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商界活躍著一群不僅事業成功而且經商風格獨特的精英人物,他們從事不同領域的工作,但有著喜愛創新的共同點。美國《新聞周刊》最近介紹的10位杰出企業管理者正是這創新一族中的佼佼者。
一、皮埃爾·奧米迪亞爾——開拓慈善新概念
1988年,皮埃爾·奧米迪亞爾從塔夫特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先后進入硅谷最有名的幾家公司工作。他建立了自己的幾家網站,其中的ESHOP被微軟公司收購,他因此不到30歲就邁入了百萬富翁的行列。1995年夏天,他開始了 “虛擬交易”實驗,在他加利福尼亞州硅谷的臥室中建立起如今聞名遐邇的拍賣網站“電子港灣”(eBAY)。
奧米迪亞爾在功成名就后給自己訂下一個志向,那就是把余生都奉獻給慈善事業,確保他的100億美元資產用于幫助別人“發現能夠促成好事發生的力量”。
奧米迪亞爾對慈善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慈善機構不僅可以捐錢給傳統的非盈利機構,而且也可以給盈利性機構,只要它們能夠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去年,奧米迪亞爾把和妻子帕姆在1998年創立的“奧米迪亞爾基金會 ”改為“奧米迪亞爾網絡公司”,在慈善界中引起很大震動。
奧米迪亞爾說,他這樣做是受了“電子港灣”成功運作的啟發。此外他在Meetup.com網站董事會工作的經歷也是激發他這么做的原因。他指出,“電子港灣”教會了全世界1.5億人學會去信任一個完全陌生的人,Meetup.com網站把注冊會員通過共同的利益聯系在一起。“如果一個企業能夠把世界變得更美好,它就肯定能取得經濟上的成功。”
二、朱迪絲·里根——喜愛挑戰陳規
朱迪絲·里根從不墨守成規。她從瓦薩爾學院畢業后成為《國民問詢》周刊的記者,做了一段時間后,她帶著記者的敏銳感覺投身圖書出版業。
她出書的風格不為那些自視品位高尚的同行們欣賞,但是她出的書卻屢屢暢銷。到目前為止,她已經出版過4本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的書,其中3本有關對殺妻惡魔斯科特·彼得森的審判,一本的作者是前棒球明星何塞·坎塞科。
作為一個積極的平等權利宣傳者,里根出書涉及的人物既有拍攝紀錄片《華氏9·11》的邁克爾·摩爾,也有色情明星詹娜·詹姆森,還有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湯米·弗蘭克斯。她的書每年為母公司哈潑—柯林斯出版公司帶來的收入高達1.2億美元。
就在出版事業做得蒸蒸日上的時候,里根今年4月突然宣布,將率領大約20名員工今年年底前從紐約搬到洛杉磯,為的是進軍電影和電視業。
她解釋這樣做的理由是:“最大的讀者群是超過50歲的人,出版業必須要改變。”
三、肯·隆巴德——用咖啡店傳播音樂
隆巴德現年50歲,是星巴克咖啡公司首位娛樂總裁。
星巴克龐大的客戶群對娛樂商是個不小的誘惑,因為星巴克的顧客們既然能夠花上4美元享受一杯香濃的咖啡,也就出得起15美元買張新CD或者DVD。隆巴德正是星巴克娛樂大門的守門人。
隆巴德正在設法給咖啡連鎖店插上音樂的翅膀。他看出來,星巴克在顧客中樹立起的信譽意味著顧客可以相信,星巴克里不會有糟糕的音樂。
全世界每個星期有平均3300萬人光顧星巴克,如何挖掘顧客消費潛力,星巴克主席霍華德·舒爾茨在隆巴德身上寄予厚望。他知道“隆巴德的堅定信念至關重要。”
四、琳達·查特曼·湯姆森——女強人執掌證交會
湯姆森現年50歲,最近被任命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執行部主席。這絕不是個簡單的工作。
湯姆森在獲得新的任命以前在委員會工作了10年,擔任過很多不為圈外人熟悉的高層職位,期間成功領導了委員會對安龍丑聞的調查。不過,湯姆森剛剛上任,任命她的威廉·唐納森就在反對他大膽改革的企業的壓力下辭去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布什總統已經提名共和黨議員克里斯托弗·考克斯接替唐納森的工作。考克斯是出了名的親企業的保守派。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考克斯當了湯姆森的上司也不會對湯姆森的工作有什么影響,因為他很難找到像湯姆森這樣的人才。
五、亞歷克斯· 博古斯基——扔掉規則
與《星球大戰前傳Ⅲ》有關的廣告五花八門,但是美國快餐連鎖店“漢堡王”借這部大片做的在線廣告別具一格。廣告的形式是個在線游戲。登陸www.sithsense.com,電影中的角色黑武士達思·韋德出現在你面前。他會讓你在腦子里想一樣東西,然后問你一系列用是、否、可能、也許等簡單的答案就能回答的問題。通過分析這些問題的答案,達思·韋德就能神奇般地猜出你腦子里想的到底是什么東西。達思·韋德猜不出來的時候,一個國王就會走到他身旁,與他耳語一會兒,好像在給他出什么主意。這個國王戴著一頂有“漢堡王”標志的皇冠。網站推出不久就被點擊了370萬次。
這則廣告的創意就來自亞歷克斯·博古斯基。他是克里斯平·波特和博古斯基廣告公司的執行創意董事。自從1989年他加入這個公司,公司就一舉擺脫死氣沉沉的狀態而迅速崛起。在他的領導下,公司成了世界上獲獎最多的廣告代理公司,其中包括在倫敦國際廣告與設計獎評選中獲得的2003年戶外廣告大獎。
弗吉尼亞州立大學廣告中心董事經理里克·博伊科用一句話概括了博古斯基成功的秘訣,那就是 “亞歷克斯扔掉了規則。”
六、邁爾斯·科瓦奇——給汽車發“通行證”
5年前,邁爾斯·科瓦奇創立了汽車雜志DUB,從此一種嶄新的汽車文化走入美國人的生活。
