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載
亮麗夏日,是女性盡展美麗曲線的時候。然而,不少女性仍為自己“挺”不起的胸而苦惱,如何從“太平公主”變成“波濤洶涌”?隆胸成了愛美女士的魅力選擇。然而選擇不同的醫院,使用相同的乳房假體隆胸,最終價格卻大不相同,少則幾千,多則幾萬。我們不禁要問,如此大的差距從何而來?這究竟算不算暴利?隆胸,究竟隆了誰的口袋?
“女人的錢最好賺”,此言不虛——2004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中,美容業赫然在列。20年間,美容行業年銷售額攀升了260倍。
某業內人士直言不諱:“要是懂行的客戶,砍下個七八千沒問題,就是這樣醫院還是能賺不少。”人們在花錢買美麗的時候,不僅“豐”了自己,更“豐”了那些醫生護士小姐們的口袋。
醫生的口袋:醫患之間缺乏溝通
“所有問題都可以問咨詢臺,我只負責動手術。”
目前許多整形醫院對消費者從咨詢、接診到進行手術有一套工業化的操作流程:首先,有專門的導醫小姐在醫院門口迎接消費者,并將其帶到咨詢小姐處;然后,由咨詢小姐介紹醫院的整形項目并向消費者做出推薦,同時解答關于手術的所有疑問,包括手術適應癥、手術并發癥、手術安全性等專業問題;最后,如果消費者決定做手術,才由咨詢小姐安排與手術醫生見面,預約手術時間,通常是隔天甚至當天就進行手術。
“在工業化的操作流程中,醫生成了一個普通的組成部分,有些醫生迫于醫院壓力和在利益的誘惑下,就丟掉了自己的職業道德。當咨詢小姐使盡渾身解數說服消費者進行手術,并把其帶到醫生處,這時醫生發現消費者不適合做這樣的手術,你說醫生該怎么辦?拒絕一次,兩次,第三次后……投資的成百上千萬的老板會怎么想:你不做,有的是人愿意做,不做就走人。哎,真是悲哀呀……”一位整形醫生無奈地說。
一個消費者適不適合動手術、動什么樣的手術、采取怎樣的手術方式,這些問題是需要手術醫生綜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臨床經驗和審美能力才能做正確判斷的,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工業化的操作模式使手術醫生對消費者情況無法細節了解,把最重要的環節給漏掉了,畢竟,醫院不是工廠。
咨客的口袋:“美女醫托”現身說法
“我是專門負責咨詢的,一切疑問我都可以解答。手術醫生沒有時間和病人溝通。”
“你看看我的臉,我的鼻子就做過,你看很漂亮是吧?我在這里還做過抽脂等手術,效果都很好,也很安全……”
什么是咨客?客戶來到醫院,怎么了解自己想做項目的各方面情況?比如醫生水平、手術的安全性與效果、收費情況等。這些統統是由咨客向客戶講解。咨客大多是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護士,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往往能說會道,客戶很少有不被她們說動心的。醫生只負責動手術,客戶在決定做項目之前只能和咨客接觸。這樣既維持了醫生形象,又能讓醫院的客戶源源不斷。咨客是“拿”三家的,拉到一個項目,從醫院、產品代理商和醫生處都有提成。
廣州某圈內人士透露:“在我們醫院,一個咨客的月收入至少在萬元以上。提供整形材料的開發商可以不買醫院、醫生的賬,但必須要買咨客的賬。一個產品走得好不好,關鍵就看咨客向客戶推薦得積不積極。”
而咨客的另一個演化形式就是“醫托”。為吸引客源,許多小型美容診所紛紛派出“醫托”活躍在知名醫療美容機構的門診,其中,就有一些女性利用自己原本不錯的面貌和體形條件,成為“美女醫托”。“美女醫托”在蒙蔽吸引患者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女性占整形美容門診就診者的80%以上,病人和病人之間沒有心理防線,相互的交流很有說服力,再加上有美女現身說法,一些診所價格相對優惠,住院方便,人們很容易上醫托的當。
廣告商的口袋:亂花漸欲迷人眼
“韓國整型專家演繹完美,無痛苦、不需開刀、無疤痕,豐胸、塑身、面部綜合整型……”
“引進最新形體雕塑技術,安全無疤,快速溶解腰、背、臀、頸部、大小腿、手臂、面部、乳房等部位的多余脂肪,不易反彈,一次即可立竿見影,安全可靠重塑柔美曲線……”
現在,美容整形廣告可謂鋪天蓋地,遍布于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天使臉蛋,魔鬼身材,滿眼的俊男靚女用迷人的微笑誘惑著你,令人蠢蠢欲動。
廣州一位從事外科整形20多年的專家說:“隨著一些民辦整形機構的相繼出現,廣州整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分到更大的市場“蛋糕”,大家在廣告上的投入越來越大,很多醫院的廣告投入已超過營業額的50%,有的甚至不惜以暫時的虧本為代價。一夜間各大報紙、雜志、電視臺上出現了天花亂墜般的整形廣告。”
