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委批準了《海淀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同意海淀區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思路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按照《方案》精神,為使政府部門集中精力履行社會管理職能,加強政府對公共服務的統籌能力,提高政府對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海淀區將區衛生局、文化委員會系統承擔公共服務職責的29個事業單位劃歸由新成立的區政府特設機構——政府公共服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公共委”)統一管理。這一舉措標志著海淀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一、改革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海淀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提出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按照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中心,以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為手段,以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事業單位改革為兩翼,進一步整合行政資源,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質量,積極探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努力構建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效率政府,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通過改革,主要達到如下目標:一是解決政府部門政事不分、管辦不分的問題,把政府部門從辦事業中解脫出來,使政府部門集中精力履行社會管理職能;二是解決政府公共服務資源分割的問題,提高政府對公共服務的統籌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解決事業單位人財物事的管理問題,建立新型的管理制度。
二、試點的基本內容
(一)重新界定政府部門職能
海淀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首先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界定政府部門職能,規范政府部門權限,將政府部門定位于管宏觀、定政策、做規劃、抓監管。主要有三方面內容:一是取消政府部門舉辦事業單位的職能,壓縮所屬事業單位人、財、物等方面的內設機構和行政編制,加強其社會管理的業務力量;二是將原由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回歸政府部門管理;三是將政府部門作為購買公共服務的代表,采取合同外包、招投標、民辦公助等形式,與事業單位或其他社會主體建立契約式管理模式,逐步實現多元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服務提供,實現公共服務資源由部門內配置向全社會配置的轉變。
(二)成立管理政府公共服務提供的機構
在界定職能的基礎上,海淀區成立了“公共委”,作為政府的特設機構。“公共委”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同時設立黨的委員會。該機構使用行政編制,人員由各政府部門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調劑解決。設立“公共委”的目的在于把它作為區政府構建公共服務體系的骨干力量,理順公共服務機構內部管理及外部銜接工作機制,加強政府所屬公共事業資源的整合,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公共委”主要承擔五個方面的職責:一是負責組織協調所屬事業單位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劃標準以及行業體制改革措施,并參與有關行業規劃和標準的研究擬定工作;二是負責所屬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審計管理工作;三是負責所屬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存量資產的整合以及系統內政府投資基本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四是負責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和人事管理工作;五是負責所屬事業單位黨群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和安全穩定工作。
(三)改革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和制度
成立公共服務提供的管理機構后,改革將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目的,推進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創新。主要有三方面內容:一是梳理事業單位承擔的職能,明確事業單位分類,將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轉制或撤銷,將承擔公共服務職責的事業單位劃入“公共委”管理。二是改革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擴大事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公共委”只負責所屬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的考核任免,其他人員由事業單位自主逐級聘任。三是按照中央關于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精神和辦法,研究并促進“公共委”所屬事業單位的改革,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事業單位依法獨立運作,創建事業單位自我管理的現代運行機制。
三、實施方法和步驟
海淀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采取積極穩妥、穩中求進的方針,本著先分類后脫鉤、先試點后推開、以點帶面的原則,扎扎實實地做好試點方案的實施工作,并相應研究提出改革的配套措施,確保思想不散、秩序不亂、人員妥善安排、國有資產不流失、日常工作正常運轉。同時,注意與國家的各方面改革政策相適應,做好銜接工作。改革分兩大步驟進行。
第一步:在分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相關事業單位的改革。按照先分類后脫鉤的原則,選擇區衛生局、文化委為試點單位,對其所屬事業單位進行職能梳理和分類,分清事業單位社會管理職責、公共服務職責和經營服務職責。具體做法是:一是將承擔社會管理職責的事業單位保留在原政府部門,即將區衛生監督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保留在區衛生局,將區社會文化管理所、文物管理所合并為文化行政執法隊保留在區文化委。二是將承擔公共服務職責的事業單位劃入區“公共委”。區衛生局所屬的22家醫院、區衛生學校、區衛生局醫院管理服務中心、區醫學救援中心、區衛生人才服務中心等26個事業單位,以及區文化委所屬區文化館等3個文化單位,都被整建制劃入“公共委”。三是將具有經營性職責的事業單位撤銷或轉制,即海淀劇院、電影管理處轉制為企業,區評劇團在妥善安置人員的基礎上撤銷建制。同時,調整區衛生局、文化委職責、內設機構和編制,并修訂其“三定”規定。
第二步:總結第一步的試點工作經驗后,按照成熟一個劃入一個的原則,逐步將其他部門所屬的承擔公共服務職責的事業單位劃入“公共委”。
四、試點的積極意義
海淀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啟動后,在三個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一是實行管辦分離,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在改革試點啟動前,政府職能部門既進行社會管理,又直接舉辦社會事業,一方面“裁判員”與“運動員”不分,難以公平、公正地履行規劃、監管等職責,不利于形成社會事業發展的競爭機制;另一方面政府職能部門必須投入相當多的精力來管理所屬事業單位,導致履行社會管理職能的力量不足。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后,將按照“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要求,剝離政府職能部門“辦事業”的職能,使其社會管理和市場監管職能歸位。
二是整合服務資源,促進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近年來,隨著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廣大群眾對多層次、多元化公共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同時,從海淀區的情況來看,由于駐區單位多,區政府要承擔“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的工作服務,為國家的國際交往服務,為科技和教育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等“四個服務”的重要職能。過去,職能部門既管事業、又辦事業,市場機制缺位,公共產品單一,產出效益低下,公共服務事業得不到充分發展。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后,由區政府特設機構來統籌整合公共事業資源,能提高所屬事業單位的活力和競爭力。同時,政府職能部門實行“花錢買服務”,將使多元社會主體參與到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來,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務領域的競爭機制,提高社會公共服務的整體水平。
三是推動體制創新,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從海淀區來看,事業單位規模大、包袱重;成本高、人頭費擠占事業經費;資源分割、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的重要內容,就是讓主要承擔政府職能的行政執行類事業單位回歸政府機關,對經營性事業單位進行改企轉制,使其他事業單位在“公共委”的整合、引導下逐步進入市場,在公共服務提供的市場化競爭中增強實力。因此,通過改革試點,可以從多方面探索事業單位新型管理制度,推動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創新,為進一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積累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