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宏
電視新聞的畫面細節是指電視新聞記者在現場攝取那些最能引起人們深刻思考、感悟,表現生活中瑣細小事或人物細微神態動作,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或是在后期編輯過程中,根據新聞事實,利用電腦特技等手段,插入一些背景資料,制作出能強化對事實的證實能力,提高新聞傳播的信息飽滿度的畫面。細節能細膩地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展、社會環境和自然景物,也是刻畫新聞人物性格,透視新聞人物思想,揭示社會本質的重要手段。
細節是電視屏幕上展現人物性格,事件發展、社會情景、自然景觀的組成部分,是對表現對象局部或細微變化的展示。
好的細節在節目中起著見微知著、以一當十的作用。如果說主題和結構是電視節目的靈魂和骨架,那么細節就是使之豐滿的血肉。少了細節就像一棵大樹少了枝葉,失去了生機和活力。在現實中,觀眾對電視新聞常常不甚滿意,認為有的宣傳說教味過濃,有的內容和形式干巴枯燥,信息量少等。形成這些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采編方面占了較大的部分。主要表現在:來訪拍攝新聞過程中,記者往往帶著個人主觀臆想采拍畫面,到現場又沒有進行仔細觀察,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質;在編輯過程中,按圖索驥把現場隨意拍攝的畫面印證文字稿的內容,不作事實細節和其他資料的深力口工,造成文稿與畫面相互脫節,信息量不夠,可視性不強。
在我國,紙質媒體歷來都十分重視細節的選取和使用。電視節目,這一比較年輕的傳播形式在細節的選取和使用上大有后來居上之勢。這是由電視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第一,情節和細節是構成節目的兩個元素。在電視節目中,電視的紀實性特點確定了它只能忠實生活的本來面月,不能設置沖突,營造情節,因此,要求記者必須舍棄多余的東西,選擇最能表現主體的鮮活的瞬間動態加以表現,而表現這瞬間動態的正是細節。第二,電視聲畫結合的獨特優勢,使電視節目具有具體、逼真、生動、感人的特點,而細節是體現這些特點的最好載體。
細節在電視節目中起著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情感,增強感染力,深化主題等作用,具體講,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增強可視性、感染力
對電視從業者來說節目的可視性永遠是第一位的。上個優秀的電視節目,給人印象最深刻、最持久的就是那些過目不忘的細節。細節在調動觀眾的收視情感,提高收視興趣上起著重要作用。
中央電視臺在“焦點訪談”《埃及總統遇險的背后》節目中,主持人就是以一個細節串場開頭的:“我手里拿的是一本關于一個外國總統的傳記……他就是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他曾經兩次險些遭暗殺,而就在兩天前,也就是9月26日,穆巴拉克又遭到了一次非常危險的刺殺。”這個細節一下就把觀眾引入了節目之中,調動了觀眾進一步觀看節目、深入了解的興趣。
焦點訪談:《收購季節訪棉區》也是靠一個個精彩的細節推動著事件的發展,吸引著觀眾的關注。由于非法收購棉花的力口工點知道記者要去采訪,把棉花藏了起來,就連加工棉花的機器都打掃干凈了,人也都躲了起來。沒有了人證;物證,似乎節目已無法做下去,但兩個記者很有經驗。他們進入辦公室,發現室內彌漫著塵土味,桌上還有一杯冒著熱氣的茶水,記者抓住這兩個細節告訴觀眾人走茶不涼,顯示主人離去的匆忙。接下來,他們采訪了一位頭上還粘著棉花的女工,女工說,“玩來了”,好像收購棉花與她無關。這時鏡頭卻推到了掛在她耳邊的棉花,觀眾從鏡頭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她在說謊。這一細節的運用,使節目充滿了喜劇效果,不僅起到了語言無法表達的作用,而且推動了事件的發展。
二、刻畫人物性格,展示內心情感
電視節目具有聲畫合一的優勢,可以充分調動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知手段,因此電視節目中的細節在全方位刻畫人物性格、展示內心情感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焦點訪談”《難圓綠色夢》中,徐志民老人得知自己種下的樹被毀后,執意要到現場去看看。到現場后,他蹲在有樹王之稱的樹樁前,用顫抖的手去摸上面的沙土,久久凝視著,臉上的皺紋微微顫動,眼角掛著渾濁的淚水,輕輕嘆口氣說:“唉,太過分了,敗家貨。”這個細節是一個只有 10秒鐘的畫面,卻很好地展現了徐志民老人復雜的內心世界,它所提供的信息是—語言文字難以表達的。
上海電視臺的節目《南浦大橋成為上海人民心中的豐碑》有這樣一個細節:一位盲人在別人的引導下,用腳步量著大橋的寬度,用手摸著鐵索的直徑,通過這個細節,充分展現了南浦大橋在上海人民心中的位置—以及上海人民由衷的喜悅之情。
紀錄片《毛澤東》中有一段毛澤東與赫魯曉夫會晤的細節。上午的會談因赫魯 曉夫提出無理要求不歡而散,下午毛澤東提議將會談地點改在游泳池。他首先請赫 魯曉夫游泳。毛澤東歡快暢游,赫魯曉夫卻抓著游泳圈發呆。這個細節很好地展現了毛澤東不畏強權、善于進攻的性格,而對赫魯曉夫以勢凌人、外強中干的丑態也 起到了有力的鞭笞作用。
三增強真實感、現場感
電視節目細節的可感性、鮮活性,在生動反映生活本質的同時,又增強了節目 的真實感、現場感。觀眾可以從屏幕上真切地看到細節展現的全部內容。細節越細膩、越精彩,其反映生活的真實程度就越高。焦點訪談”《罰要依法》中有這樣一個細節:一輛貨車在公路上行駛,一個戴墨鏡的交警攔車。離車數十米就舉起一張罰款單。當時有一段精彩的對話。
“交警劉代江:20(一張沒有罰款理由的罰單)
記者:給10決算了!(劉一把搶過10元錢)
記者:這是什么錢?
劉代江:來來來,下來我告訴;你!
記者:照顧一下吧?!
劉代江:(用舌頭舔了一下手指,又撕一張罰單)再來20。
記者:照顧一下算了,空車……
劉代江:(提高嗓門)40。
司機:算了,再說就揍你了。
這個細節,展現了一種活生生的真實,令人難以置信的真實,其強烈的現場感真實地再現了部分交警亂罰款的惡劣行徑。這個細節被《焦點訪談》節目組視為成功之作。
電視的特點是形象化的,要發揮電視的長處,就必須重視細節。展現細節是增強電視節目魅力,深化節目主題的重要手段,也是電視節目的優勢所在。重視細節,選好細節,使用好細節,為觀眾提供優秀的電視節目是電視從業者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