非法美容廣告的問題多數是沒有醫療廣告的批準號,卻在進行醫療美容方面的宣傳。實質是眾多美容院這樣的非醫療機構在開展它們所不允許進行的醫療美容。在這些非法廣告中,往往寫著“不開刀”“非手術”等宣傳語,而實際仍需手術,或用穿刺、注射等醫療手段來替代手術刀,屬于欺詐性宣傳。
另有一類則是打著現在頗為時興的中醫美容的旗號。而根據去年頒布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中醫美容屬醫療美容范圍,美容院這樣的非醫療機構無權進行。還有一些醫療美容廣告,包括重瞼形成術、假體植入術、藥物及手術減肥術、激光治療等應由醫療機構進行診療的廣告,未執行《醫療廣告管理辦法》及國家有關醫療廣告管理規定,混同于一般生活美容廣告,極易給消費者造成損害。
根據我國《廣告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藥品廣告審查標準》等規定,醫療廣告內容必須真實、健康、科學、準確,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騙或誤導公眾。藥品、醫療器械不得出現以下形式的廣告活動:宣傳療效和治愈率,“100%治愈、藥到病除、根治、30分鐘見效”等字眼;保證治愈或者隱含治愈有保證,如“簽約服務、無效退款、保險公司承保”等承諾;利用醫療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或者專家、醫生、患者的名義和形象作證明等。有上述行為的廣告都是虛假廣告,是違法的。
這些口袋誰來管?
根據國家2002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執業醫師對患者實施治療前,必須向就醫者本人或親屬書面告知治療的適應癥、禁忌癥、醫療風險和注意事項等,并取得就醫者本人或監護人的簽字同意。有律師指出,不少醫院的術前協議單方面擴大了醫院的免責范圍,屬霸王條款,而有的小診所甚至根本沒有術前協議,安全性更成問題。
整形醫生門坎低,缺乏認證。目前國內整形美容市場尚不規范,一些非美容專業、不具備主診醫生資格的人員都在做美容手術,造成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的界限模糊。像不少美容院開展的豐胸、割雙眼皮、穿耳洞等項目其實都屬于醫療美容范疇。國外對于整形醫生有很嚴格的準入制度,從事5年以上外科醫生,繼而接受2-3年整形外科醫生訓練的,才有資格單獨進行整形外科手術。而在國內卻未見對整形醫生有專門培養。在“造美運動”一浪高過一浪之時,必須盡快對專業美容醫生資格進行審查,只有通過整容行業的專門考試,取得“整形醫生執照”的醫生才能上崗。
市場價格不統一,缺乏尺度。同樣的整容項目,同樣的材料,在不同的醫院價格相差懸殊,市場價格不統一。一些專業人士說,目前國內很多整形專用產品,都是通過“專業線”供貨的,這些產品到市場上價格到底翻了幾個跟斗,消費者是根本無從了解的。價格的不透明缺乏規范尺度造成了美容業的暴利。
小貼士
病人輸液速度不能隨便調
由于連日奔波勞累,張經理近兩天間斷地出現了胸悶、心悸等癥狀。他抽空到醫院就診后,被診斷為冠心病、心肌缺血,并輸液留觀治療。
液體只有一瓶。護士交待說,液體里面有硝酸甘油,要以每分鐘10滴的速度輸,滴速不能隨便調。張經理暗自叫苦:“我的天!1分鐘才滴10滴,這滿滿一瓶液體要滴到什么時候才能完?還是調快點,早點輸完早點走。”這樣想著,他就把輸液器上的調節閥打開了。沒想到,不到半小時,張經理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心慌得很,全身也疲乏無力,他趕緊拉響了警鈴。大夫、護士聞訊來到他的床邊,一測血壓只有60/40mmHg。經過一系列搶救后,張經理才逐漸脫離了危險。
輸液速度要由醫護人員根據多方面情況來確定:一是患者年齡。成人常在40~60滴/分鐘,小兒、老年人不宜超過20~40滴/分。二是患者病情。如果患者有心臟或肺部疾患,輸液速度一般為30~40滴/分。滴速過快可加重心臟負荷,引起心衰或肺水腫。若患者脫水嚴重或失血過多引起休克,則要快速補液。
三是藥物種類。有些藥物是需要嚴格控制輸液速度的,如硝酸酯類,常用的有硝酸甘油、丹佐(單硝酸異山梨酯),一般濃度下常以8滴/分、10滴/分、15滴/分的速度進行點滴。若速度過快,單位時間內進入體內的藥物劑量過多過大,則會引起不良反應。再如降顱壓藥物甘露醇,則需快速輸液,一般要求20%甘露醇250毫升的輸液時間不超過30分鐘,否則會影響其降低顱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