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東南亞三國行
4月20日至28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文萊、印尼和菲律賓等東南亞三國進行國事訪問。其間,胡錦濤主席還應印尼總統蘇西洛和南非總統姆貝基的邀請,出席在印尼舉行的2005年亞非峰會和萬隆會議50周年紀念活動。
“巴士與板球外交”,推動印巴關系全面回暖
4月16日至18日,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對印度進行訪問。這是自2001年7月以來,穆沙拉夫第二次訪問印度,也是1947年印巴分治后第二位專程到印度觀看兩國板球比賽的巴方領導人。齊亞·哈克總統1987年曾專程到印度觀看兩國的板球比賽。如果說穆沙拉夫和辛格觀看板球比賽富有象征意義的話,那么18日發表的聯合聲明則具有實質意義——這份聯合聲明的12項要點中有4點是關于克什米爾問題的,表明雙方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的態度已有所轉變。雙方領導人認定“和平進程現在不可逆轉”,雙方同意以“真摯和明確的方式”繼續進行談判,尋求最終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的辦法。盡管這份聲明在解決克什米爾問題上沒有根本性突破,但在規劃印巴未來和平發展方面的確邁出了可貴的一步:雙方不再以“懷疑和敵對的眼光”來看待對方,在一定程度上結束了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敵對狀態。
四月印巴和風吹。4月7日,克什米爾的印控區和巴控區的客車實現近60年來的首次通車。印度總理辛格和國大黨(英)主席索尼婭·甘地參加了這一歷史性的通車儀式。辛格在為乘客送行時表示,裝飾著金盞花的大客車是“和平的大篷車”。他特別強調:“一扇大門打開了”,“巴基斯坦,尤其是穆沙拉夫總統幫助我們開啟了這扇門,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可能永遠也打不開”。
美國:朝核問題可能提交聯合國
近來,美國與朝鮮在“朝核”等問題上又叫上勁了。美國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4月18日警告說,如果朝鮮仍然拒絕恢復參加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國可能將這一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并考慮對朝鮮實施制裁。今年以來,美方多次放言將朝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此前美國副國務卿博爾頓、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希爾以及新任國務卿賴斯都在不同的場合表達了同樣的“如果談判失敗,美將會考慮其他選擇”的強硬立場。這也是美政府繼朝鮮發表“2·10”擁核聲明后作出一連串強硬表態后的高調回應。朝鮮外務省發言人3月31日發表聲明,就重返六方會談開出新的條件,即除了要求美政府對稱朝鮮為“暴政前哨”道歉外,提出下輪“六方會談”議題轉為“全面核裁軍談判”。
美國:如果朝鮮局勢混亂,第七艦隊將進入朝鮮
美國軍方報紙《星條旗報》4月18日稱,如果朝鮮面臨諸如政權崩潰的混亂局勢,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將“進入朝鮮并在朝鮮幫助恢復秩序”。另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政府已拒絕了美韓聯合軍事司令部一直在制訂一份代號為作戰計劃5029-05的聯合作戰計劃,計劃列出了應對朝鮮內部發生動亂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可見,韓美雖是盟國,但在對待朝鮮問題上的態度截然不同。4月13日正在德國訪問的韓國總統盧武鉉說,朝鮮政權突然傾覆的可能性極小,韓國政府在此問題上無意推波助瀾,對此朝野的想法一致,并承諾幫助朝鮮發展經濟。在談到德韓兩國各自實現統一的方式時,盧武鉉表示,朝鮮半島統一的正確途徑應是不急不躁地做準備,首先促成和平局面,并在此基礎上,通過交流與合作推動雙方關系向前發展,在朝鮮也具備了可以接受統一的實力后,經過國家聯盟階段,最終實現完全統一。針對韓國發出的積極信號,朝鮮13日呼吁東北亞國家應該聚在一起討論安全問題。此外,朝韓兩國的民間交流也變得日益頻繁。兩國于14日首次交換各自動物園內的動物,以保護朝鮮半島瀕危物種。這讓人們再次看到了朝鮮半島的和平曙光。
國內暴亂,伊朗遷怒“半島”電視臺
4月18日,伊朗以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涉嫌在伊朗西南部石油城市阿瓦士阿拉伯人聚居地煽動暴力情緒為由,關閉了其駐德黑蘭的機構。在國際社會為伊朗核問題的和平解決進行斡旋的關鍵時刻,這場暴力沖突引起高度關注。這場沖突源于一封偽造的信件。信中模仿一位政府高官的筆跡,討論了關于將該地區少數民族重新遷移的內容。信件被公開后,在當地迅速引起騷亂。示威者襲擊警車、銀行甚至圍攻政府大樓,游行者還焚燒了銀行和警察局大樓。盡管伊朗當局迅速平息了事態,但是沖突還是造成了3人死亡,至少8人受傷,另有200多名示威者被逮捕。
拉氏突訪伊拉克
美國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4月12日突訪伊拉克。這是拉姆斯菲爾德最近3個月里第二次造訪伊拉克。為伊拉克步履艱難的政治進程和戰后重建加壓是拉氏此行的主要目的。短短一天,拉氏分別會見駐伊美軍和駐伊多國部隊指揮官,了解目前伊拉克的軍事形勢。隨后,與伊過渡政府總理賈法里和新總統塔拉巴尼舉行會晤。然后飛赴伊北部城市摩蘇爾,與庫爾德民主黨領導人馬蘇德·巴爾扎尼會談。此外,他還重點討論如何讓伊拉克安全部隊早日“當家”。就在此前一天,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說,由于美國軍隊近來在打擊反美武裝方面取得明顯進展,美國可能在明年初大幅度減少駐伊拉克軍隊人數,由現在的14.2萬人減少到10.5萬人。
