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武漢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武漢市民營經濟得到了長足
的發展,成為推動全市制造業發展的原動力。
2004年,全市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767.32億元,同比增長14.6%,占全市GDP的比重達39.3%。民營制造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市民創業動力不斷增強,都市工業園和科技孵化器成為民營企業創業發展的主要載體。2004年,武漢市在總結漢正街都市工業園區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又啟動了堤角、洲頭、白沙洲3個市級都市工業園區。2004年,4個都市工業園區入駐企業218戶,實現工業總產值41億元,繳納稅收1.81億元。與此同時,科技企業孵化器也得到了超常規發展,全市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39家,吸引了近千家民營科技企業入駐孵化,累計完成企業孵化350家,籌集孵化資金2億元,吸引社會資金20億元。2004年,全市日均新增個體私營企業225戶,比上年增長15%。
(二)私營企業占據了民營制造業的主體地位,一批民營企業成為武漢市制造業領域的排頭兵。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8.45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的73.4%。近年來,一批民營企業逐步發展成為武漢市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三)科教優勢轉化步伐加快,民營高科技企業成為民營制造業的生力軍。2004年,全市民營科技企業達到3800戶,實現技工貿總收入320億元,同比增長11.89%,占全市民營經濟實現GDP總額的41.7%。一批民營科技企業在全國保持優勢競爭地位。
二、振興武漢現代制造業需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盡管民營經濟在武漢市發展迅速,但民營經濟占全市制造業的比例仍然偏低。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648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的46.2%,但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總產值234.08億元,占全市的比例只有14%;完成增加值66.01億元,占全市的比例也只有12.3%。武漢民營企業從事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1∶20∶79,第二產業比例大大低于第三產業,調整優化結構已成為當務之急。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武漢市民營制造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在企業結構上,中央、省屬的現代化大中型企業群與地方中小企業之間沒有很好地滲透、融合,未能形成相互促進的區域經濟體系。二是在所有制構成上,歷史包袱沉重、經營體制和機制比較僵硬的國有企業群與欠發達的民營經濟并存,工業經濟的整體活力還不夠強。三是部分大企業技術實力雄厚與眾多小企業、民營企業無力開展科技活動的局面并存,大企業和眾多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之間技術力量的差距在進一步加大。
如果沒有大量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充滿活力的民營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武漢制造業企業將缺乏有效的協作、融合,產業鏈、價值鏈和技術鏈就可能出現斷裂。直接后果是,小企業不能享受大企業的帶動和輻射,大企業不能就近享受小企業配套,從而增加雙方的運營成本。企業或產業的成長性往往是和較高技術水平聯系在一起的。武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對緩慢,部分傳統產業結構老化,整個制造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就會受到影響。國有企業包袱沉重,民營經濟規模小、檔次低,整個制造業就會顯得活力不足,不合理的經濟結構不利于武漢制造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通過民營經濟的發展來推進武漢現代制造基地的建設。
三、發展民營經濟,振興武漢現代制造業的對策建議
(一)以市場為導向,引導民營企業融入武漢市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武漢制造”發展瓶頸之一就是產業鏈的不完整,要加強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技術對接,讓大企業更好地享受到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完美配套的同時,也能夠使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充分享受大企業的技術擴散和經濟輻射,從而提升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增強這些企業的發展潛力。要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以龍頭企業和優勢行業為依托,以資金、技術和產品為紐帶,引導民營企業適當集聚,合理規劃產業集群,鼓勵民營企業形成產業集群,鼓勵民營企業走精、專、強的發展之路。
(二)加強科技創業孵化系統建設,培育武漢市民營經濟的源頭活水。要加快科技孵化器整合重組,加大對孵化器建設的統一規劃和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基礎服務條件,重點支持與武漢市十大主導產業有關的科技孵化器的建設,建立健全孵化企業產權交易系統,大力推進科技孵化器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通過科技孵化器的建設來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
(三)建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和信用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除了要抓緊建立以財政投資為主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鼓勵民間資本設立商業性擔保公司之外,政府的主要職責在于信用制度建設和融資環境的改善。要把建立信用服務體系作為切入點、突破口,改善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
(四)進一步加快都市工業園區建設,培育民營經濟的創業載體。都市工業園區建設要始終堅持都市型、工業化、民營制和中小化取向。立足于最大限度盤活存量,最大限度推進國企改革,把都市工業園區建設成為民營企業的創業基地,最大限度加速民營企業發展,最大限度強化園區特色效應、產業聚集效應和優勢互補效應。
(作者單位:武漢市經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