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和省關于農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以中心鎮建設為紐帶,全面推進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努力探索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加快中心鎮建設是廣州市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已經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條件和實力。根據廣州實際,廣州市委、市政府認為: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跳出就“三農”解決“三農”的舊圈子,“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農民增收,在于加快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而中心鎮作為農村一定區域的經濟中心,是農村“三化”的重要載體和依托。加快中心鎮建設,有利于實現生產力的合理布局,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加快農民脫貧奔小康步伐,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把廣州建設成為適宜創業發展和適宜生活居住的生態山水城市的重要環節。
為加快中心鎮建設步伐,廣州市于2002年底成立了農村中心鎮村規劃建設領導小組,以市政府名義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快廣州市農村中心鎮村建設的意見》。文件明確:從2003年起,市政府每年支持5個中心鎮建設,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積極探索一條符合廣州市實際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2004年8月,市委、市政府又專門召開農村工作會議研究加快中心鎮建設問題,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中心鎮建設的決定》,文件進一步明確了中心鎮建設的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和主要工作任務,并制定出臺了有利于加快中心鎮建設的配套政策措施。廣州市中心鎮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按照“統籌兼顧,優化布局,管理高效,各具特色”的原則,切實抓好15個中心鎮的建設;每個中心鎮中心區規劃約20平方公里左右、達到可容納20萬人左右的規模。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城市功能規劃科學合理、產業發展各具特色、管理高效有序的中心鎮;爭取5—10年或更長一點時間,把中心鎮建設成為設施完善、管理高效、環境優美、經濟繁榮、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新型城區,成為城市拓展和城市文明向廣大農村輻射的重要載體和依托,成為廣州現代化大都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廣州市中心鎮建設取得的成效
(一)規劃編制工作全面鋪開
目前,第一、二批10個中心鎮的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已全部完成并上報省市有關部門審批,其中沙灣、獅嶺、太平三鎮總體規劃已經批準實施,城鎮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也已上報省有關部門核準,第二層次的專項規劃和重點地區詳細規劃也已大部分編制完成。第三批中心鎮總體規劃已著手編制,預計今年底可全部編制完成并上報審批。
(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
據初步統計,2003—2004年,全市投入第一、二批10個中心鎮的建設資金超過10億元。財政性資金的投入充分發揮了引導社會投資的杠桿作用,逐步形成了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投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帶動了企業和個人投資中心鎮建設的積極性。高強度的資金投入加快了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至2004年底,第一、二批10個中心鎮共建成了近300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中心鎮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產業集聚和輻射效應初步形成
中心鎮建設改善了投資環境,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加快了招商引資的步伐。據初步統計,至2004年底,第一、二批10個中心鎮共引進投資項目500多個,合同投資金額110多億元。產業集聚帶動了中心鎮各項經濟指標的快速增長,2004年10個中心鎮共實現生產總值275.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合計完成兩稅收入28.07億元,增長18.3%,其中第二批5個中心鎮兩稅收入增長均超過20%。第三批5個新的中心鎮招商引資工作有了較大提升,今年1—5月共引進投資項目近50個。中心鎮已經成為廣州中心城區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成為廣州經濟新的增長點和外商投資的新領域。
(四)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初見成效
中心鎮根據就業需要,大力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再就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同時,建立健全鎮級勞動力信息網絡和鎮內企業吸納當地農民就業的協調機制,努力緩解當地勞動力的就業壓力。據統計,2004年,第一、二批10個中心鎮共成功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26497人,約占當年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的50%。中心鎮已經成為拉動全市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要動力。
(五)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和管理方式發生深刻變化
中心鎮的黨政領導進一步強化了抓好中心鎮建設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思想觀念,堅定了抓好中心鎮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在工作作風上,中心鎮領導帶頭深入實際,真抓實干,做到了摸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行政效率有了較大提高,政府形象有了較大改善。同時,各中心鎮在全面推進城市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城市管理,通過逐步充實城市綜合執法隊伍,堅持依法規范管理,目前各中心鎮的違章建設行為初步得到遏止,城區環境和鎮容鎮貌明顯改善,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
(六)各項社會事業逐步完善
一是選擇部分普通中學擴大學校用地面積,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為創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打基礎。二是加快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撤消一批“麻雀學校”,通過新建、擴建中心中小學,優化師資結構,提高教育質量。三是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標準加快中心鎮醫院建設,努力改善醫療衛生條件。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廣州市中心鎮建設成效顯著,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中心鎮規劃修編工作相對滯后,建設用地緊缺;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重,資金缺口較大;經濟社會管理“責、權、利”不統一,管理關系有待理順等。
三、加快廣州市中心鎮發展的總體思路及對策措施
(一)中心鎮發展總體思路
堅持“合理布局,科學規劃,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發展方向,以增強生產要素的集聚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和完善城市功能為關鍵環節,以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不斷提高中心鎮的規劃建設水平。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通過中心鎮建設不斷加快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新格局。
(二)加快中心鎮發展的對策措施
1.理清思路,進一步提高對中心鎮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要認真貫徹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和廣東省縣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把中心鎮建設與推進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市化結合起來,通過建設中心鎮推動城市化進程。通過中心鎮的輻射作用,積極引導農民進入中心鎮創業發展,逐步形成產業發展、人口聚集、市場擴大的良性機制,增強中心鎮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全面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2.切實加強領導,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認真貫徹省、市有關文件精神,落實好中心鎮建設的稅費返還、專項資金扶持、土地開發等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財政性資金投入,加大中心鎮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3.改革戶籍制度,推動農村城市化進程。充分發揮中心鎮的人口集聚功能,形成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良性機制。對廣州市本地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要進一步放寬戶口限制,鼓勵他們到中心鎮或中心城區就業落戶。
4.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增強產業集聚功能。堅持產業招商、園區招商、項目招商等多種行之有效的辦法,積極引進能夠迅速投入生產、較快產生效益的產業或企業項目,爭取每個中心鎮都有一批大的項目進園區落戶,促使中心鎮盡快形成產業集聚功能,形成有中心鎮特色的產業格局。
5.抓好規劃實施,加強用地管理。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根據國內外現代城市建設理念,按照生態優先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做好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明確工業區、商貿區、住宅區、文化教育區、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以及交通路網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功能定位,防止低水平規劃和建設。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已經批準的中心鎮規劃要嚴格實施,任何人不能隨意修改、變動。堅持節約用地和保護耕地的原則,依法辦理用地手續,建設項目用地應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原則,選址必須同時符合城鎮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6.重視社會事業發展規劃,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從2005年起,3年內15個重點支持的中心鎮要規劃建設一所示范中學和中心小學,并抓好其他各類中小學校的發展。做好中心鎮衛生事業的發展規劃,每個中心鎮要有一所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盡快建立健全中心鎮的社會保障制度,并納入全市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運作。切實抓好對農民的培訓教育,每個中心鎮應有專門的農民就業技術培訓中心,以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中心鎮轉移。建立城鄉統籌就業登記制度和完善城鄉統籌勞動力市場,盡快建立覆蓋城鄉的農民再就業服務管理網絡體系。
(作者單位:廣州市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