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2005年7月2日參加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四屆國際美容皮膚科學大會”(IVIACD)。在大會的書展上購得一本由BaranR和MaibachHI編撰的《第三版美容皮膚科學教科書》Textbook of comsmetic dermatology), 在第25章增加了一章護膚品(cosmoceuticals),在第二版上是無此內容的。本人再參考Elsner和Maibach主編的《護膚品學》(Cosmoceuticals),其副題為藥品與化妝品(DrugsvsCosmetics),并參考由現任《美容皮膚科學雜志》(JCD)主編DraelosZD主編的第二版《美容皮膚科學》一書后,對護膚品概念作些新解。
KligmanA在開場白中稱25年前他首先提出了護膚品的新術語。這個詞是創造出來的,是由字頭 “Cosmo”(化妝)和“字尾品”(ceuticals)組合而成。他說這個字的字尾是品的意思,如“藥品”(pharmaceuticals)、“保健品”(neutraceuticals)和“新品”(neoceuticals),因之它只是一個字尾,它的詞意要由字頭來決定,如果字頭是“Pharma”才能稱為藥品。
那么護膚品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們要從藥品、化妝品和護膚品的定義中來確定它的地位。
藥品(drus),人類已經用了幾千年,是指通過口服、注射(肌肉、靜脈、皮下)、外用、噴霧、陰道以及敷貼等途徑對疾病進行治療有療效作用的特殊物品。藥品有純天然的,如從植物、動物、礦物、海洋中提取的有效物質,現在用的絕大多數為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它對疾病有治療效果,但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化妝品(cosmetics)各國、各地區對它賦予的定義雖然措詞不一,但均大同小異。美國1938年由食品藥品和化妝品(FDC)法案提出“化妝品是涂抹、擦拭、噴灑或類似方法用于人體,使之清潔、美化,增加魅力或改變容顏,而不影響人體結構和功能的產品”,它強調無功能性。
歐盟對化妝品下的定義更明確:“化妝品是指人本外部器官(皮膚、毛發、指(趾)甲、口唇和外生殖器)或口腔內牙齒、口腔粘膜以清潔、香化、保護、保持健康、改善外觀、去除體味為目的的物質和制品”,而且還特別強調“化妝品不包括藥品以及所有口服、注射、吸入人體內的其它產品” 。
日本對化妝品的定義是:“化妝品是指為達到清潔、美化身體、增加魅力、改變容顏、保護皮膚和頭發健康,以涂抹、撒布或其它類似方法在身體上使用為目的,對人體作用緩和的制品。”
韓國對化妝品的定義是:“用于人體清潔、美化,增加魅力,使人容顏變得美麗,維持、提高皮膚、毛發健康,使用后對人體作用輕微的物品,但醫藥物品除外。”它明確提出醫藥物品除外,即化妝品中不準加藥品。
我國政府于1989年制定了化妝品的定義:“化妝品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它類似的方法,散布于人體表面任何部位(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以達到清除不良氣味、護膚美容和修飾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不包括牙膏、香皂和浴皂)。美容化妝品主要可分為清潔類化妝品、護理類化妝品和美容/修飾類化妝品。
藥品、化妝品的定義和性質明確之后再來看什么是護膚品。
美國Kligman的定義是“有利于改善皮膚情況和功能的產品”,它處在藥品與化妝品之間。為了使護膚品具有一定的功能,就要在護膚品中加入一些有功能的成分(ingredients),例如加入抗氧化劑、阿爾法羥酸、止汗劑、防曬劑和自我變褐色劑(self-tannes,即用了之后使皮膚呈古銅色)。
日本把加有一定功能成分的化妝品稱為類藥(quasidrugs)或偽藥(pseudoerugs),它還是屬于化妝品。
而韓國對此專門作了定義:“功能性化妝品是指有助于皮膚美白的產品,有助于改善皮膚皺紋的化妝品,能提高皮膚抵御紫外線能力、保護皮膚的化妝品”。
