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改革開放的大門敞得更開了,全球企業蜂擁而至,紛紛把中國市場劃入自己的利益圈之內,搶占中國這塊市場大蛋糕。同樣,對中國企業而言,世界貿易組織也打開了國外消費市場大門,關鍵是中國的企業有沒有能力邁出國門?或者,已邁出這一步的中國企業有沒有能力站得更穩更準?這是中國人都想看清的一個問題。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了,中國從最初的計劃經濟逐漸步入到發展比較穩定和樂觀的市場經濟,這無疑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提供了一個有利而且必要的條件。地球越來越\"小\",世界的市場趨向融為一體。與國際接軌,不僅要吸收國外的技術和文化,也不僅僅只是引進國外的市場經營與管理理念,還需要把中國的本土優勢發揮出來,本土力量壯大起來,需要中國人自己把本土的文化和產品帶出去、展銷出去!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融入世界。
近些年來,中國的進出口額均呈增長趨勢,這充分說明世界各國需要中國的市場,也需要中國的產品。世界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是中國人的消費水平提高、中國綜合國力發展的一個有力表現;而中國的產品打入海外市場,是中國企業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國際水平并有能力與國際企業抗衡的有力證明。
中國市場需要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產品,中國企業也需要國外的市場機遇和空間。中國政府給了國內企業出口的有利平臺,國內也有更多的企業具備出口的規模和實力。似乎中國企業太安份守已,普遍缺乏一種叫做\"ambition\"的東西。這個漢譯為\"野心\"、\"雄心\"的詞匯,其實并沒有如漢文學一樣細分有褒貶義之別,在歐美人的眼里,\"野心\"和\"雄心\"都是有志之士所應有的遠大抱負。

國內的企業家幾乎都有遠大的抱負,有的是短期之內做到一定的規模,占領一定的國內市場份額;有的是做出自己的品牌,提升企業知名度;更多的企業有占領國際市場的雄心。但是,由于前期的市場操作普遍匱乏經驗,切不住國際市場的脈搏,他們對面臨的\"國際之癥\"又怎能下對\"Made in China\"之方呢?故而不能有效地發揮中國戰略上的英明。中國企業對海外市場還不夠熟悉,如同一個少年還沒有適應青春期帶來的不安與困撓,可是,這種不安與困撓正在醞釀著一種叫做\"成熟\"的魅力!
國內的企業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從零的開始發展到目前每年遞增的令人可喜的出口數據;從對海外市場法律法規的一無所知到現在逐漸完善的對外市場機構;從對亞洲市場小規模的出口到對歐美各行各業市場的占領——毫無疑問,中國企業是有能力走向國際市場并占有一席之地的。合理的分析、因時因地的戰略方針和措施、有組織有計劃地尋求政府信息和支援,是當今眾多大、中企業邁向國際并且邁穩邁準的有力保障。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老夫子的一句話令中國人總是以飽滿的熱情喜迎四海來賓;但是有來無往非禮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五千年的優良傳統,與其讓外國人千里迢迢跑到中國來拿\"筷子\",還不如想方設法把中國的\"筷子\"送到國外去!
讓世界了解中國,不一定非要在中國的領土上!
讓中國融入世界,不一定非要是中國的領土上洋貨滿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