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統計意識。
2.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通過活動,培養合作、交流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并將數據記錄在統計表中。
2.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準備:投影儀、統計圖紙、彩筆。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播放生日快樂歌)今天是淘氣的生日,我們一起來為他唱首生日歌,慶祝慶祝好嗎?(學生立即興奮起來,情不自禁地拍手唱起來。)淘氣說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
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是在哪個月份出生的?屬于哪個季節?
生:我的生日是在6月,夏季出生。
生:我的生日是12月,冬季出生。
生:我的生日是4月,冬季出生。
師:到底你們說對了嗎?請看大屏幕: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是秋季,12、1、2月是冬季。
師: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在哪個季節出生的嗎?在小組里和你的伙伴說說。(學生交流。)
師:看來,有的同學生日在春季,有的在夏季,有的在秋季或者冬季。到底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呢?(學生七嘴八舌地發表意見。)
師:大家的意見不統一,可難壞了老師。要想準確知道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該怎么辦呢?(學生體會到需要統計大家的意見。師板書:統計——生日。)
二、親自調查,收集數據
1.調查準備。
師: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用統計的方法來調查每組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下面我們就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調查。你們想怎樣去調查?
生:可以讓在春季出生的同學站在一排,在夏季出生的同學站在另一排……
生:把在春季過生日的同學舉手,數一數有多少個?再讓在夏季過生日的同學舉手……
生:把每個同學在什么季節過生日寫在紙上,交給組長進行統計。
師:看來同學們的方法還有很多。調查前,請小組成員先商量你們打算如何分工調查。
師:調查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生答不重復、不遺漏。)
2.小組合作調查,繪制統計圖。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并重點關注需要幫助的學生。)
3.匯報交流。
師:同學們都調查完了。哪個小組愿意派代表,說說你們小組是怎樣調查的?結果怎樣?其他同學仔細傾聽,聽調查的結果和小組里的人數是否一樣。
(各小組依次匯報,教師將人數統計在表格中。)
三、驗證數據
師:老師根據你們的調查結果繪制出了這張統計圖。請小朋友們先來數一數在春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夏季、秋季、冬季過生日的有幾人?
師:你們算一算,我們一共統計了多少名學生?再看一看,今天來這里上課的同學有多少人?看看在統計時有沒有重復的,有沒有遺漏的?
四、分析統計結果,解決問題
師:仔細觀察圖,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生:我知道了春季過生日的人最多。
生:我知道了春季過生日的比夏季過生日的多8人。
師:如果請小穎同學也來參加我們的統計活動,大家猜猜她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出生,為什么?
五、滲透新知
師:這是笑笑給我們年級組春季出生的同學做的統計表,你們能根據這個表提出哪些數 學問題呢?請你們在小組里交流,提出最經典的一個問題考考其他小組。(學生探討交流。)
師:在我們年級組中,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數排名第二多。請你們猜猜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數可能有幾個,為什么?
六、拓展延伸,全課小結
師:這一節課,我們要調查的問題解決了嗎?是怎么解決的?(生答略。)
師:對,是大家通過親自調查,得出數據,再整理制成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分析解決的,也就是統計出來的。
師: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計呢?
生:要想知道我班同學每個星期的零花錢是多少,要用到統計。
生:要知道全校哪個班級的人數最多,也要進行統計。
師:相信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能把統計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去。
教學反思:
以小朋友們喜歡的“生日快樂歌”引入,新穎、有趣,使學生在開課階段情緒就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耙胫滥膫€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該怎么辦呢”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調動了學生內在的知識沖突,誘發了探索熱情,使他們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統計與生活密不可分。聯系生活實際,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展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本課,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過學生之間交流調查方法,使他們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小組合作前,教師提出了十分明確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項,為后面的調查做好了準備。
在小組合作調查中,教師不停地巡視、指導,與學生一同投入到調查之中,尤其關注需要幫助的小組。將傳統教學中的單向或雙向交流轉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促進了學生之間良好的關系。同時,也使學生經歷了搜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從活動中體會到成功感。
在匯報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培養了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本課較好地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情境的創設者、知識的引導者、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通過參與、體驗,主動獲得了知識,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思想。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民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