公司提出建議。
只有一顆果核
如果宜家家居是一顆水果,切開來它只有一顆果核。公司的核心經營概念是:以低價銷售高品質的產品。宜家家居的網站清楚指出,公司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以這個想法為基礎。因此,從設計采購到陳設銷售產品的方法,個個環節都朝“為目標顧客群壓低成本”的方向前進。
以設計馬克杯為例,公司先把一般馬克杯的售價,減去一半成為訂價,然后再想辦法制造出符合這個訂價的杯子。在這個階段,一個設計上的小決定就能影響成本,之后再乘以近百萬的產品數量,節省下來的金額十分可觀。
在采購原料的部分,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能是供應商。公司的采購單位四處尋找最低價格的原料,然后大筆買進,把成本壓得更低。在33個國家,宜家家居設有43個采購辦公室,約有1600個供應商。
在制造產品的部分,公司要快又有效的方法。在馬克杯的例子中,制造時公司會考慮不同的形狀、用料以及操作選擇,公司希望杯子能夠以最短時間制造出來,而且能夠制造出可能的最大量產品,以量產節省支出。
讓節儉成為習慣
在銷售產品的部分,公司邀請顧客一起節省支出。1953年,宜家家居的第一個產品實境展示店面開幕。坎普拉德認為,展示空間可以讓顧客看到、摸到、感覺到產品,能夠刺激購買欲望。一張沙發不是堆在其他的沙發旁邊,而是在一個客廳中,給予顧客實際的景象,進而產生購買的沖動。
此外,這項傳統也節省了經營的成本。宜家家居賣場采用自助式服務,顧客自己挑選家具、自己載運回家,然后按照產品附上的說明圖文,自己動手組裝。宜家網站表明,顧客自己輕松就能完成的事情,公司不需要向顧客多收費,提供多余的服務。
在產品包裝方面,宜家也特別采用扁平式包裝,以節省成本。上個世紀50年代,公司的一位設計師將桌腳設計成可以拆卸下來,以方便桌子運送。現在宜家的所有產品幾乎都設計成能夠扁平打包的結構。由此,宜家家居運送及庫存的支出,據估計只有業界平均的1/6。
一個設計上的概念,讓宜家幾十年來處處節省成本至今。宜家家居把焦點放在重點上,不做非必要的事情,以免提高成本,浪費顧客的金錢。
另一面并沒有被犧牲
壓低成本售價,只是宜家家居的一面,公司的另一面并沒有因此被犧牲。除了低價,公司還是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宜家家居認為,想買家具的顧客,不應該一家店一家店跑,在宜家的店面,顧客可以買到植物、玩具,甚至整個廚房。店里有最新一季的椅子,也有最經典的書架,產品的種類及風格都避免單一化。
除了低價,公司還推出具有設計感的產品。宜家家居旗下的設計師多年來獲獎無數,去年4月的美國《時代》雜志,搭配一張張的照片指出,宜家公司許多最熱賣的產品,至今仍然被視為家具的經典之作。
除了低價,公司還勇于當市場第一人。宜家家居在不少地方都比市場早一步,公司是最早讓顧客可以自行載運商品的家具店之一,最早將同性戀夫婦放入廣告中的零售商之一,也是提倡企業應該負起社會與環境責任的先驅。
事實上,關心社會與環境議題,是宜家家居的傳統。1976年,坎普拉德親自起草《一個家具商的誓約》,分發給員工,清楚說明公司的理念,內容包含9大原則。其中有一項原則是,“在宜家家居,浪費資源是一種罪過”。公司規定,在制造過程中要使用可以回收的材料,不要為了壓低售價而犧牲環境。
1999年,瑞典知名新聞記者托克,貼身采訪了坎普拉德幾個月的時間,后來出版了《Leading by Design》一書。談到自己老是想要挑戰現狀,坎普拉德在書中剖析了背后的原因:“處于劣勢者,總是有一股想要跟大家做相反事情的渴望。”這股渴望,讓他跟反傳統、敢冒險的同伴,一起走上持續創新與嘗試的路。而公司成功的真正秘訣,他認為,也在于這些經營的概念,
瑞典有句俗話說:“Per Albin(著名的前總理)為人民建造了家,坎普拉德則為這個家裝潢。”2004年11月,坎普拉德被瑞典企業領導人選為“20世紀杰出企業家”。
海外星云 200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