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芳
在醫院候診室里,就診的病人聚在一起,會交流各自的用藥體會。在交談中,常有這樣的話語:“這個藥不靈,反應很大,不要用”、“這個藥我吃過,效果蠻好的,是好藥”。其實,這樣的說法不完全正確。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說的是藥物既能治療疾病,也會傷害人(不良反應),即使是人們認定的好藥也不例外。那么,到底什么是好藥?不良反應大的藥就不是好藥,就不能用嗎?事實上,對這個問題不能用“是”或“非”來簡單回答,因為不良反應大的藥不一定不是好藥,而效果好的藥也可能因為有嚴重的不良反應而被市場淘汰。
仍是好藥
在臨床上,有許多藥物雖然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但因其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特殊作用,因而仍然是醫生和病人認定的好藥,被廣泛使用。
*該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可以預見,且有相應的預防措施加以控制。如青霉素可以使大約萬分之五的使用者出現嚴重過敏性休克,但青霉素至今仍是價廉物美的好藥。因為通過青霉素皮試,可以篩選出許多青霉素過敏者,從而避免過敏性休克事件的發生。對于必須使用青霉素藥物治療的特殊感染者,通常還可進行青霉素脫敏治療。又如,地高辛是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不良反應大,其中毒反應與心力衰竭的癥狀比較近似,難以分辨,但由于其療效確切,又可以通過監測患者體內的藥物濃度來調整藥物用量,減少中毒事件的發生,因此地高辛的臨床應用仍十分廣泛。
*該藥的不良反應雖大,但與其療效益處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抗癌藥物盡管有脫發、血液學變化、免疫力降低等諸多不良反應,但可以有效的殺死腫瘤細胞,有利于癌癥患者的治療。又如,麻醉止痛藥嗎啡在反復使用時,有成癮性等不良反應發生,但由于該藥在癌癥晚期止痛或少數手術止痛方面有顯效,所以臨床并不因其不良反應大而棄之不用。
遭遇淘汰
一般人總希望所用藥物療效好、不良反應小或相對安全,因此一些不良反應大的藥物,即使療效好,也難免遭淘汰。哪些不良反應大的藥物會被淘汰呢?
*該藥物不良反應大,且無法預防,又有其他藥物替代時,不良反應大的藥物大多被市場淘汰。如含PPA的感冒藥雖可對癥治療感冒,但病人卻要冒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再加之,市場上可替代的感冒藥物很多,病人可選擇的余地很大,因此含PPA的感冒藥最終被市場淘汰。
*該藥物與同類的其他藥物相比,其不良反應明顯,將首先遭到淘汰。如拜斯亭是用于降血脂的一種藥物,它與吉非貝齊合用后,可發生對生命具有潛在威脅的橫紋肌溶解的風險是其他他汀類藥物的10倍,因此及時退出市場是明智之舉,是藥品市場的一種“新陳代謝”。
幾點建議
一般地說,藥物不良反應是不可避免的,其反應越大,對人體的損害越大,所以在用藥過程中,必須盡可能地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其損害。
*用藥前,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所用藥物的禁忌癥。
*除非有醫生的明確指導,否則決不超量或延長服藥的時間。
*不隨意給兒童服用藥物,尤其是嬰幼兒,更不要把成人的藥給兒童吃。
*懷孕、哺乳期不隨意用藥,必須用藥,應遵照醫囑。
*慢性病患者長期用藥時,應定期檢查和監測肝、腎功能,以便及時發現肝腎損害。
*不同時服用同一類藥物,防止作用相加或同一成分的藥物過量使用而導致不良反應。
*不跟著廣告宣傳吃藥,如確實需要使用廣告藥品,可咨詢有經驗的醫生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