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再提利率0.25個百分點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月20日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再提高0.25個百分點,從3.5%提高到3.75%。這是美聯儲自2004年6月至今連續第11次以相同幅度提高短期利率。
歐元區利率處于“極低”水平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9月19日表示,歐洲央行成功控制了通脹預期,目前歐元區市場利率處于“極低”水平。特里謝認為盡管央行已經為歐元區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但單靠利率政策的協助還不能完全推動經濟及就業增長,還必須依靠勞動力及生產市場的體制改革。
加拿大央行實施緊縮貨幣政策推高加元走勢
由于加拿大央行2005年重新實施了緊縮貨幣政策,加元重新反彈,并上升到了較高的水平。但是在加拿大央行9月7日升息時,并沒有提及加元。一些分析人士相信對加元的沉默暗示了央行愿意看到加元2005年的走勢比2004年更強。
2005年亞洲經濟增長預計達6.6%
亞洲開發銀行9月8日發布了經過修改更新的《2005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將2005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從4月份預測的6.5%上調至S.696,對2006年的預測仍保持在6.6%的水平,并認為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依然在近期對亞太發展中國家構成潛在威脅。
日本央行決定維持利率不變
鑒于日本經濟尚未走出通貨緊縮的困境,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9月8日決定維持目前貨幣政策,繼續保持接近零的利率水平。該委員會認為,與市場預期相符,日本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現狀還不允許下調日本銀行的流動資金余額目標。
英國呼吁歐佩克及國際組織共同努力平抑油價
英國財政大臣布朗9月13日呼吁歐佩克在舉行部長級會議上提高原油日產限額以平抑市場油價。他還指出,在解決油價高漲問題上,世界銀行應該設立一個新的基金來幫助發展中國家在尋求替代能源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投資。
韓國政府擬大量收購海外油田和石油公司
韓國政府將在今后8年內投資1s萬億韓元(約合156億美元)大量收購海外油田和石油開發公司,以保證韓國對石油資源的需求。目前,韓國每年進口能源折合成石油約為2億噸,能源進口率為97%。
俄中石油管道建設將向企業開放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主席米羅諾夫9月19日表示,俄羅斯高度重視與中國在反恐、經貿等領域的合作,俄中石油管道建設項目將對兩國企業實行開放。米羅諾夫指出,加強俄中能源合作對進一步提升兩國經貿合作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巴西首次發行境外本幣主權債券
日前,由Goldman Sachs和MJ Morgan投資銀行作為土承銷商發行的巴西本幣“Global BRL 2016”全球主權債券獲得成功。債券的發行數量為34億雷亞爾(約合15億美元),到期期限為2016年,發行利率12.50:6,貼息率0.20:6,投資者的年回報率為12.75%,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荷蘭銀行擬收購意大利第七大銀行
9月26日,總部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荷蘭銀行宣布,將斥資S2億歐元收購意大利第七大銀行Banca Antonveneta的9.4%權益,每股作價26.5歐元,這次收購將使得荷銀持有這家意大利銀行共計s9.3%的股權。
個稅起征點首次聽證
全國人大常委會9月27日在北京就個稅起征點提高到1 500元是否合理舉行首次聽證會。表態的25位聽證陳述人中,只有8位對1500元扣除額表示贊同,超過70%的代表提出應提高至1600元,甚至更多。10月下旬將進行二審。屆時一審的意見以及聽證會的意見都將作為最后修改草案時的參考依據。
發改委八項措施發展循環經濟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姜偉新日前表示,發改委近期將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以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其中,主要包括在全國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加強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宏觀指導和規劃指導;加快技術創新,推進技術進步;加快循環經濟法規標準體系建設;完善政策機制;大力開展宣傳工作,營造有利于節約型社會建設和循環經濟發展的輿論環境等。