憑著“名人和車”這塊金字招牌,DUB雜志贏得各大汽車公司的青睞。年僅31歲的科瓦奇如今已是美國汽車業一言九鼎的人物。用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市場主管B·J·伯特維爾的話說:“如果你的車上了DUB封面,那就等于拿到了市場通行證,因為邁爾斯不會把任何不好的車放在封面上。”
科瓦奇的商業王國不斷擴大地盤,如今已經成為一家價值5000萬美元的企業,業務涉及玩具、汽車配件、車展、電腦游戲、MTV制作和音樂會。
科瓦奇的成長經歷造就了他善于融合不同領域的本領。他有3/4的日本血統和1/4的匈牙利血統,但是在洛杉磯東部長大的他從小說的是西班牙語。他上高中的時候在一家汽車配件商店做送貨員。那家商店的老板說:“邁爾斯總是知道街上最流行什么。”
七、蘇珊·德克爾——雅虎好管家
蘇珊·德克爾與網絡巨無霸雅虎有著不解之緣。
哈佛畢業生德克爾如今是雅虎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她加入雅虎不久,就趕上網絡泡沫破滅,雅虎年收入一度暴跌了40%,眾多公司高層相繼離開。然而德克爾堅信“憑著每個月幾百萬人次的訪問量,肯定有很多辦法把雅虎變成一個賺錢的廣告模式。”
她積極擴展雅虎的廣告范圍,重視增加雅虎在股市上的透明度。她算出每百分之一的搜索市場價值兩億美元,如今更翻了一番,為此她促成了雅虎將搜索業務外包給GOOGLE,從而使雅虎重新占據搜索市場。雅虎對兩家搜索公司英克托米和序曲的收購也是德克爾的功勞。她在過去5年里還領導了雅虎對另外21家公司的收購。
她的哈佛教授杰克·麥克唐納稱贊她“對商業戰略有深刻的見解,”并“知道如何像(著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那樣創造價值”。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只要德克爾愿意,隨時都有人愿意請她去當首席執行官。
八、羅杰·麥克納米——不隨波逐流
麥克納米是硅谷出了名的風險投資家。他幾次出奇制勝的投資舉動奠定了他在商圈受人景仰的地位。麥克納米的投資信條是:“要想投資成功,必須在很多時候逆流而上。”如今他又投身于高升伙伴公司。在這個互聯網正在沖擊傳統的媒體業運作模式的時候,麥克納米的投資對象變成了制造電玩和音樂等的媒體公司。他說,現在這個年代,音頻視頻都可以通過網絡傳輸,任何人都可以當音樂家或電影制作人,而他的公司就是要跟上這個發展。他和他的合作伙伴計劃用7到10年的時間投資一些媒體公司并引導這些公司的發展方向。
麥克納米喜歡宣揚他的反常規人生智慧。在這個生存壓力日益增加的世界上,麥克納米的智慧對于人們適應這個變化的世界無疑是種有益的啟發。他勸人們主動去擺脫現代生活方式的束縛。他說:“電子郵箱中收到的98%的郵件都無關緊要。”
九、埃德·亞科布奇——想開“空中的士”
亞科布奇想把卡通片中像車子一般大的噴氣式飛機變成現實。他打算明年春天以這種新式交通工具,針對短途商務旅行推出 “空中的士”服務。一批專為這種服務制造的超輕型噴氣式飛機即將投入使用。
他說,今后人們可以像打電話叫出租車那樣叫飛機。屆時人們只需提前一點兒說明他們想去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去,“空中的士”公司就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亞科布奇想開“空中的士”公司的想法并非來自科幻小說,而是基于他當年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做工程師時的體會。他為乘機時的繁雜手續以及轉機候機耽誤的時間煩惱不已。
在亞科布奇作為開創計算機遠程服務的西特里克斯系統公司的合伙人及主席賺了大約1億美元后,他給自己買了架商務機。他在享受便捷的同時有了一個想法:難道只有總裁們才能坐得起商務機?
隨著規模化生產的時速420英里(710公里)的Eclipse500型飛機的問世, 亞科布奇預計,兩年后,他的DayJet公司將在35個缺乏航空服務的美國城市占據市場,這些城市大多位于美國西南部,公司的主要顧客將是那些負擔得起比一般航空公司經濟艙價格高25—75%的中層管理人員。
十、史蒂夫·凱斯——用“革命”為健康服務
當史蒂夫·凱斯20年前談到消費者可以馳騁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而美國在線公司就好比公路上對駕車人很友好的收費站時,聽者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兩年前,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公司合并后,凱斯被迫離開美國在線。現在,凱斯正計劃著把他為顧客提供良好服務的理念引進美國保健制度。
兩個月前,他成立了名叫“革命”的公司,把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務定為公司使命。46歲的他投資5億美元,收購了幾家公司的控制權,這些公司的業務都與改善人們的保健條件有關,如水療公司和度假村。
凱斯希望他的顧客能夠通過建立保健儲蓄賬戶這樣的方式更好地控制他們在保健方面的支出。凱斯認為,如果顧客能夠選擇的話,他們可能愿意為營養咨詢和運動這樣的保健服務付錢。
很多人對凱斯的想法不以為然,但是凱斯自己不在乎別人怎么想。他說,他的“革命”不是為了在他離開美國在線后“證明什么”,而是為了“改變什么”。
(新華社供本刊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