歐盟、日本、韓國把護膚品歸屬于化妝品的范疇,即所謂的類藥或偽藥,屬于化妝品的亞類。而美國把護膚品歸屬于藥品的范疇,它將護膚品當成藥品的亞類,把它當成非處方藥(over the count, 縮略語為OTC)。雖然是OTC,但還是化妝品,不是藥品。所以美國藥店(pharmacy)里除銷售處方藥、非處方藥外,還銷售護膚品。日本、韓國、歐盟和美國之間在對待護膚品上是藥品的亞類,還是化妝品的亞類,它們之間是有區別(見表1)的,從表1中可以看出以下3點:
1.該產品有藥物活性,它可用于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膚,美國列為藥品亞型的依據。
2.該產品對輕微的皮膚病有一定的功效,歐盟、日本、韓國列為化妝品亞型的主要依據。
3.該產品對輕度皮膚病有功效,但必須有很低的危險性(即副作用)。
我國于1991年提出“特殊用途化妝品”的新概念,口頭上人們稱它們為功能性化妝品。它們是育發、染發、燙發、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和防曬9大類特殊用途化妝品。因為它除化妝品外還加入了有功效的成分,因此特殊用途化妝品要經過衛生部化妝品評審委員會審評通過,批的文號為“衛妝特字”。
所以“cosmaceuticals”把它譯成護膚品是最恰當不過的了。“Cosmo”是美容、是化妝品的意思,只有加上“ceuticals”才是護膚品;“neutra”是保健的意思,加上“ceuticals”就成了保健品。同樣道理“pharma”是藥,加上“ceuticals”就成了藥品,因此在“cosmo”后面加了“ceuticals”就翻譯成藥物化妝品是完全錯誤的,是一知半解。
韓國在功能性化妝品的定義中又指明了4種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妝品,即美白、抗皺、防曬、護膚。在普通化妝品中加入一些有功能的成分,賦予它具有特殊的一些功能,這就是功能性化妝品。實際上我國制定的9種特殊用途化妝品就是功能性化妝品,就是護膚品。我國用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名稱具有中國特色,為了與國際化妝品行業接規可以考慮改用護膚品的名稱。
現在歐盟、日本、韓國有許多功效性化妝品打進中國市場,例如法國高德美公司的絲塔芙系列化妝品,他們稱為醫學化護膚品,如絲塔芙潔面乳、絲塔芙保濕潤膚露、絲塔芙保濕潤膚霜。他們的提法是對皮膚病有輔助功能的醫學化護膚品,國家批給它的是“衛妝準字”,即它是一種化妝品,不是藥品。法國打進中國市場的理膚泉(La Roche-Posay)它有防曬功能,對特應性皮炎、痤瘡、抗老化有一定的功能,國家批給它的是“衛妝準字”。法國的薇姿潤泉長效保濕乳劑,也是“衛妝準字”。法國的皮爾法伯雅漾護膚化妝品的雅漾護膚活泉水,也是“衛妝準字”。比利時的露得清(neutrogena)也推出一系列的產品,如露得清深層凈化洗面乳、露得清水滋潤洗面乳、露得清透明潔皂、露得清防曬保濕露和露得清深層滋潤護手霜,國家批的也是“衛妝準字”。法國巴黎的卡詩德麗(Castalia)提供的醫學化護膚品有4大品牌:櫻泉、蘭潤、金宜和碧舒,它們有20余種醫學化護膚品,國家批給它“衛妝準字”。日本資生堂的歐珀萊(Aupres)防曬化妝品都批的是“衛妝準字”。不論他們如何在醫學口里做宣傳,介紹他們的產品;不論他們放在藥店里銷售,而不在化妝品柜臺上銷售,它們還是護膚品,而不是藥品。只能說有某些功能,不能說有什么療效,這就是護膚品。
我國在護膚品上走得早,走得正規。1991年批準的9種特殊用途化妝品已遠遠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要求。人們對化妝品的要求已經進入到對護膚品迫切要求的時代,人們要求用有化妝品的效果,還要有護膚品的功能。例如現在市面上迫切需要提供的4大類產品是:美白、祛痘(青春痘)、除頭皮屑和防衰抗皺產品。人們翹首以待,盼望這些產品早日上市,滿足廣大消費者的迫切需求。但是要遵紀守法,只能加之有功能的成分,不能加藥品,決不能提倡藥物化妝品的錯誤概念;更不能作夸大宣傳、虛假廣告,如某某祛痘霜可以根治青春痘,某某美白霜一抹就白。要記住護膚品就是護膚品,它只是具有一定的功能,它決不是藥品。衷心地希望我國在護膚品開發上走得更穩當,走得更合法,走得對人民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