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造中國軍事攻擊包藏禍心
去年11月8日,日本《東京新聞》的一篇文章煽起了日本右翼人士的情緒。文章題為《防衛廳設想中國對日發動攻擊的三種可能》。文章稱,日本防衛廳人士透露,他們將于11月底制定“新防衛大綱”。為此,防衛廳的一個委員會對日本安全形勢進行了評估。9月,它提交了一份正式報告,認為中國“越來越成為日本安全的一大威脅”,中國武裝進攻日本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報告宣稱,在三種情況下,中國可能對日發動攻擊。
第一,臺灣海峽兩岸發生嚴重軍事沖突,駐日美軍利用在日本的軍事基地,援助臺灣同大陸作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為了阻擋美軍,可能對駐日美軍的軍事基地及其周邊地區發動進攻。第二,在釣魚島問題上,如果日中兩國的領土爭端加劇,中國有可能采取強硬措施,以武力奪取釣魚島,從而導致日中兩國爆發軍事沖突。第三,在東海專屬經濟區劃界等問題上,日中之間也存在爭端,如果日本未按中國能夠接受的方式解決爭端,中國很可能會采用“非法步驟”———對日本動用武力。
《東京新聞》的文章還透露,這份報告同時強調,日本首先應通過外交努力,防止日中發生軍事沖突;但同時,日本還須加強日美同盟關系,以應對“中國的潛在威脅”。這些消息雖然未經日本防衛廳正式公布,專家認為這樣轟動性的消息在報紙上披露,顯然不是偶然的。
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日本拋出這一假想的原因,首先是一些日本人認為,隨著美國調整在西太平洋的兵力部署,以及日美軍事同盟關系日益緊密,日本有必要表明對“中國威脅”的擔憂。《日本經濟新聞》認為,如今,日本官方在談論“中國威脅論”時,不再像以前那樣顧忌中國的態度,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背后有美國撐腰。
其次,一些日本人認為,這是日本走向軍事大國的需要。9月,日本防衛廳提出了一項擴軍7000人的方案,要求財務省增加軍費預算。但財務省不理這一套,反而要求陸上自衛隊裁減4萬人,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對此,11月8日下午,日本防衛廳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決不能接受財務省的要求。分析人士認為,日本防衛廳此時端出“中國威脅”,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向財務省施加壓力,以爭取更多的防衛預算;營造緊張氣氛,為即將出臺的新防衛計劃大綱造勢,從而盡可能地加快軍事現代化建設,實現日本軍事大國的戰略目標。
第三,11月底,日本將正式出臺新修訂的防衛計劃大綱,此時通過媒體透露風聲,是為了給新防衛計劃大綱定調,同時試探中國和其他周邊國家的反應。
強化東海軍事部署,威脅我艦機活動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防衛廳正研究在東海海域增設電波探測系統,加強搜集和處理中國的情報信息,加強監視中國軍艦飛機。較早前,日本防衛廳已決定,在沖繩縣宮古島興建據點以截取和處理中國軍艦和飛機通訊聯絡電波信號,并將于2008年啟用。中日東海資源糾紛表面化以來,日本已加強在東海海域的各種軍事部署。
日本《產經新聞》11月5日一篇不長的報道使日本沖繩縣的宮古島再次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這篇報道稱,日本防衛廳已經決定在宮古島建造一處以捕捉和處理中國軍艦和飛機進行通信聯絡電波信號的據點,并于2008年正式啟用。
從最近的一系列跡象看,日本的行動不是偶然的,甚至還有進一步擴大部署的可能。