中國所得稅收入10年間增長了6.64倍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9月22日說,從1994年到2004年,中國所得稅共組織收入27319億元,由1994年的761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5811億元,10年間增長了6.64倍。2005年前8個月,所得稅收入共完成5645億元,同比增長54.56%,增收了1450億元,占稅收總增收額的40.44%。所得稅收入已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財政部就四項涉及金融的企業會計準則征求意見
財政部9月21日就近期草擬的四項涉及金融的企業會計準則公開征求意見。新準則中將金融資產分為四類,并明確規定已計提的金融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這四項會計準則分別是:《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金融資產轉移準則》、《套期保值準則》和《金融工具列報和披露準則》。
個稅管理辦法將為個人建收入檔案
9月19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辦法》提出了要建立個人收入檔案制度,實現個人收入“一戶式”管理,并對高收入者進行重點監控,同時提出全員全額管理概念。該《辦法》于10月1日起執行。
上半年全國共征收各項社會保險費收入1200多億元
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2005年上半年全國負責征收社保費的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地方稅務局共征收各項社會保險費收入1206.99億元,同比增收239.04億元,增長24.7%。
第三批股改公司出爐央企藍籌現身
全面股改第三批21家公司進入股改程序,21家公司中除武鋼股份外,9月26日全部公布股改方案。亮相的21家公司中,武鋼股份與新鋼釩等多家大型鋼鐵類上市公司非常引人注目,這是全面股改后,首次現身股改程序的央企控股的藍籌上市公司。
2004年我國財政支持“三農”逾3000億元
9月8日,在中國(寧夏)首屆勞務經濟發展論壇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研究員表示,到2004年國家財政支持“三農”的各種投入已超過3000億元,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減少和消除農村貧困,縮小區域差距,建設中國新農村起到了很大作用。
國資委對股權激勵終于給出肯定說法
國資委對股權激勵終于給出了肯定的說法。在日前發布的《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中國有股股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資委表示,對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實施管理層股權激勵。
我國首筆信貸資產支持證券
2005年初國務院正式批準國家開發銀行進行信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終于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首筆
“信貸資產支持證券(ABS)”即將投入發行。據悉,國開行的這個ABS“資產池”資金,涉及電力、城建、電信、鐵路、公路、高科技行業、制造業、化工業、煤炭和石油天然氣等12個行業,60多筆貸款。
德意志銀行3.3億美元入股華夏行
德意志銀行9月21日與華夏銀行簽訂初步協議,以戰略投資者身份牽頭入股華夏銀行約14%股份,作價約3.3億美元,折合約每股4.5元人民幣。根據慣例,中外資金融機構簽訂的入股協議尚須監管部門批準。
建行引資首次交割完畢
9月8日,外界頻傳的淡馬錫將增加對建設銀行的投資至24.66億美元終于得到證實。建行表示,淡馬錫全資子公司亞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近日與匯金公司完成了中國建設銀行股份的首次交割,亞洲金融支付了14.66億美元,獲得建設銀行5.1:6的股份。
中行正式推出韓元現鈔雙向兌換
9月21日起,中國銀行人民幣外匯牌價的外幣欄中將正式加入韓國元(KRW),從而標志著韓元雙向兌換業務首次亮相。此外,韓元現鈔兌換業務僅限于韓元現鈔與人民幣之間的兌換,不能兌換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如美元、歐元、澳大利亞元等。
法國巴黎銀行擬購南京商業銀行20%股份
在各大國有銀行紛紛引入外資的同時,各地的城市商業銀行也不甘落后。法國巴黎銀行計劃出資近1億美元,購買南京商業銀行接近20:6的股權,雙方有望在10月中旬簽約。據了解,法國巴黎銀行購入的股權中,有10%來自國際金融公司(1Fc),余下來自南京商業銀行其他法人股股東。
農發行675億元授信助力新疆“三農”
9月7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別舉行了《農業政策性金融合作協議》簽字儀式。根據協議,2005年至2007年,農業發展銀行將為自治區和兵團共計提供總額為675億元的信用額度,其中,自治區為375億元,兵團為300億元。
首個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將面世
“現在只拿人民幣就可以辦外匯理財了,這是理財市場的一次革命性的變化。”9月19日中國民生銀行一位高級經理表示。據介紹,經中國銀監會批準,中國民生銀行已經首家成功獲得了開辦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的資格,首期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發行總額為10億人民幣,配套80萬美元。
