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合法性的來源
Robert W. Tucker(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外政策榮譽教授)
David C. Hendrickson(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政治學教授)
《外交》(雙月刊)
2004年第6期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出版
縱觀歷史,美國曾一度把獲取國際合法性擺在其對外政策的首位。然而,在發動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以來的18個月里,美國面臨嚴重的合法性問題。合法性源于這樣的信念,即國家的行為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進行:首先,行為應該是被授權的政治機構采取的;其次,行為不能侵犯法律或道德規范。二戰后時代,四根支柱支撐著美國的合法性:保證履行國際法;接受共同議定的決策;自我克制的好名聲;對維持和平的認同。但是,布什政府在缺乏合法性基礎和傳統盟友支持的情況下貿然發動戰爭,削弱了美國的合法性支柱。美國要想重新獲得合法性,必須經歷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美國必須拋棄讓其陷入合法性困境的信條和實踐。陳文鑫摘譯

保守主義與新保守主義
Adam Wolfson(《公共利益》編輯)
《公共利益》
2004年冬季刊
美國國家事務公司出版
作為廣義保守主義的基本流派之一,新保守主義是今天炙手可熱的話題。新保守主義對政治十分重視,特別是民主政治,這是其不同于廣義保守主義其它流派之處。在美國的民主傳統、政府職能等問題上,新保守主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其特點是注重現實性、實效性,重視個人的民主權利。新保守主義的影響也滲透到外交政策領域,并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全球的民主化能夠最好地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主張美國對外干涉;另一派則認為在海外推行民主并不會推進美國的國家利益。在所有的保守主義思想中,只有新保守主義做到了同美國的民主相契合,兩者也必將相互促進。
袁沖摘譯

新戰場:中亞與高加索
Ilan Berman(美國外交政策協會)
《華盛頓季刊》
2004年冬季刊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出版
9.11后,美國與俄羅斯的戰略伙伴關系面臨新的障礙。至少有三個因素加劇了兩國關系的緊張程度:第一,9.11后,美國的新戰略強調將中亞與高加索地區作為美國全球反恐戰場的一部分。這促使美國將其軍事與戰略據點擴大到以上兩地區。第二,俄羅斯實行經濟優先的國內政策,這使俄羅斯非常看重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大量重要能源。第三、普京擁有極大的決策權,俄羅斯固執的、新帝國主義的外交政策日益凸顯。在俄看來,在前蘇聯地區保持統治地位,不僅是要維護政治威望,而且是發展國內經濟的必要條件。對美而言,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獨立性對長期全球反恐的勝利至關重要。美俄之間的這種沖突戰略不僅將決定中亞與高加索地區國家政治的發展,還將對兩國伙伴關系的有限性形成考驗。黃放摘譯

全球化與落后國家的極端主義和暴力沖突
R.Sandbrook(聯合國發展計劃高級顧問)
D.Romano(加拿大McGill大學政治學教授)
《第三世界季刊》
2004年第6期
英國《第三世界季刊》雜志社出版
埃及和毛里求斯在后殖民主義時期社會經濟狀況非常相似,但它們在全球化背景下發展軌跡卻迥然不同。毛里求斯駕馭著全球化浪潮走上了經濟繁榮、政治民主和社會穩定的發展道路,埃及卻被全球化浪潮席卷得經濟波動、社會分化和伊斯蘭極端主義運動頻繁。究其原因,兩國體制大相徑庭。毛里求斯上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利用市場機制來調節經濟增長和收入再分配,民主的政治制度不僅維護著經濟繁榮,而且促進了種族融合與平等。而作為新世襲國家的埃及在面臨全球化挑戰時,特權階層的尋租行為使市場難以形成充分競爭,受壓迫階層強烈不滿。落后國家和諧地融入全球化需要一定的政治和社會條件,毛里求斯的成功案例對尚未完成轉型的國家啟示意義有限。
劉明禮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