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壞只有更壞”,2004年的中國足球印證了這句名言。進入2005年,危情沒有得到絲毫緩解。
沒有任何預兆,2005年伊始,西門子公司斷然決定終止贊助中超聯賽。這件事在實質上猶如接過了去年10月份徐明等足球投資人發動的資本對權力大挑戰的旗幟。終止贊助行為本身不啻為推倒了中國足球資本危機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中國足球跌入冰河期已成為一種現實,它不只是一種邏輯性推論或詛咒性預言。
換言之,足球管理層借助體制的力量,用行政手段化解了中超資本“革命”,并把中國足球拉回到專業足球時期。中國足球一系列深層次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日趨惡化,中國足球的市場環境和生存前景空前嚴峻。一場夾雜著體制、理念、資本、技術和誠信諸多要素的綜合性危機已席卷而來。
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已經倒下
1月27日,北方氣溫驟降,德國西門子公司負責全球贊助事務的副總裁貝斯旺格一行抵達北京,帶給中國足球一個比嚴冬更寒心的決定 貝氏向中國足協副主席南勇和福特寶公司負責人宣布,“鑒于市場經營策略的考慮,西門子決定放棄中超主贊助商身份。”
這個決定,意味著中超就此失去了一個能一年提供4000萬~8000萬人民幣贊助金的大財神爺。2004年整個中超財務預算是1.3億元,可想而知這筆錢對中超,對中國足球是多么重要。在此之前,足協方面得到的信息是西門子不會撤資,但會以主贊助商的身份針對去年中超的混亂狀況,以及足協不與各贊助商商量、溝通就宣布取消降級的行為進行問責,進而要求大幅度減少贊助費。
現在,西門子退出把足協逼到了絕境。由于新賽季只剩1個多月就要開始,留給足協進行危機公關的空間很小,除了要想辦法填補西門子留下的大窟窿外,還要想辦法避免引發其他贊助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后者對足協影響更加重大。據悉,韓國現代、日本佳能等中超的其他重要贊助商,有的準備步西門子后塵,有的則準備與足協重啟談判,壓低贊助金額并規定更苛刻的條件。
由于2004年經營狀況不佳,西門子本身必須進行戰略大調整。在27日同一天公布的2004年財務報告顯示,繼第3季度出現巨額虧損后,第4季度的全球手機業務又虧了1.43億歐元。諾大的中國市場,西門子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從曾經的7.6%下降到2%,遠遠落后于領跑者諾基亞的18%。已經擔任了12年公司董事長的馮必樂黯然下野,而就在20天前,馮必樂親自來華,隆重推出了西門子公司中國區新CEO郝睿德。同時,業內盛傳西門子可能要賣掉手機業務。兩年前,西門子接替百事可樂成為新生中超的主贊助商,本來就是配合手機業務的一個舉措。現在,手機項目進展不順,西門子淡出足球圈也就成為必然。
面對各種傳言,西門子發表聲明稱無意退出手機市場。同時,依然保留了中國之隊主贊助商的身份。出于整體戰略和品牌形象的考慮,西門子不能一走了之;而2004年在中國舉行的第13屆亞洲杯獲得極大成功,贊助中國隊的西門子也受益不淺。
兩年前,西門子介入中國足球時的豪言壯語人們還記憶猶新,顯然,他們想不到中國足球墮落速度如此之快。當然,在中國足球上栽這種跟斗的并不只有西門子。在2003賽季開打前一刻被西門子接替的百事可樂,當初為了取得甲A贊助商身份,與可口可樂展開激烈競爭,報出比對手幾乎高一倍的價格,甚至不惜打官司才取得了末代甲A冠名商的頭銜。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在美麗的中超大餡餅揭鍋前夕,百事卻稱無論如何也要退出。
再往前看,為中國職業足球聯賽拉來萬寶路、百事可樂等眾多海外大客戶的國際管理集團(IMG),也于2002年退出了已經苦心經營了9年之久的中國足壇。在1998年IMG與中國足協商業合作的第一個5年期滿時,為了能夠壟斷中國足球市場,IMG主動將贊助額提高了10倍,達到1億人民幣之巨。可見,這些海外巨頭是如此不愿意放棄中國足球這塊大蛋糕。而中國足協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著多么嚴重的問題,迫使商家一個接一個地落荒而逃。
一邊失血,一邊豪賭
最蹊蹺的是,不僅那些國際商家不想干了,連福特寶公司也心灰意懶、萌生退意。成立于1993年的福特寶是中國足協全資擁有,專門經營中國足球的專業體育經營公司。在苦熬了8年,又走了不少有違公平競爭的程序后,2001年福特寶公司終于相繼取得了聯賽和國家隊的商務開發權。
與IMG采取的基數承包法不同,福特寶選擇了代理制。代理制雖然難以獲得暴利,卻能規避承包制的巨大風險,甚至在2004年的中超如此蕭條的市場中,福特寶公司仍然穩獲一千多萬的代理費。盡管中國足協對福特寶格外關照。可是,福特寶仍是牢騷滿腹。
怨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去年中超十月革命中,足協迫于投資人的壓力,公布了中超財務預算,讓經營不善卻拿了上千萬代理費的福特寶公司成為輿論攻擊的活靶子。其次,同樣迫于投資人壓力,足協宣布將取消福特寶的中超開發商資格,在中超公司沒有成立前暫時過渡一年,這個“過渡政府”身份讓福特寶人感覺不爽。
最重要的是,在市場環境已經十分嚴酷的情況下,閻世鐸卻把時間虛度在中超南北分區賽、4年不降級,從大國家隊到5+2教練組之類的“奇想”上。足協又在扯皮和務虛中浪費了寶貴的3個月,直到新賽季節開始前1個月才確定了賽制和賽程,這極大地增加了招商的困難。
如今福特寶必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找到新的贊助者。以這樣窘迫的身份與客戶洽談,不可能有很多談判空間。已經有人估計,即使有企業被拉來,能拿到200萬歐元就很不錯,2005年中超財務預算可能連8000萬人民幣都做不到。這點錢又能派什么用場?
2005年的中超擴軍為14支球隊,以每個俱樂部分成500萬元計,總數就達到了7000萬,加上福特寶的代理費650萬(按8%提取),足協留成1600多萬(按21%提取),以及華奧星空公司提取的約750萬電視轉播代理費,總計支出在1個億以上,收支相抵至少還有2000萬的缺口。
足協抹平缺口的辦法只能是減少俱樂部的分成。在2004年,足協原來許諾給每家俱樂部的600萬分成實際只撥發了300萬。為此,閻世鐸已經開始稱中超這么亂的主要責任在于俱樂部的罷賽賭球。另外,福特寶公司也將把場地廣告經營權下放給各俱樂部,這意味著2005年的分成有可能創歷史新低,比2003年的還要低。
危巢之下安有完卵?盡管兩年內沒有任何洲際大賽,國家隊仍要常設,足協還要為其安排價格不菲的熱身賽;至于已被提到了超國家隊高度的國奧隊,更將努力扶持。
一邊是資本加速失血,一邊是必須加大投入,這樣的中國足球離破產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