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婕———”媽媽一進門就沖我揚起手中的塑料袋,說:“一條大魚,再加十個魚泡,保管讓你撐破肚皮!”哈哈,全是我最愛吃的!我一把抱住老媽,狠狠“啃”了她幾口。“別鬧啦,瘋丫頭!”媽媽樂呵呵地推開我,進了廚房。
不一會兒,熱騰騰的魚火鍋就端上了桌。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筷子,踮起腳尖,開始搜捕魚泡。一個、兩個……眨眼工夫,七個魚泡已被我捉拿歸“碗”。“咦,還有三個潛逃到哪里去了呢?”我正自言自語,“援兵”———媽媽及時趕到。我倆左右夾攻,又有兩個“逃兵”先后落“碗”。還是媽媽眼尖,逮住了最后一個“逃兵”———一個比花生米大不了多少的小不點兒魚泡。我正眼巴巴地瞅著這最后一個魚泡,媽媽卻把它夾進了她自己的碗里。頓時,一股無名之火直躥我的腦門,“哼,什么媽媽呀,只顧著自己!”我撇撇嘴,嘀咕了一句。盡管聲音很輕很輕,但媽媽還是聽到了,只見她右手微微一抖,剛夾起的魚塊又掉進了火鍋中。剎那間,屋子里靜極了,空氣似乎都凝固了,只有火鍋咕嚕咕嚕的,不知在亂嚷嚷著什么。媽媽一聲不吭地匆匆扒完碗里的飯,唯獨剩下了那個魚泡。接著,她轉身進房,關上了門。
我呆呆地坐在餐桌旁,什么美味都如同嚼蠟,再也吃不下去了。想想平時,有什么好吃的,媽媽不都是由著我先吃,直到吃夠為止嗎?有時,爸爸和我爭,媽媽還要數落他兩句。可今天,為了這小小的魚泡,我竟然……我越想越后悔,真希望時光能夠倒流,好讓我收回我剛才說的話;真希望媽媽能狠狠地教訓我幾句,哪怕是打我幾巴掌,我也心甘情愿啊!
第二天,我很想向媽媽認錯,可她似乎已忘了這一切。以后,媽媽再也沒提過這事兒,可我卻總忘不了。再吃魚的時候,我更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來。有人說,只懂得享受愛而不會付出愛的人,心靈就會變成一片可怕的沙漠。我害怕自己成為這樣的人。我要學會去愛,愛自己的媽媽,愛身邊每一個關心自己的人。我愿自己的心靈永遠是一片綠洲!
評析
一個“啃”字,鮮活地表現出“我”的高興勁兒,語言富有個性。
“抓起”“踮起”“搜捕”“捉拿”等一連串的動詞,準確而形象地勾畫出了“我”的饞樣兒。
“只有火鍋咕嚕咕嚕的,不知在亂嚷嚷著什么”這個擬人句一語雙關。既表現了屋里的“靜”,也傳達出了“我”微妙的心理變化。
兩個“真希望……”把“我”的悔恨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份對愛的感悟意蘊深刻,耐人尋味,同時也有力地升華了主題。
總評:習作記敘了一樁平凡的小事,或許,類似的事情在許多小朋友的身上也曾發生過。小作者的筆墨沒有僅僅停留在單純的敘事上,而是從中挖掘出這樣一番見解:我們在享受愛的同時更要學會去愛,否則,心靈就會變成一片可怕的沙漠。這個主題,對現代社會中眾多的獨生子女來說,是有所啟示的。習作以小見大,平中見奇,頗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