首先,日本已經開始著手加強西南諸島的防御,在宮古島的行動只是其大計劃的一部分。為了防止敵人進攻孤島,防衛廳改變了從前以前蘇聯為假想敵、重視北方的防衛理念,明確了加強西南諸島兵力配置的政策。
其次,日本這些舉動有可能是為了與美國和臺灣當局的監聽計劃掛鉤。早些時候,美國和臺灣當局有意由臺灣東北角往宮古島方向,及臺灣南端往菲律賓方向各拉出一條海底監聽系統,針對大陸海軍艦隊進行24小時的監聽,以搜集大陸兩大艦隊水上及水下艦艇的電子參數,并進而建立資料庫,以完整掌握大陸海軍與潛艇的動態。正如同冷戰時期,美國在日本北海道與冰島分別設置海底監聽系統,掌握蘇聯遠東艦隊及北海艦隊的動態,并進行封鎖。日本在宮古島設情報站就可以跟美臺的情報系統掛上鉤,擴大自己的情報能力。
第三,不排除增加更多的監聽點。據《產經新聞》介紹,日本防衛廳還認為,僅增建宮古島一處還不夠,必須在西南部的某個島上再建造一處電波捕捉處理據點。另據報道說,日本防衛廳2005財政年度國防預算需求為49?熏335億日元,比上年增長1.2%,增幅為8年來最高。日本防衛廳官員說,資金主要用來購買“標準-3”(SM-3)導彈、升級型“愛國者先進能力-3”(PAC-3)地基反導系統,以及升級神盾驅逐艦等。日本媒體稱,這象征日本防務政策的改變,而且“針對中國”的意圖明顯。
日要為美中“新冷戰結構”做準備
日本軍事評論家三根生九大在不久前發表了一篇題為《要為美中“新冷戰結構”做準備》的文章,強調“日本國民必須深刻認識到不知不覺逼近日本的威脅”。
該文認為,根據拿破侖“失敗的國家百年不振”這一遺訓,敗給美國的日本理應在40年后復蘇。但從正在漸漸顯出變化的亞洲實力結構來看,不能不認為這實際上是極天真的預測。也就是說,必須關注美國的如下判斷———軍事力量已經接近美國的中國最終將在2015年同美國并駕齊驅。顯然,屆時不管美中關系如何變化,與美國結盟的日本將不得不參與其中。
該文對2015年美中關系走向進行了基本設想:一是美中對抗(進入戰爭狀態);二是形成冷戰結構;三是結成同盟關系。其中,“形成冷戰結構”的可能性最大,“結盟”的可能性最小。這將與以往美蘇的關系一樣,在亞太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美中在保持相互抑制的全球性戰略關系的同時,繼續維持互相抗衡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市場的相互依賴關系。
該文指出,美國已經準備借“消滅恐怖主義”的名義逐步確立“對華戰略包圍網”。作者認為,日本無論如何也必須堅持日美軍事同盟,日本國民必須抱有如下危機感———日美同盟關系一旦惡化,日本國就會面臨著重大危機。
日本加速政治右傾化、軍事強硬戰略
近來一系列跡象顯示,日本政黨勢力組合總體保守化。1993年,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大選失利下野,日本政壇長期存在的“保革”朝野對立格局徹底瓦解。此后,經過十年分化組合,左翼的骨干政黨社會黨已不復存在,公明黨等中道政黨,在政界的相互傾軋中,為謀生計紛紛向保守勢力靠攏。截止2004年,日本保守政黨已控制了眾議院95%、參議院90%以上的議席,政治的總體保守化已成事實。保守勢力主宰朝野的現實,為日本內政外交的加速右傾化提供了強大合力和政治基礎。
另外,日本軍事大國戰略加速體制化。近年來日本軍事大國化表現良多,自衛隊日益精良,海外派兵頻繁等等,但最能說明問題的乃是防衛立法的“突飛猛進”。近年來,日本國會幾乎年年都要審議通過各種軍事法規或修正案。截止到目前,日本已有近10部軍事法規、近20部軍事法規修正案生效,基本形成包括戰爭動員在內的防衛法規體系。防衛立法的節奏之快、效率之高,實屬罕見。這些法規的快速出臺既反映出軍事大國化已成為日本國家戰略體制的一部分,也說明日各派右翼勢力在軍事大國戰略上的一致性———絕大部分法案在國會都是以絕對多數通過的。
今后一個時期,加速右傾會對日本戰略走向產生深遠影響,增加軍國主義復活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