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中涌現了無數英雄,在我親身經歷的追堵孫良誠部的戰斗中,有一位英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最后,為了完成任務而犧牲了寶貴的生命。而這位英雄卻從不為人所知。他就是江淮軍區獨立團二營六連副連長董繼民。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了。當時我任江淮軍區獨立團團參謀長兼二營營長。我接受的第一個戰斗任務是堵住孫良誠逃往徐州。
提起孫良誠,淮北人民對他并不陌生。孫良誠是國民黨第一綏靖區副司令兼一○七軍軍長,駐扎在宿遷。孫號稱八個團,實際上經?;顒拥闹挥兴膫€團。我們的部隊與他打交道已不是一天兩天了。從一年多前我淮支重返淮北的那天起,孫良誠就不斷地糾纏我們。但他既不敢強攻,也不放棄對我們的騷擾和追擊。雖說他在我們淮支身上并沒占到什么大便宜,但牽制了我們部隊不少精力和時間。戰士們提起孫良誠的疲勞戰術就恨得咬牙切齒,早想與他大干一場。
1948年11月12日早晨,獨立團駐扎在睢寧縣西南大莊一帶待命,突然接到上級命令,令我率二營輕裝急行軍奔赴睢寧縣城截住正逃往雙溝(敵占區)的孫良誠部,要不惜代價完成任務。
二營受命后,早飯未吃完,半小時內就集合隊員,副連長董繼民同志則帶領著六連早已出發了。在不久前的一個戰斗中,董繼民曾負了傷,此時,剛傷愈歸隊不久。我們的騎兵偵察員早已馳向睢城方向。經過3個小時的急行軍抵達朱集朱樓以南,這時,遇到我團的偵察騎兵報稱:孫的先頭部隊已出了睢城,正沿公路而逃。當時我考慮到在睢城附近截住敵人已經不可能了,便當即命令二營直插大王集方向。從地圖上推算,敵我行程差不多,憑一向有飛毛腿之稱的六連必定可以趕在敵人前面,截住逃往雙溝的敵人。時間是決定戰斗勝敗的關鍵。
下午3點鐘,終于在距敵占區20里處的大小王集,六連追上了敵人,并趕在了敵人之前。大王集西邊的一片墳地,中間長著幾棵光禿禿的小樹,附近還有一條狹窄的小河,地形比較理想。董連長立即指揮戰士們構筑工事,挖掩體。陣地靠近公路,必須封鎖公路,董連長又迅速安排兵力把公路封鎖的嚴嚴實實,只等敵人的到來了。
有的戰士的掩體還未完成,便發現鋪天蓋地的敵人大隊人馬已蜿蜒而至。此時我部隊只有六連一個連的兵力,大部隊還未趕到,而敵人有一個師和一個軍部,整整5800余人。敵人到了大小王集,發現逃跑的道路已被我軍封鎖,便以兩個營的兵力向我軍發動了兇猛的進攻。自古有“窮寇毋追”之說,可以想象被擋住了逃路的敵人進攻是何等的猛烈。由于敵我兵力極為懸殊,戰斗從一開始就打得非常激烈。
身為一連之長的董繼民深知肩上的任務重大。由于大部隊還未趕到,此地離敵占區只有20里路,稍一松懈,敵人就可能逃掉,完成任務就成泡影,而此時,敵我力量懸殊,時間緊迫,二營能否完成上級交給的作戰任務,就全看六連的了。
在敵人的第一次進攻中,一顆子彈擊中了董繼民的左肩,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軍衣。為了指揮戰斗,他撐持著站起來,一手繼續拿槍射向敵人,一邊大聲喊道:“打!打!”在他的指揮下,全連戰士以猛烈的火力對敵射擊,把敵人壓在公路邊的地溝里一時無法前進。急于逃(下轉75頁)(上接50頁)命的敵人在絕望中猖狂了,又以兩個連的兵力發起了更猛烈的攻擊。在打退敵人的這次進攻中,董繼民又一次負傷了,但他仍堅持著不倒下去。他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倒下去,一定要堅持住。六連,鐵打的六連,打過多少硬仗,啃過多少硬骨頭,從來沒有完不成任務的記錄,這一次,也一定要堅持到大部隊的到來。他一次又一次地滿身鮮血的站起來,堅持著指揮戰斗,拚命地向敵人射擊。第三次負傷,董繼民已生命垂危。英雄的血還能流多久!他最終還是倒下了。這時候,二營副營長張治玲同志及時率后續部隊趕到(張后來也在此次戰斗中負傷)。處于彌留中的董繼民竟又奇跡般地睜開眼睛,用生命中最后一點力氣斷斷續續向張營長匯報了戰況及敵人兵力的部署情況,才放心地閉上了眼睛。由于董繼民所率領連隊的英勇作戰拖住了敵人,給我軍贏得了時間,為戰斗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下午四點多鐘,獨立團大部隊趕到,從西、南兩面包圍了敵人。下午五時許,我華野五師在師長姚運良的率領下從宿遷趕到,于黃昏前把敵人包圍得如鐵桶一般,此時的孫良誠可謂是插翅難逃。這樣相持到夜里11點多鐘,孫良誠親自乘汽車到五師師部,要求起義,被我軍斷然拒絕。1948年11月13日夜11點40分,孫良誠率一○七軍軍部及一個師向我中國人民解放軍投誠。
在這里,談一下孫良誠最后的結局。孫良誠投誠后,我軍當即釋放了他,并勸他切勿去南京蔣介石處。孫良誠不聽勸告,于翌日回到南京,幾天后被蔣介石槍斃于南京雨花臺。
(責任編輯王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