伊新政府雖揚帆起航,但安全問題依然是最大考驗。近日馬達因事件撲朔迷離。4月18日,1500名伊拉克安全部隊士兵在美軍的掩護下沖進巴格達南部小鎮馬達因,試圖解救據稱被當地武裝分子綁架的什葉派居民,卻沒有發現任何人質或是人質被殺的蛛絲馬跡。是謠言還是事實,一時眾說紛紜。20日,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站出來對媒體說,警方已從底格里斯河巴格達以南河段打撈出50多具尸體,可能屬于失蹤的人質。
賴斯首訪俄羅斯
4月19日至20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對俄羅斯進行訪問。這是賴斯出任國務卿后首次訪問俄羅斯。此次出訪是在美國支持中亞進行“顏色革命”、且對俄加強政治和經濟控制指手畫腳導致美俄關系持續緊張的背景下進行的。期間,賴斯與俄外長拉夫羅夫就布什總統5月9日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進行會談。之后,賴斯前往立陶宛出席北約外長會議。
秦剛:東海“中間線”,中方從未承認
4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回答記者“據報道,日本政府決定開始辦理授予民間企業對東海‘中間線’以東油氣試采權的手續,請問中方有何評論?”時說:中日雙方在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上存在爭議。中方一貫主張雙方應通過外交談判解決。日方無視中方的正當主張,試圖將其單方面主張的“中間線”強加給中方。中方從未承認,也不會承認。日方的上述舉措是對中方權益和國際關系準則的嚴重挑釁。中方已就此向日方提出抗議,并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連宋來了,陳水扁慌了
繼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國民黨大陸參訪團訪問大陸進行“破冰之旅”后,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邀請,于4月26日至5月3日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來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參觀訪問。18日國民黨秘書長林豐正和“文傳會”主委張榮恭抵達北京,與大陸方面最后敲定連戰具體的訪問行程。
連戰訪問大陸的消息傳出后,民進黨當局以“偵辦江丙坤”、要求國民黨“登陸先報備”、責連戰“出賣臺灣”等言行恐嚇、阻撓國民黨及其他“在野黨”訪問大陸等“七點結論”。民進黨中執會還于4月19日通過“政黨訪問中國決議文”,提出“三反”“三要”,內容包括主張“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堅決反對以一中原則為前提的“九二共識”作為政黨領袖訪大陸條件,“盼藉此建立政黨訪問大陸的基本規范”。
臺灣媒體對此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攸關臺灣最巨的兩岸關系,已走到歷史換軌的時刻。連戰、江丙坤走出歷史性一步,由各家民調可發現有六至七成民眾對它所延伸出來的問題持正面態度;這意味著連、江這一步,其實是符合臺灣人民期待的。就在林豐正和張榮恭抵達北京的同一天,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也向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發出訪問邀請,并獲得親民黨方面的積極響應。
李肇星作中日關系形勢報告
4月19日,外交部長李肇星在中央宣傳部等六部委聯合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形勢報告會上作關于國際形勢和當前中日關系的報告。
李部長說,在長達兩千年的歷史中,中日兩大民族友好交往。但從甲午戰爭到二戰結束,日本軍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蒙受了深重災難。二戰后,經過老一輩領導人和各界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中日兩國于1972年實現了邦交正常化。30多年來,中日關系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民間往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發展。但近年來日本對華政策的消極面逐步凸現,致使中日關系出現復雜局面。
李肇星強調,改善和發展中日關系,首先要正確認識歷史。日本要把正視和反省侵略歷史的承諾落實到行動上,從根本上妥善處理有關問題。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事關十三億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日本要信守承諾,不做損害中國主權的事。
李肇星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妥善處理好中日關系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相信黨和政府完全能夠從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妥善處理對日關系面臨的各種問題。一定堅持貫徹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增強法制觀念,冷靜理智、合法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參加未經批準的游行等活動,不做影響社會穩定的事情,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此前一天,國務委員唐家璇會見了來訪的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就中日關系有關問題闡述了中方的原則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