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弗·斯通是一個從來不以取悅觀眾為目的的導演,奇怪的是他的電影卻總是很賣座,幾乎從未失手。然而最近他卻跌了個大跟頭,其最新推出的史詩片《亞歷山大大帝》不但票房慘敗,評論界也是罵聲一片。
作為奧利弗·斯通的鐵桿影迷,我在初聞這個“噩耗”時的反應是完全無法相信。
當我很辛苦地把這個片子從碟市里“淘”出來,再花費3個小時的時間把全片看完后,腦中一片混亂。
我必須承認自己是一個俗人,因為當初聽說斯通要拍《亞歷山大大帝》的時候,我期待的是看到又一部《角斗士》或《勇敢的心》式的史詩片,我期待著斯通用一個震爍古今的英雄故事把我徹底“震”住。但是斯通卻并沒有以大多數人熟悉和期待的方式來演繹這部英雄史詩。
也許是亞歷山大太偉大了,斯通隔著千年的時空眺望其偉岸英姿,心中一定充滿無數微妙而復雜的感情;而斯通的野心也太大了,他想要在一部電影當中,將他的感情全都裝進去。所以,《亞歷山大大帝》不像一般的史詩片那樣有一條清晰簡單的主線,能讓觀眾順著這條“大道”直奔狂歡的頂點。而《亞歷山大大帝》卻有亞歷山大的戀母情結,與父親愛恨交加的關系,他作為雙性戀者的感情生活,他與部下在征伐途中的關系變化等等多條線索。
影片試圖用龐雜的線索去串起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些內容本身都很精彩,把任何一條線索上的東西單拿出來,都不失為一部好電影。尤其是片中表現亞歷山大在戰場上的非凡勇氣和才能,以及一個征服者吞吐天地的宏偉抱負和雄視萬里的遠大目光的情節,并不乏令人動容之處。不說別的,就那句“你們不是為了你們的家園而戰!你們為了你們偉大的國王而戰!”的臺詞,霸氣畢現,令人心折。
遺憾的是無論內容多么精彩,卻總不夠酣暢淋漓。因為不同的精彩太多,要將它們有機地組織在一起難度很大,即使是奧利弗·斯通也未能完成好這個任務。因此影片敘事顯得很不流暢,觀眾很容易在那些繽紛的鏡頭中迷失方向。這也是觀眾沒有等到他們期待中的震撼與感動的原因所在。一定有人認為,這樣一部情節拖沓混亂的電影,3小時實在太長。我卻覺得,如果斯通有9個小時的篇幅,把這部史詩像《指環王》那樣拍成三部曲,那一定會是另一番景象。
當然,震撼與感動只是俗人所期盼的,奧利弗·斯通想的是忠實還原偉人的歷史。這種沖突就如同亞歷山大想要踏上新的征程,而他的部下卻只想回家一樣,是不同見識和理想之間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