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風催開了桃蕾飄向柳梢時,燕子銜來了春的消息。
當金櫻子瘋狂的燃燒著芬芳時,雷雨澆注出夏的熱烈。
當枯葉翩躚在清冷的微風中時,谷物沉淀出秋的成熟。
當寒號鳥嗚咽在灰黃的枝頭時,冬梅吐露著冬的矜持。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都收藏著大千世界,蘊藏著無限的信息,若你執著于每一次靈魂的悸動,那么即使再微小的事物都能向你報告下一刻的期待。
“一落葉知天下秋”,“一枝紅杏出墻來”。古人早已留下詩句告訴我們不要放過任何一次召喚,任何一次期待。
一個蘋果砸下,牛頓看到了萬有引力;一粒糧食的收獲,袁隆平看到了雜交水稻;一只貓眼的細瞇,歐陽修看到了正午。
凡人和偉人的區別就在于偉人常常能從一枝一葉中看到一個世界,而凡人只能看到它本身。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向人們展示出來的痕跡,喧囂已經沙啞,傷口還在流血,這里是傷,也許你只看到了古老中國的地大物博。而余先生卻看到古老中國在呻吟,在哭泣,千年的歷史,百年的恥辱,在那一磚一瓦,一墻一柱中,在那血跡斑斑的刀槍中,展示給我們的。在游覽名勝古跡中,你是否只專注于那新鮮的舊物給你帶來的震撼,抑或你已看到了一個世界留給人們的滄桑與無奈?
是啊。你身邊的每一物都可以帶給你一個世界,甚至穿越時空。
別人的一次傷害一次欺騙,一次蔑視,你是否看到整個世界應該有的包容,智慧,尊嚴,那么每件事帶給你的就不是自卑,懊喪,而是勇氣,信心,因為你看到了一個世界看到遼如天地的胸懷!
冥冥中自有主宰,誕生的,逝去的,匆匆而又悄悄,編織著黃昏下的孤燈,呵護著黎明前的雨聲,一齊而沉,任憑時間的濃縮與稀釋,亙古不變的惟有一枝一葉帶給你的那個世界!
只要你相信,枝葉中包含著世界,席位中包含著博大,有限中包含著無限。只要你愿意,擦亮眼睛去尋找身邊的一材一木,放飛心靈去記住每一個瞬間,那么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一粒沙,一個世界;一朵花,一座天堂,把這無限放在你的掌心上,永恒在一剎那收藏!
你看到了嗎?一枝一葉,里面有一個世界!
點評:
排比開頭,反問結尾,中間是古今中外事例,結構并不奇特。細讀下來,開頭簡潔生動地勾勒四季景象,春風桃蕾柳梢燕,枯葉翩躚谷物沉,加上很易引發聯想金櫻子、寒號鳥,文采斐然。后面一串例子引出凡人與偉人的區別,截取歷史的殘跡引出對中華文化的思索,彰顯深度。結尾再點出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詩句,這也正是題目“無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的出處。末句“一枝一葉,里面有一個世界”看似平常,卻很好地詮釋了一枝一葉與一世界的內在關系,審題可謂極準。(李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