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學習時間都是有限的,特別是進入中學,學習的課程科目增多,內容增多,考試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誰的學習效率高,誰就會學得輕松而又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是每一個學生都十分關注和思考的重要學習問題。
一、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
1.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具體化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的明確才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形成戰勝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充滿必勝的信心。做到這一點后再把學習目標具體化,如高一學生,目的是通過三年的學習進入理想的大學進一步學習,但是這還不夠,還要具體化。比如,在一年一期認真學習好各門課程并達到優秀水平,同時復習一遍初中的英語和數理化知識,這就更具體化了。在制定具體化目標時,要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要力求發揮和突出優勢,彌補不足,揚長避短;要符合自身的學習情況,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這樣才會增強信心,產生新的動力。
2.有認真刻苦的拼搏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決心與韌性
認真刻苦和持之以恒是提高學習效率和取得成功的必備條件。只有認真、刻苦、拼搏才會實現一個個學習目標,只有持之以恒的決心與韌性才會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朝著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
二、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
除了具備以上兩點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條件,還必須有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進行配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有:
1,學會聽課和做課堂筆記
首先得做好預習工作,明確上課有哪些該聽的東西,聽課時盡量做好筆記,緊跟老師的講課思維,對于在預習時不懂的內容要特別注意。如果沒有預習,就要根據老師的講課特點來把握重點,老師的講課—般分開頭、強調部分、結尾三部分,強調部分是重點或難點內容,聽課時應跟著老師的引導進入狀態,開頭和結尾要清楚,強調部分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筆記時,不一定把老師講的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應注意結合教材進行記錄,不能全抄全錄老師的板書,記錄時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或問語或符號,還應記錄自己不理解的疑難問題,便于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2.及時鞏固理解
當天學習的內容應在自習時間或晚上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鞏固理解,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同時閱讀相應內容的配套學習書籍進行理解運用。當然安排時間的多少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內容的重要性來決定,并留有一定的時間來突出優勢或提高弱科。
3.定期復習總結,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每學完一個單元或章節的內容后就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單元或章節的復習總結,注意做好知識的歸納整理,理清知識結構和聯系,并建立這一單元或章節的知識結構體系,同時完成相應的單元測試,并根據測試情況進行查漏補缺。
4.掌握記憶的方法
學習中,有大量的知識都要求我們記憶,怎樣才能迅速、完整、準確地記住它們呢?理解是記憶的基礎。進入了高中階段,更要強調在加深理解的墓礎上進行記憶,在理解和記憶的結合上有更高的要求。
理科的概念和規律有些似乎簡單,有些則很抽象、復雜,不論如何,在學習時都應加以分析,弄清來龍去脈,突出要素,抓住關系,這樣就能加深印象,可以在達到理解的同時記憶下來,并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能靈活運用了。 (突出重點記憶法)
在研究某些問題時,許多概念、規律往往成組出現。在學習時除了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還應縱橫比較,弄清如何得來,如何應用,如何從一些公式推出另一些公式,還應將它們與有關的相類似的公式從形式上、內容上、特征上加以比較鑒別。可以進行列表類比、知識歸類,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區別。這樣,對較為復雜的內容,也能理出體系和線索,并能清晰地記憶和運用它們。(對比聯系歸類記憶法)
反復自我檢查,反復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每節課后的復習、單元復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復習,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5.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性,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中學生必須養成的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閱讀自學習慣、總結歸納的習慣、觀察思考的習慣、切磋琢磨的習慣、練后反思的習慣、有疑必問的習慣、有錯必改的習慣、動手實驗的習慣、課前預習的習慣和查找工具書的習慣等等。