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就業、居民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就業和再就業目標已經實現。2004年城鎮新增就業98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超額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7%的目標。
城鄉居民收入明顯增長。2004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6.8%,出現了1997年以來農民收入增長的最好形勢。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2004年全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6342萬人、12386萬、10584萬人、6823萬人。分別比去年底增加836萬人、1484萬人、211萬和2248萬人。2004年末,全國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200萬人,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96.4萬人,享受定期救濟人數826.4萬人。截止目前情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覆蓋人數8000萬人。
2005年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的工作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強對農民工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推進適合農村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工作。
工作重點是:
一、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形成有利于擴大就業的長效機制
繼續實施擴大就業的方針,充分發揮再就業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不斷完善政策和操作辦法,全面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對促進就業的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做好就業“十一五”規劃。把經濟發展、體制改革、結構調整和擴大就業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做好城鄉就業工作。建立勞動力調查制度,啟動《就業促進法》的研究起草工作,促進形成有利于擴大就業的長效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失業調控工作,把失業率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內。認真解決有關就業政策實施中的難點問題,把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社保補貼、主輔分離等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進就業服務的制度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加強對城鎮新成長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職業培訓,形成以培訓促進就業的良性機制。做好困難地區、行業和困難群眾的就業工作。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切實維護農民進城就業的合法權利,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的環境,促進農民轉移就業。
二、加大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理順收入分配關系
加強收入分配調節,整頓收入分配秩序,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農村稅費制度改革步伐,繼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清理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補償機制。深化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督和管理。完善公務員的收入分配制度,解決公務員收入分配不規范和差距懸殊等問題。完善個人收入所得稅制度,加強個人收入所得稅的征收管理。研究制定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
三、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著力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繼續做好社會保障的各項工作,鞏固“兩個確?!背晒瑪U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保障城鄉廣大群眾的基本生活。抓好吉林、黑龍江兩省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解決非正規就業人員的參保問題。探索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加強經濟波動對城鄉居民特別是社會弱勢群體生活影響的監測工作,跟蹤物價、工資、失業率變化,及時提出相關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