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耀林 胡開春
本欄目由全球并購研究中心、中國并購交易網、《新財經》雜志共同推出
萬盟并購月評
年末并購市場升溫
2004年11月并購市場基本保持平穩,并購活躍程度較前期穩步增加。根據全球并購研究中心的統計資料,11月份上市公司累計發生并購交易72筆,較上月增加18筆;總成交金額63.9億元,較上月成交金額明顯下降。但剔除10月份中石化單筆巨額并購的影響,11月份基本保持穩定,并購指數為1714。從成交數量來看,11月份成交72筆,較10月份的54筆和9月份的46筆有顯著提高,三個月交易數量平均增長25%,清晰地顯示出臨近年末,并購市場日漸活躍的趨勢。

深入分析11月份并購行為,可以發現石化行業依然是并購的先鋒,共發生并購交易10筆,為11月份并購最頻繁的行業,這與我們10月份的趨勢分析相吻合。同時,紡織行業顯現出活躍的跡象,多家紡織行業上市公司發生股權買賣或資產重組。此外,批發零售業與公用事業在11月均呈現活躍態勢,各發生7起并購交易。綜觀11月份并購市場,前四大熱門行業中,石化、紡織、零售業都是面臨激烈國際競爭的前沿行業。并購指數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越是國際化參與程度高的行業,并購交易愈加活躍,資源流動效率越高。
紡織業迎接后配額時代
綜觀11月份并購市場,不難發現紡織行業最為活躍。當月共有涉及6家上市公司的7筆并購交易,總交易金額17.3億元,占當月市場整體交易金額的27%。
2005年世貿組織成員國之間將取消配額,為我國紡織品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提供了可預期的契機。但同時,受原材料價格短缺的波動,部分生產商設備落后,難以同國際先進技術競爭,交易方式相對陳舊等因素影響,紡織業企業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并購交易、資產重組則可以提供有力的手段。
以調整存量資產和資本結構為目標的資產重組正在紡織行業內漸漸興起。特別是上市紡織企業出售盈利能力弱的資產,購入技術先進的優質資產,在創造良好業績后用再融資的資金支持進一步發展,實現資產優化良性循環。以11月市場數據為例:茉織華股收購東方控股集團(北京)有限公司,浙江金鷹股份有限公司向大股東收購浙江金鷹絹紡有限公司股權,南京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南泰國展股權。上市公司向外部出售資產的交易有,華紡股份有限公司轉讓浙江華紡呢絨有限公司股權,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轉讓租賃經營石家莊常山紡織集團第一實業有限公司部分資產期間形成的資產及負債。

資本結構的調整也是紡織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式。11月17日,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家股東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共計1.5億股轉讓給寧波青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轉讓價格2.8億元,正代表這種趨勢。
此外,并購與重組也是紡織企業解決的經營危機的有效手段。以茉織華為例,為了保證公司的穩定經營與發展,負有相關責任的大股東被迫出售股權,為公司債務提供擔保。
五大并購事件
1、華源集團收購北京醫藥集團、魯抗集團
2004年11月中旬,中國華源集團旗下中國華源生命產業有限公司與北京市國資委等正式簽署重組北京醫藥集團協議,華源增資北藥集團,合計持有其改制后50%的股權,成為其新控股股東;北藥集團原有凈資產作為北京市國資委和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出資,北京市國資委占20%的股權,北京市國資公司占30%的股權。增資改制后北藥集團注冊資本為23.2億元。同時,華源通過其控股的上海醫藥集團正在重組國內四大抗生素企業之一的魯抗集團,上海醫藥集團預計用不超過10億元的資金取得魯抗集團60%的股份。

點評:拿下北京醫藥集團,對于華源集團來說,不僅意味著邁出拓展北方市場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它使華源集團在地域上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醫藥集團;染指魯抗更是使華源傾力打造的醫藥航母正日趨成型。
2、均瑤集團要約收購“大廈股份”,成功借殼
2004年11月3日,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向大廈股份除江蘇無錫商業大廈集團有限公司以外的所有股東發出全面收購要約。此次要約收購基本情況:國有法人股要約價格為2.65元/股,收購數量為13737992股,占大廈股份總股本的6.32%;流通股要約價格為5.09元/股,收購數量為80000000股,占大廈股份總股本的36.80%。要約收購期限為2004年11月4日至2004年12月3日。
點評:均瑤集團現已形成航空、乳業和置業投資三大板塊。以大廈股份的良好發展勢頭,均瑤集團實行再融資亦在情理之中,也將完成前任掌門人王均瑤的遺愿。
3、南方航空收購北方航空、新疆航空
南方航空公司于11月12日與南航集團以及北方航空、新疆航空簽訂了《資產買賣合同》,擬收購控股股東南航集團屬下北方航空和新疆航空與航空業務相關的資產和負債。根據買賣雙方協商,暫定本次轉讓航空主業資產價格為169.12億元,承接負債的價值為15090億元。收購完成后,南方航空將消除與控股股東之間的同業競爭,而且公司的飛機數量將由139架增加到214架,運載能力大幅提升。
點評:此次關聯收購的背景是國家航空體制改革的延續。南方航空資產收購后將大幅擴大其航空網絡,在中國西部及東北部其他主要市場奠定穩固根基,也將大幅提升南方航空的國際航空運輸業務。

4、方正落榜國信控股 浙江能源集團變身金融大鱷
2004年11月4日,浙能集團“吸收合并”重組浙江國信的操作啟動。也意味著方正集團通過方正證券收購浙江國信的計劃落空。在完成資產接收之后,浙能集團將成為浙江能源、金融業雙料巨頭,不僅擁有煤、電、氣等龐大能源產業,還將依托浙江國信旗下的證券、信托、期貨、租賃等產業牌照,打造浙江省內品類最為齊全的國資金融控股集團。
點評:浙江國信與能源集團的重組不是參股或者戰略合作的概念,而是將浙江國信所有資產全部劃歸給能源集團。這也是中央部署加快推進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和建立國資監管新體制在地方的具體行動體現。
5、東盛集團正式名義控股麗珠集團
2004年11月26日,光大集團將麗珠集團3891.75萬股(占總股本的12.72%)國有法人股轉讓給東盛集團,轉讓總價款為1.7億元。此次協議受讓行為完成后,東盛集團成為麗珠集團名義第一大股東。健康元(600380)(原太太)及其控股子公司合并持有公司股份仍為公司具有實際控制權的第一大股東。
點評:此次并購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02年,太太藥業(現健康元)和東盛集團爭奪麗珠集團股權一事曾在業界鬧得沸沸揚揚,開創了中國上市公司之間并購的先河。今日,東盛科技出人意料地托管了光大集團所持全部麗珠股份,最終以12.72%的籌碼力圖表現出一副戰略投資者的高調而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