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北京還叫北平的時候,許多人寫到北京人的生活,常喜歡引用“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這幅對聯,用來描摹北京人悠閑的生活。
夜讀《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的文集,有一篇講到她公公的文章,這位枝巢老人在《舊京瑣記》里,講了上面這幅對聯的來歷:原來舊時北京人中,除了士族工商以外,還有數種人,比如那些世代相襲的書吏(俗稱師爺),這些人的原籍大多在浙江紹興,一代代下來,積累了雄厚資產,起居生活很是奢侈,夏有涼棚消暑,院里多以大瓷缸養金魚,排一溜巨大的花盆用來栽石榴。家里其實沒什么子弟讀書,卻一定要聘請一位教書先生,以顯示闊綽。于是有人做對聯諷刺他們: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
原來這并不是諷刺北京人的,而恰恰是北京土著人用來譏諷外地來京的人,嫌他們身上有暴發戶氣味。原來,那時候,在北京的土地上,土著人與外地進京者之間,已經有了微妙的矛盾關系。
因為如今大多數北京人都居住在高樓大廈中,估計“天棚魚缸石榴樹”是沒有了。先生自然也不必請。所以僅有“肥狗胖丫頭”沿襲下來。
有天回家時看見小區里打掃衛生的與賣菜的起了沖突,因為賣菜的昨天走時遺落了一些爛菜葉,本來不是大事,但兩人后來竟然打起來。一個牽著狗的男子走到這里,皺著眉頭抱起狗,溫言軟語安慰狗說:“我們不理那些外地人啊,他們太亂太臟……”
同事的小狗也受到過這樣的禮遇。有天在樓下散步,小狗興奮地跑到一個小女孩身邊,不料小女孩的媽媽大怒,口出惡語:“還不管好你家的狗!外地人真是,這么臟的東西也敢帶出來……”同事也大怒,召喚小狗說:“回來,蒙蒙,怎么就愛往臟地方鉆……”說起來仿佛矛盾很深似的,其實有些是人為的強調。過分的刻意了。
我所在的社區有一個大廣場,下班時經過那里,仿佛進入狗的樂園,遠遠近近,大大小小,全是各色的狗,和他們悠閑的主人。有時候心里就有點疑惑,這么發展下去,會不會有一天這里成為一個巨大的狗窩?
至于北京的胖丫頭,那就是有目共睹了,不必多說。以前有個同事是美女,北京人。水靈清秀不說,還有讓人羨慕的清瘦身段。她說人家夸她的一個方式,是說她不像北京女孩,像是南方江浙人。
有天下班,在電梯里,有人欣喜愛慕地看她,這在美女是習以為常的事。不料那人膽大,還要追問美女是哪里人。美女眼望著電梯樓層指示,淡然回答:“北京。”接下來,仰慕者脫口而出:“不像啊,我還以為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