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妍
他們,是我的父親母親,是我最愛的人,也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的人。
一直以來,我對他們的愛從未懷疑過,卻也從未真正珍惜過,總覺得被父母愛是理所當然。只是一味地享受愛、索取愛,卻從未真正品味過這種濃厚的情感。他們是很傳統的中國人,從不說“愛”這個字眼,也沒有過任何強烈的肢體語言,每一份愛都深深地滲透進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包含在每一句平常的話語中,厚重而含蓄,我被這濃濃的愛包圍著,幸福地長大。
他們比我想象的要辛苦得多。爸爸身體不好,又沒有收入。賺錢的事只能靠媽媽一個人。為了供我上學,她同時要做三四份工作,那種辛苦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她送過牛奶、賣過玉米、當過售貨員、做過盒飯……工作的性質雖然不同,卻都一樣的艱難。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每到暑假我都會幫她做事。當我親自體驗了那些工作后,我才真正體會到媽媽所承受的苦。寒冬臘月,即使外面下著漫天的大雪,我和媽媽依然要在凌晨四點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來,在漆黑的寒夜中穿梭。送一袋牛奶往往要爬六七層樓,幾棟樓下來,連我都會氣喘吁吁,更何況媽媽已是五十多歲的中年人,而這樣的辛苦僅僅是為了那每袋一角錢的收入;夏天三伏時節,別人躲在家里都嫌熱,我和媽媽卻要頂著烈日站在馬路邊,向來往行人兜售玉米。有時生意不好,常常要站幾個小時。大滴的汗珠從媽媽的臉上滾落下來,她卻顧不上擦一擦。有的人不愿買,臉上會露出不耐煩的神情,可媽媽的臉上卻始終掛著微笑。而這樣的辛苦僅僅是為了能從每個玉米上賺到幾角錢。過于繁重的勞動使媽媽的身體疲憊不堪,給她帶來一身病痛,但為了家里的日子能好過一點,她卻依然四處奔波。爸爸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即使身體不好,卻依然承擔了大部分家務。有時我想幫他,他卻不讓我插手。
我心疼父母這樣勞累,所以我總是盡力幫他們:送奶時我爬最高的樓層;夏天我幫他們把玉米送到樓下……但我所做的這一切顯得太微不足道了,他們的辛苦比我所體驗到的要辛苦得多。這就是愛吧!那樣的深沉,那樣的無私,我感受到了父母對我無言的愛,也對我年幼時的不珍惜后悔不已。
爸爸媽媽把愛都給了我:因為他們,我可以衣食無憂;因為他們,我可以幸福的生活。他們愛我勝過愛世間的一切。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仍要做他們的孩子,因為我愛我的父親母親。
〔編輯點評〕
寫父母對子女關愛的文章已經刊發了許多,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散文。家庭生活困難,父親母親沒有工作,父親身體不好,只靠母親一個人做些雜活維持家中生活,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母親五十多歲,送過牛奶、賣過玉米、當過售貨員、做過盒飯……為了全家過日子,為了供孩子上學,同時要做多份工作,勞累過度,一身病痛,而毫無怨言,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可貴之處在于:作者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在母親四處的奔波中,幫上一把,也為改善家庭生活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