深發展打造“地鐵銀行”
深圳發展銀行總行相關負責人9月18日表示,“地鐵已經成了銀行必爭之地”。該行近日已獲得天津地鐵一號線地鐵銀行的經營權,成為惟一駐點銀行。該負責人透露,該行天津分行專門成立了“地鐵金融服務中心”,將統一負責地鐵銀行業務管理。
Unisys助推中銀香港創新文件管理流程
Unisys公司日前宣布將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建立新的憑單影像系統。憑借此技術,該行不但能夠降低運營成本、加快文件的處理速度,還能為檢索和查詢提供便利,建立一個完整的文件管理策略,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該影像工作流技術已經被全球眾多的頂尖金融機構所采用,用于更新和更好地整合文件管理流程。
臺資企業將獲300億元人民幣金融支持
9月8日,國務院臺灣辦公室和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關于支持臺灣同胞投資企業發展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合作期限為5年。國家開發銀行將提供300億元人民幣,為有需要的臺資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證券法將降低企業上市門檻
據中國證監會有關官員透露,對中國資本市場有重要影響的《公司法》和《證券法》已進入修改的最后階段。兩法修改后將界定公開發行行為,降低發行條件和上市門檻,推動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修改后的法律還將制定細化的發行、上市標準,完善發行審核制度;創新中小企業板塊的交易制度,提高市場流動性。
保險外匯資金投資渠道拓寬
保監會9月11日對外宣布,保監會積極協商國家外匯管理局,于近日頒布了《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這是在2004年頒布《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的基礎上、關于保險外匯資金境外投資的又一重要文件,標志著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步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尚福林希望中證指數能為股指期貨提供標的指數
滬深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的中證指數有限公司,9月23日在上海成立。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賀信中指出,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的成立,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公司依托滬深證券交易所的市場、信息、技術、服務等資源優勢,實行市場化運作,為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提供標的指數,為投資者提供標尺指數和投資基準,促進金融創新。
鼓勵外資參股證監會嚴控期貨牌照
據悉,由于目前國內的期貨公司數量過多,監管部門將鼓勵符合條件的港澳公司以參股的形式投資內地期貨業,而不會再新發放合資期貨公司的牌照。分析人士認為,證監會此舉將會有力地推動內地期貨公司的收購重組。
央行進一步改善人民幣匯價管理政策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的通知》。《通知》包括,擴大了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從原來的上下1.5%擴大到上下3%;調整了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匯價的管理方式,實行價差幅度管理等項目。
上證所將推出權證再發行制度
上海證券交易所日前召開第三屆理事會第25次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權證管理暫行辦法)補充規定》,對證券公司申請權證發行人資格、一級交易商制度、權證的再次發售等事項做出規定。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對權證業務的健康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
首只保險投資指數推出國壽率先使用
國內首只專為保險企業設計的投資指數日前由新華富時指數公司公布。中國人壽將率先在保險業內使用新華富時保險投資指數作為其股票投資的業績衡量基準,并利用該指數對部分賬戶采取指數化的投資。雙方9月22日在北京簽署了指數的許可使用協議。
商業銀行董事會對重大事務應獨立判斷
銀監會日前公布《股份制商業銀行董事會盡職指引(試行)》,該《指引》要求,商業銀行董事會對商業銀行重大事務做出獨立的判斷和決策,不應以股東或高級管理層的判斷取代董事會的獨立判斷。
跨行“通存通兌”有望2006年實現
9月6日,央行就支付體系建設問題舉行新聞通氣會。央行副行長蘇寧表示,2006年6月底前,將在全國完成小額支付系統的推廣應用。也就是說,跨行通存通兌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服務,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