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懷仁
天清晨,在河邊晨練,近旁有一對老人也在晨練。忽然,那老婦人體力不支,老漢忙把她攙到路邊,然后,準備背她走。老婦很胖,而老漢很瘦,我怕他背不動,忙上前對他說:“老哥,攔個的士吧!”
老漢說:“不用,醫院也不遠!”說完,他背起老婦就走。
盡管到醫院不過200多米光景,但畢竟是老人,我想,說不定他需要幫忙。于是,我便跟在他后頭。老漢穩步往前走,他毫無累的跡象。我問他:“能行嗎?”
他說:“背得動,沒問題。”
說話間,我們已來到醫院門診部,他把老婦放到長靠背椅上,說:“代我瞄著點,我去掛號。”
掛過號之后,他把老婦背到急診室看急診。他對我說:“謝謝你啦!待會兒,我給兒子打個電話就行了!你請回吧!”
我說:“要不要我替你去外邊打電話?”
他說:“不用,等醫生急救處理后,我用手機打!”
從醫院返回河邊的路上,我猛然想起一個從報紙上看到的小故事:
一位教徒到大山里的寺廟敬香,他雖然只背一個小包袱,但覺山路難行,氣喘吁吁。他一路走一路歇,希望寺廟早些出現。忽然,他看見他上方不遠處有一個約摸10歲的小女孩,背著一個小孩,行動很艱難。
他忙趕上那小女孩,對女孩說:“孩子,你背得那么重,一定很累了!”小女孩聽后,很不高興地說:“你背的是包袱,有重量;我背的是弟弟,沒有重量!”
我想,小女孩的話,很有道理。她對弟弟有著發自內心的愛意,愛不是負擔,是一種心甘情愿的付出。
我前面說的那位精瘦老漢,背著比他胖得多的老妻一點不感到沉,一是在危急情況之下,人的力氣比平時大;二是背自己的愛妻,不是負擔,親情沒有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